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 星期日

經典巴士路線巡禮 - 城巴1M

1M 金鐘(東) - 跑馬地馬場
1M線於1980年12月13日開辦,當時由中巴營辦,來往金鐘(東)至跑馬地馬場,只於跑馬地馬場賽馬日行走,1993年9月1日改由城巴營辦。

1M線是首條往返港島區內的跑馬地馬場路線,方便馬迷於金鐘站轉乘地鐵,然而當1985年地鐵港島線通車,由於跑馬地馬場鄰近銅鑼灣站,使馬迷可步行至該站乘搭地鐵,令1M線失去接駁地鐵的作用,加上走線亦與1、5A(已停辦)及10等路線重叠,引致客量大幅減少,最終於2006年5月17日停辦。

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經典巴士路線巡禮 - 中巴空調豪華巴士路線

1990年代初,為面對城巴37R(已停辦)、90R(已停辦)及97R(已停辦)線的競爭,中巴因此先後開辦多條「5」字頭空調豪華巴士路線。不過,中巴空調豪華巴士路線由於收費昂貴,加上班次疏落,而且部份路線因空調巴士不足,需使用非空調巴士行走,因此客量只屬一般。隨著中巴專營權結束,原有空調豪華巴士路線分別改由新巴及城巴接辦,兩巴接辦後,全線改以空調巴士行走,因此「空調豪華巴士路線」一詞已變得名存實亡。

中巴空調豪華巴士列表:
500 中環碼頭 - 灣仔碼頭
500線於1995年7月10日開辦,當時由中環碼頭開往金鐘(西),以方便乘搭屯門至中環航線的乘客前往港島商業區,只於星期一至六上午繁忙時間行走。1996年7月10日延長總站由金鐘(西)延長至灣仔碼頭,同年12月14日路線停辦。
504 華富(南) - 灣仔碼頭
504線於1990年9月14日開辦,來往華富(南)至灣仔碼頭,途經置富花園、薄扶林、香港大學、山道天橋(只限去程)、西營盤(只限回程)、中環及金鐘,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由於空調巴士不足,因此部份班次使用非空調巴士行走,收費與40線相同。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504線停辦,改由同日開辦的新巴晨早特別路線4X(第一代,已停辦)取代。
511 大坑徑 - 中環碼頭
511線於1994年5月16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中環(交易廣場)至大坑徑,途經金鐘(只限去程)、灣仔及銅鑼灣(只限去程),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由大坑徑及中環開出及下午由中環開出。1995年5月9日中環總站遷往中環碼頭,同年9月1日改由城巴營辦至今。
525 中環(交易廣場) - 寶馬山
525線於1991年12月23日開辦,來往中環(交易廣場)至寶馬山,途經金鐘、灣仔、銅鑼灣及天后廟道,只於星期一至六早晚兩邊總站各開六班車。1992年5月6日改為只於平日早上至傍晚提供服務,1994年2月14日路線停辦,由25線取代。
537 置富花園 - 金鐘(西)/灣仔碼頭/金鐘(西) - 置富花園
537線於1990年7月16日開辦,來往置富花園至金鐘(西),早上部份班次以灣仔碼頭為總站,途經薄扶林、香港大學、山道天橋(只限去程)、西營盤(只限回程)及中上環,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及黃昏繁忙時間及星期六下午行走,由於空調巴士不足,因此部份班次使用非空調巴士行走,收費與37線(已停辦)相同。1997年6月16日下午班次之南區總站延長至華富(南),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城巴營辦,城巴將之重組為新線37X,並提前於8月24日投入服務。
543 華貴 - 中環(交易廣場)
543線於1991年8月26日開辦,當時來往華貴至灣仔碼頭,途經薄扶林、般咸道、堅道及中環,並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繞經華富(南)總站,以補充504線(已停辦)假日暫停服務的不足。1993年8月2日改為來往華貴至中環(交易廣場),同時改經香港仔隧道、灣仔及金鐘,不經薄扶林道及半山區。1996年4月14日路線停辦,改由43X線(已停辦)於同日起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取代。
590(第一代)海怡半島 - 中環(交易廣場)
590線於1992年3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海怡半島(第三座)至中環(交易廣場),途經鴨脷洲、黃竹坑、香港仔隧道、灣仔及金鐘,以配合海怡半島第一期落成,由於空調巴士不足,因此部份班次使用非空調巴士行走,收費與90線相同。1994年7月16日增設上下午繁忙時間途經告士打道之特快班次,1995年2月17日海怡半島總站遷往御庭園基座室內總站。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接辦。1999年10月10日路線停辦,分拆成新線590A(已停辦)及M590(已停辦)。
592 海怡半島 - 銅鑼灣(摩頓台)
592線於1992年3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海怡半島(海韻閣)至銅鑼灣(摩頓台),途經鴨脷洲、利東、黃竹坑及香港仔隧道,以配合海怡半島第一期入伙。1995年2月17日海怡半島總站遷往御庭園基座室內總站,同年9月1日改由城巴接辦至今,同時不再繞經利東,並調低全程收費。
595 海怡半島 - 石排灣(循環線)
595線於1992年5月26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海怡半島(海韻閣)至香港仔(洛陽街)。1995年2月17日海怡半島總站遷往御庭園基座室內總站,1997年3月2日改經成都道及香港仔總站。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接辦。2023年7月1日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改由城巴接辦。2024年4月7日改為循環來往海怡半島至石排灣,以取代同日停辦的95線。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經典巴士路線巡禮 - 九巴通天巴士

