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路線談 - 地鐵接駁路線(屯門、元朗及天水圍篇)

1982年地鐵荃灣線通車,為方更屯門及元朗居民接駁地鐵,因此九巴開辦多條地鐵接駁路線。由於當時屯門及元朗往返市區的路線並不多,加上荃灣及葵涌亦是大型工業區,故此這些地鐵接駁路線客量龐大。1990年初天水圍開始發展,九巴亦因此開辦多條地鐵接駁路線,方便天水圍居民接駁地鐵。自1998年大欖隧道及汀九橋通車,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使居民紛紛改乘,令地鐵接駁路線的客量有所減少,但由於深入荃
灣及葵涌等地,所以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地鐵接駁路線列表:
城巴50M 和田 - 屯門站(循環線)
50M線於2022年7月17日開辦,循環來往和田至屯門站,經菁田、欣田、兆康、建生、良田、大興及山景,以配合和田邨及菁田邨入伙。

50M線主要方便和田邨及菁田邨居民往返屯門站接駁鐵路及屯門區內,但由於走線需途經屯門區多個屋苑,因此行車時間不及取道屯門公路直達屯門站的鐵巴K54線快捷,故此甚少居民乘搭50M線轉乘鐵路,所以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甚低。
九巴57M 山景 - 荔景(北)
57M線於1985年1月31日開辦,當時來往山景至荔景(南),途經杯渡路、屯門市中心、荃灣、大窩口及葵芳。1986年1月20日改經青雲路及皇珠路,不經杯渡路及屯門市中心,1993年11月1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5年3月31日荔景總站遷往荔景(北),以配合荔景(南)總站因改建為社區會堂而關閉。2004年6月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3年7月27日來回程加停屯門公路轉車站。

早期,屯門區對外路線並不多,因為大量居民需乘搭57M線前往荃灣站或葵芳轉乘鐵路,加上前往屯門工業區上班及屯門專業教育學院上課的師生,因此繁忙時間兩邊都滿載乘客。不過,當多條屯門區往返市區的對外路線相繼開辦,使57M線的鐵路轉乘客大幅減少,加上於屯門區的服務範圍只限山景邨一帶,而該屋邨人口亦逐漸老化,再加上66M線於2014年改經青雲路,由山景至荃灣一段的走線完全重叠,以至客源被分薄,因此客量不斷下降,班次亦被縮減。
九巴60M 屯門站 - 荃灣站
60M線於1982年5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安定至荃灣站,途經新發邨,以配合地鐵荃灣線通車。1983年11月6日屯門總站遷往屯門碼頭(現友愛(南)總站),以配合安定總站停用,同時不再繞經新發邨。1986年4月7日屯門總站遷往屯門市中心,並來回程改經皇珠路。1992年3月1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2年11月16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3年1月月26日往荃灣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同年7月27日往屯門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2014年10月11日屯門總站遷往屯門站,以配合66M線不再途經屯門站及屯門市中心。

早期,由於屯門對外路線並不多,大量居民需乘搭60M線前往荃灣站轉乘鐵路,因此客量甚高,繁忙時間更更班班滿座,但隨著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加上屯門市中心一帶亦有走線直接的58M線往返荃灣,引致60M線客量有所流失,然而因收費便宜,以及能直達荃灣市中心,因此仍有一定的客量。
九巴61M 友愛(南) - 荔景(北)
61M線於2004年2月8日開辦,來往友愛(南)至荔景(北),途經安友、置樂花園、三聖、掃管笏、小欖、荃灣、大窩口及葵芳,以取代同日停辦52M、60、261M及262P線,當時以空調及非空調巴士行走,2006年8月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2年12月26日往荔景(北)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2013年10月27日往友愛(南)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

61M線由於途經青山公路(置樂花園至小欖一段),然後才駛上屯門公路,因此安友居民除非是前往掃管笏及小欖一帶,否則大多數選乘直接取道屯門公路的60M線,故此61M線的主要客源為三聖、掃管笏及小欖沿線的居民,但因該帶地區為人口密度較底的地區,故此除繁忙時間及假日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九巴66M 大興 - 荃灣站
66M線於1980年5月6日開辦,當時來往大興至旺角站,途經新墟、荃灣、葵芳、美孚、長沙灣及深水埗,以取代66線(已停辦)之服務。1982年5月16日因應地鐵荃灣線通車,總站由旺角站縮短至荃灣站,而原有葵涌至九龍之服務由66線於同日起延長至大角咀碼頭取代。1986年4月7日來回程繞經屯門市中心,1995年1月28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3年1月18日提升至全空調服務。2013年1月26日往荃灣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同年7月27日往大興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

66M線為屯門區早期的主要鐵路接路線,由於當時往返市區的路線並不多,因此大量居民選乘66M線前往荃灣站轉乘鐵路,客量因而相當不俗。不過,當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後,使66M線的鐵路轉乘客大減,加上服務範圍為屯門區最舊的地區,人口逐漸老化,而且屯門市中心已有班次頻密的58M及60M線往返荃灣,因此客量急劇下降。及後為了改善客量,於2014年10月11日來回程改經青雲路及皇珠路,不經新墟及屯門市中心,以配合66P線於同日停辦,而原有新墟之服務則由60M線於同日起延長至屯門站取代,然而青雲路沿已有57M線往返荃灣,令客源有所重叠,但66M線勝在收費便宜,仍吸納部份居民選乘。2022年6月26日荃灣總站延長至荃灣(如心廣場),同時往大興方向維持繞經荃灣站總站。

