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K線前身為23線(第一代),於1953年4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元朗至元朗墟,途經錦田八鄉、上村及林村,1962年10月3日元朗總站遷往元朗(西)。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路線編號改為74(第一代),1978年10月1日更改編號為64。1983年4月7日配合新大埔墟站啟用,大埔總站遷往該處,並更改編號為64K。1986年7月13日來回程繞經大埔中心,1990年2月17日來回程繞經太和總站,同年9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1年12月2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3年12月14日配合九廣西鐵(港鐵屯馬線)錦上路站啟用,來回程繞經該處。
64K線目前唯一全日穿梭大埔及元朗的路線,雖然來回程取道林錦公路,以及途經八鄉及錦田等鄉郊地方,但因往返兩區需求甚高,而且假日亦有大量郊遊人士前往嘉道理農場、梧桐寨等郊遊熱點,因此64K線任何時間都客似雲來,即使沿途亦有較快捷的紅色小巴大埔至元朗線,然而小巴收費昂貴,以及班次稀疏,故此客量並未受到影響。
值得一題,由於林錦公路近凌雲寺一段路面狹窄,因此64K線於開辦至1990年代初,一直使用金馬Superpoise Mkll及亞比安單層非空調巴士行走,隨著單層非空調巴士陸續退役,故此九巴於1990年初改派三菱MK117J(AM)單層空調巴士行走,成為元朗區首條設有空調服務的巴士路線。1991年單層非空調巴士全數撒出64K線,亦同時終結單層非空調巴士在香港服務專營巴士路線的歷史。
65K 梧桐寨(白牛石) - 大埔中心
65K線前身65線,於1982年3月22日開辦,當時來往嘉道理農場至大埔墟,途經林村,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1983年5月2日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通車,改為來往上村至大埔墟站,並更改編號為65K。1988年5月23日改為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服務,1989年1月16日來回程繞經大埔中心,1990年2月17日來回程繞經太和總站。2001年9月3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同年12月24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65K線前身65線,於1982年3月22日開辦,當時來往嘉道理農場至大埔墟,途經林村,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1983年5月2日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通車,改為來往上村至大埔墟站,並更改編號為65K。1988年5月23日改為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服務,1989年1月16日來回程繞經大埔中心,1990年2月17日來回程繞經太和總站。2001年9月3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同年12月24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65K線開辦以來,主要輔助64K線,但奈何林村公路沿線為鄉郊地方,人口並不多,加上大部份居民為有車階級,因此客量長期欠佳,所以於2009年10月5日取消開往上村之服務,同時大埔總站縮短至大埔中心。不過,因客量依然偏低,因此64K線於2014年10月4日改為由嘉道理農場開出,同時取消星期六之服務。
隨著林村谷一帶人口不斷增長,於繁忙時間往返市區需求大增,單靠64K線及專線小巴25K線,也未能應付需求,因此65K線於2024年10月14日改由梧桐寨(白牛石)開出,於繁忙時間疏導沿線的客量。
值得一題,65K線前身65線之兩邊總站(大埔墟及嘉道理農場)位於大埔區內,因此為大埔區區內路線,1983年延長至上村,變成為跨區線,直到2014年改為由嘉道理農場開出,故此再次成為大埔區區內路線,亦是三條以「60」系列作編號的大埔區區內路線。(另外兩條為63R及64P(第二代)線)
76K 朗屏 - 清河
76K線前身為南興巴士開辦的來往元朗至上水的無編號路線,經青山公路。1930年代初改由中巴營辦,並獲編號為17。1933年6月10日配合地區專營權生效,改由九巴營辦。1938年5月1日北區總站延長至粉嶺,1955年11月1日北區總站延長至沙頭角。1963年5月12日北區總站縮短至上水,1967年1月26日元朗總站遷往元朗(西)。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編號改為76。1983年7月16日因應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通車,編號改為76K。