1986年11月6日,九巴將200和201兩線重新編為A2、A3及A1線,並開始使用「通天巴士 Airbus」這名稱,以宣傳前往啟德機場的豪華巴士路線,隨後亦開辦多條通天巴士路線往返港島及九龍市區。1998年7月6日啟德機場停用,九巴通天巴士服務亦告一段落,而「通天巴士」品牌由龍運巴士接棒,繼續提供往返機場之服務。

九巴通天巴士列表:
A1 啟德機場 - 尖沙咀(循環線)
A1線於1986年11月6日由豪華巴士線201更改編號而成,循環來往啟德機場至尖沙咀。1998年7月6日因應啟德機場關閉,A1線因而停辦。
A2 啟德機場 - 中環(港澳碼頭)
A2線於1986年11月6日由豪華巴士線200線分拆出來,來往啟德機場至中環(港澳碼頭),途經海底隧道、灣仔及金鐘(只限回程)。1998年7月6日因應啟德機場關閉,A2線因而停辦。
A3 啟德機場 - 銅鑼灣(循環線)
A3線於1986年11月6日由豪華巴士線200線分拆出來,循環來往啟德機場至銅鑼灣,途經海底隧道。1998年7月6日因應啟德機場關閉,A3線因而停辦。
A4 啟德機場 - 中港碼頭
A4線於1990年1月24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啟德機場至旺角火車站(旺角東站),同年7月28日總站由旺角東站延長至中港碼頭,途經油麻地及佐敦,同時取消循環運作。1991年5月1日因客量偏低,A4線因而停辦。
A5 啟德機場 - 太古城(循環線)
A5線於1992年12月20日開辦,循環來往啟德機場至太古城,途經海底隧道(只限去程)、北角(只限去程)、鰂魚涌(只限去程)、西灣河(只限回程)及東區海底隧道(只限回程)。1998年7月6日因應啟德機場關閉,A5線因而停辦。
A7 啟德機場 - 九龍塘站(循環線)
A5線於1994年6月5日開辦,循環來往啟德機場至九龍塘站,途經樂富。1998年7月6日因應啟德機場關閉,A7線因而停辦。
A8 啟德機場 - 太子站(循環線)
1991年6月12日市區的士司機聯委會及新界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因不滿政府取消每程加收$1的士燃油附加費,因而發起罷駛行動,為了疏導來往啟德機場的人潮,因此九巴於同日下午至傍晚開辦A8線,循環來往啟德機場至太子站,途經旺角(只限回程)。1992年2月7日因應農曆新年假期,A8線再度提供服務,並正式改為每年農曆新年假期提供服務,直至1995年2月14日為止。
A9 啟德機場 - 太子站(循環線)
1991年6月12日市區的士司機聯委會及新界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因不滿政府取消每程加收$1的士燃油附加費,因而發起罷駛行動,為了疏導來往啟德機場的人潮,因此九巴於同日下午至傍晚開辦A9線,循環來往啟德機場至九龍塘站,途經樂富,同日的士罷駛行動結束後,A9線再沒有提供服務。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經典巴士路線巡禮 - 九巴豪華巴士路線