九巴67M 兆康 - 葵芳站
67M線於1983年5月16日開辦,來往兆康至葵芳站,途經大興、屯門工業區、荃灣及大窩口,只於每日繁忙時間行走,以配合兆康苑入伙,同年11月6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並改經青山公路(新墟至大欖段),而原有服務範圍則由66線(已停辦)於同日起更改走線取代。1984年9月23日改經屯興路及屯門公路,不經青山公路(屯興路至大欖)。1991年1月3日於星期一至六非繁忙時及假日全日繞經青山公路(屯興路至大欖),以配合52M線(已停辦)於同日起縮減服務時間。1993年3月1日因應52M線於同日起恢復每天全日服務,所有班次回復途經屯興路及屯門公路。1996年11月2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3年8月16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2年12月26日往葵芳站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2013年7月27日往兆康苑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

67M線開辦初期除了兆康苑外,其他服務範圍已有68M、69M等路線提供往返荃灣及葵涌的服務,因此當時客量只屬一般,但隨著68M、69M等路線改經大欖隧道,吸納原有的客源,加上富泰及嶺南大學入伙,令67M線客量逐漸上升。
九巴69M 天水圍市中心 - 葵芳站
69M線於1992年4月8日開辦,當時來往天耀至荔景(南),途經洪水橋、藍地、新墟、荃灣、大窩口及葵芳,只於繁忙時間提供服務,以空調及非空調巴士行走。1993年2月28日天水圍總站遷往天瑞,並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1995年3月31日因應荔景(南)總站改建社區會堂而關閉,總站由荔景(南)縮短至葵芳站。1998年5月26日因應大欖隧道通車,改經該隧道及元朗公路,不經洪水橋及屯門,同時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4年11月29日天水圍總站遷往天水圍市中心。

69M線為天水圍區主要鐵路接駁路線,由於當時天水圍對外路線並不多,因此居民需乘搭69M線前往荃灣站或葵芳站轉乘鐵路,故此客量相當高,但隨著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使鐵路轉乘客有所流失,然而因能夠直達荃灣及葵涌的心臟地帶,所以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城巴B3M 深圳灣口岸 - 屯門站(循環線)
B3M線於2013年7月21日開辦,循環來往深圳灣口岸至屯門站,途經新墟及屯門市中心(只限去程)。

B3M線主要疏導B3X線的客量,並接載因B3X線滿載,而未能登車的屯門市中心及新墟沿線乘客。2020年2月8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暫停服務。
九巴251M 上村 - 荃灣站
251M線於1998年10月19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青衣站至錦田,途經大欖隧道及荃灣。2003年12月14日取消循環線運作,同時改為來往錦上路站至青衣站。

251M線取道大欖隧道往返荃灣,較取道荃錦公路的51線快捷,因此深受錦田居民歡迎。不過,2004年九廣西鐵(現屯馬線)通車,錦田居民可前往錦上路站乘搭鐵路往返市區,使251M線客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流失,因此於2012年3月31日總站由錦田縮短至上村,然而客量持續偏低,故此於2014年10月4日縮減至只提供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由上村開往荃灣站之服務。

九巴265M 天恆 - 麗瑤
265M線於2001年4月1日開辦,來往天恆至麗瑤,途經天恩、天富、天水圍市中心、天慈/天耀、大欖隧道、荃灣、大窩口及葵芳。

265M線為天水圍北的主要路線之一,開辦初期因客源問題,需繞經天水圍多個屋苑,使部份服務範圍與269M線重叠,但因往返荃葵需求甚高,因此客量相當不俗,及後為了有效地分流天水圍的客源,故此於2014年11月29日來回程改經天慈路往返天水圍(北),不經天水圍市中心及天慈/天耀,由於修改走線後,大大縮減行車時間,令265M線的客量進一步上升。

九巴268M 峻巒 - 荃灣西站
268M線於2019年4月27日開辦,來往峻巒至荃灣西站,途經高埔及大欖隧道,主要方便元朗北及錦上路沿線居民前往大欖隧道收費廣場轉乘甚他巴士路線,或前往荃灣西站轉乘鐵路及荃灣廣場一帶購物。

由於元朗北及錦上路鄰近錦上路站,因此當地居民大多數前往錦上路站接駁鐵路,加上荃灣西站與荃灣市中心有一段距離,故此268M線的主要客源為前往大欖隧道轉車站之巴士轉乘客。

九巴269M 天恩 - 祖堯
269M線於1999年12月12日開辦,當時來往天水圍市中心至荔景(北),途經天頌、天華、天慈/天耀、大欖隧道、荃灣、大窩口及葵芳,2002年8月22日荔景總站遷往祖堯。

269M線為天水圍市中心的主要路線之一,開辦初期因客源問題,需繞經天水圍多個屋苑,使部份服務範圍與265M線重叠,但因往返荃葵需求甚高,因此客量十分不俗,及後為了有效地分流天水圍的客源,故此於2014年11月29日天水圍總站遷往天恩,並改經天逸、天晴,不經天頌及天華,然而天水圍北居民傾向乘搭取道天慈路直達大欖隧道的265M線,所以269M線主源客源為天水圍市中心及天慈的居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