76K線前身為南興巴士開辦的來往元朗至上水的無編號路線,經青山公路。1930年代初改由中巴營辦,並獲編號為17。1933年6月10日配合地區專營權生效,改由九巴營辦。1938年5月1日北區總站延長至粉嶺,1955年11月1日北區總站延長至沙頭角。1963年5月12日北區總站縮短至上水,1967年1月26日元朗總站遷往元朗(西)。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編號改為76。1983年7月16日因應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通車,編號改為76K。
76K線為昔日穿梭元朗及北區的主要路線,由於往返兩區需求甚高,因此客量相當不俗,但自取道新田公路往返兩區的276及276P線開辦後,使乘客紛紛改乘,加上沿途受到紅色小巴17線(元朗至上水),以及多條專線小巴競爭,故此客量不斷流失。
隨著粉嶺南的發展,因此76K線於1995年5月1日北區總站延長至華明,擴大北區服務範圍至粉嶺南一帶,但粉嶺居民早已習慣前往上水乘搭276及276P線,故此客量並未有顯著上升。2003年3月15日提升至全空調服務,2008年元朗總站延長至朗屏,已配合277線於同日停辦。
由於76K線於粉嶺南一帶客量極低,因此於2013年8月24日配合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北區總站縮短至清河,但自改線後,居住於粉嶺南的學生只能轉車才可前往學校,故此於同年9月2日新增兩班上課日特別班次,由華明開往朗屏,並於清河總站稍作停留。
不過,由於大部份北區居民較為傾向選乘276及276P線往返元朗,加上青山公路沿線已有多條往返元朗及上水的小巴線,因此76K線整體客量並不高,但於繁忙時間,因276及276P線客量龐大,所以有部份乘客改乘76K線前往上水,故此於該時段有較多的客源。
77K 元朗(鳳翔路) - 上水
77K線前身為中巴於1932年開辦來往沙頭角至粉嶺站之無編號路線。1933年6月10日配合地區專營權生效,改由九巴營辦,並獲編號為18,1943年11月15日路線停辦。1947年7月1日重新投入服務,1955年11月1日改為來往沙頭角至元朗,途經粉錦公路。1961年4月6日北區總站遷往鹿頸,同年4月12日北區總站遷回沙頭角,而原有鹿頸之服務由同日開辦的18A線(已停辦)代替。1963年5月12日北區總站縮短至上水,而原有上水至沙頭角之服務,由20線(78K線)取代,1967年1月26日元朗總站遷往元朗(西)。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路線編號改為77。1983年7月16日因應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通車,編號改為77K。1987年3月23日北區總站延長至祥華,並來回程繞經聯和墟。
77K線前身為中巴於1932年開辦來往沙頭角至粉嶺站之無編號路線。1933年6月10日配合地區專營權生效,改由九巴營辦,並獲編號為18,1943年11月15日路線停辦。1947年7月1日重新投入服務,1955年11月1日改為來往沙頭角至元朗,途經粉錦公路。1961年4月6日北區總站遷往鹿頸,同年4月12日北區總站遷回沙頭角,而原有鹿頸之服務由同日開辦的18A線(已停辦)代替。1963年5月12日北區總站縮短至上水,而原有上水至沙頭角之服務,由20線(78K線)取代,1967年1月26日元朗總站遷往元朗(西)。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路線編號改為77。1983年7月16日因應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通車,編號改為77K。1987年3月23日北區總站延長至祥華,並來回程繞經聯和墟。
77K線為早期元朗往返北區的主要路線,由於往返兩區需求甚高,因此客量十分不俗,但當取道新田公路往返兩區的276及276P線開辦後,使77K線顯得迂迴,令乘客紛紛改乘,加上沿途受到紅色小巴18線(元朗至上水)的競爭,而錦田至元朗市一段亦與54及64K線重叠,所以客量不斷流失。
2002年4月7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3年12月14日因應九廣西鐵(港鐵屯馬線)錦上路站啟用,來回程繞經該處,然而錦田及八鄉沿線已有多巴士線及專線小巴線提供往返港鐵錦上路站鐵路接駁服務,因此77K線客量並未因而有顯著增加。
由於77K線走線迂迴,以致客量長期欠佳,因此於2013年8月24日配合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改為來往元朗(鳳翔路)至上水,並調低全程收費,但77K線因行車時間頗長,加上需繞經錦田及八鄉一帶,因此甚少乘客搭足全程,即時繁忙時間,客量亦只是一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