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路線談 - 九巴33A(第三代)、34、40

33A 荃灣(如心廣場) - 旺角(柏景灣)
33A線前身為33M線,於1979年12月31日開辦,來往荃灣碼頭至旺角站,途經荃灣(沙咀道)、大窩口、葵涌邨、葵興、葵芳、美孚、長沙灣及深水埗,以配合地鐵旺角站啟用。1982年5月16日因應地鐵荃灣線通車,更改編號為33A(第三代),同時九龍總站延長至大角咀碼頭,以取代同日停辦的33A(第二代)、33B及33C線。1995年5月8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大角咀臨時總站,1997年7月10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7月1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奧運站。2000年3月19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如心廣場),同年7月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柏景灣。2010年2月18日來回來回程改經楊屋道,不經沙咀道,2011年8月22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33A線開辦初期,因受到地鐵荃灣線競爭之影響,加上工業逐漸式微,以及葵涌沿線屋邨陸續重建,令人口下降,引致客量欠佳,直至沿線屋邨重建完成,客量才稍有起色,但班次疏落,而且受到公共小巴線競爭,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他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34 葵盛(中) - 灣景花園
34線於1964年4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中葵涌至荃灣(曹公街),途經葵涌邨及大窩口。1967年6月25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中約(荃灣碼頭),1968年12月1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西約。1972年9月1日葵盛總站遷往葵盛(東),1973年9月16日葵盛總站遷往葵盛圍,1977年1月30日葵盛總站遷往葵盛(中)。1978年8月16日改為循環來往荃灣西約至葵盛(東),1992年10月5日改為循環來往葵盛(東)至灣景花園。1997年7月14日取消循環線運作,並改為來往葵盛(中)至灣景花園,同時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3年10月26日來回程繞經荃灣西站總站,已配合荃灣西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

34線為昔日中葵通區(葵盛、葵涌邨及大窩口邨)往返荃灣市中心的主要路線之一,需求極高,客量亦相當龐大,繁忙時間更班班滿座,及後更需開辦34A線(已停辦)疏導沿線客量,然而踏入80年代,中葵涌區屋邨陸續重建,引致人口下降,加上受到同樣往返荃灣的專線小巴線競爭,令34線客量不斷下跌,即使沿線屋邨重建完成,客量仍然不高。不過,34線由於途經整段葵盛圍,而該路段沿線學校林立,因此於平日上課日之上下課時段,會有大量學生乘搭。

值得一題,34線是九巴路線之中,更改總站次數最多的路線(共9次),亦是路線編號維持最長的新界路線(由1964年至今)。
40 麗城花園 - 麗港城
40線於1968年開辦,當時來往荃灣碼頭至觀塘碼頭,途經大窩口、青山公路(葵涌段)、長沙灣、深水埗、石硤尾、九龍城、新蒲崗及九龍灣,同年10月30日來回程改經葵涌道及荔枝角大橋,不經青山公路(葵涌段)。1995年5月28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同年12月7日九龍總站延長至麗港城。2000年3月19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如心廣場),2012年5月7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40線為新界西首條直達九龍東的路線,開辦初期,適逢為工業逢勃期,大量市民前往工廠區上班,因此客量相當不俗,繁忙時間更兩邊方向滿載乘客。1982年地鐵荃灣線通車,由於鐵路行車時間快捷,使乘客紛紛改乘,令40線客量開始走下坡,然而因部份地區不是鐵路服務範圍,加上沿線流水客源甚高,因此仍有一定的客量,但其後取道龍翔道及呈祥道的觀塘至荃灣公共小巴線(官荃線)於1999年開辦,雖然小巴收費昂貴,但走線直接,加上小巴公司以車海戰術形式營運,使大量乘客紛紛改乘,引致40線客量進一步下跌。

由於40線走線迂迴,引致行車時間頗長,而且受到港鐵及公共小巴線(官荃線)競爭,因此客量大幅下降。及後為了改善客量,以及填補九龍東特快往葵涌及荃灣之空缺,40線於2013年8月24日來回程改經龍翔道及呈祥道直達美孚、葵涌及荃灣,而原有九龍城、石硤尾、深水埗及長沙灣之空缺,則由2A及同日延長至美孚的6D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取代,2017年2月13日荃灣總站延長至麗城花園。自40線改為特快後,行車時間大幅縮減,客量亦因而再度上升,但隨著同類型路線33(第二代)、33B(第二代)及290系列相繼開辦,使客源被分薄,然而因需求甚高,故此客量依然不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