九巴於1975年開始開辦多條豪華巴士路線,全以「2」字頭百位數字編號,以豪華版亞比安55型或百福YRQ行走。在1980及1981年,九巴先後引入空調版本丹尼士喝采及利蘭勝利二型作試驗用途,行走206線,但因耗油量過高,加上載客量只有75人,不符合成本效益,故在數年後移除空調系統與高背座椅,改為普通巴士。除著地鐵通車,由於地鐵車廂設有空調,而車程更快捷,使豪華巴士路線的客量大跌,因此多條豪華巴士路線相繼停辦,只剩餘208線營運至今。

九巴豪華巴士路線列表:
200 啟德機場 - 中環(港澳碼頭)
200線於1975年2月17日開辦,當時來往啟德機場至中環總站,途經海底隧道、銅鑼灣、灣仔及金鐘(只限回程),同年6月16日中環總站遷往中環(雪廠街)。1984年2月6日中環總站遷往港澳碼頭,1985年12月5日提升為全空調巴士服務。1986年11月6日分拆成通天巴士路線A2(啟德機場至中環(港澳碼頭))及A3(啟德機場至銅鑼灣(循環線)),兩線於1998年7月6日因應啟德機場關閉而停辦。
201 啟德機場 - 尖沙咀(東)
201線於1975年2月17日開辦,當時來往啟德機場至尖沙咀碼頭,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85年9月28日因應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關閉,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東)。1986年3月26日提升為全空調巴士服務,同時改為循環線運作,同年11月6日更改編號為A1,並以通天巴士之名義行走。1998年7月6日因應啟德機場關閉,A1線因而停辦。
202(第一代) 又一村 - 尖沙咀
202線於1975年2月17日開辦,當時來往又一村至尖沙咀碼頭,途經旺角及油麻地,只於星期一至六行走。1977年11月20日延長服務時間,同時試辦假日服務。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82年3月28日路線停辦。
203(第一代) 慈雲山(北) - 尖沙咀
203線於1976年9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慈雲山(北)至尖沙咀碼頭,途經黃大仙、新蒲崗、土瓜灣(上路)及紅磡,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80年10月20日路線停辦。
204 美孚 - 觀塘(裕民坊)
204線於1975年6月9日開辦,來往美孚至觀塘(裕民坊),途經長沙灣、深水埗、石硤尾、九龍塘、橫頭磡、黃大仙、彩虹及九龍灣﹐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1982年3月29日路線停辦。

205 佐敦道碼頭 - 彩虹
205線於1975年6月9日開辦,當時來往尖沙咀碼頭至彩虹,途經紅磡、土瓜灣(上路)及新蒲崗,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同年7月28日總站由尖沙咀碼頭遷往佐敦道碼頭,同時改經土瓜灣(下路),同年9月23日路線停辦,部份路段改由同日開辦的新線211(第一代,已停辦)取代。

206 尖沙咀 - 美孚
206線於1975年2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尖沙咀碼頭至美孚,途經長沙灣、深水埗、旺角及油麻地,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同年4月13日增設假日服務。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80年6月23日試驗加入雙層空調巴士行走,收費與單層豪華巴士相同,1982年6月20日路線停辦。
207 尖沙咀 - 筆架山道
207線於1975年2月17日開辦,當時來往尖沙咀碼頭至筆架山道,途經油麻地、何文田(窩打老道)及九龍塘,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79年2月25日增設假日服務。1983年5月16日路線停辦,部份路段由同日開辦的專線小巴29線(已停辦)取代。
208 廣播道 - 尖沙咀(東)
208線於1975年2月17日開辦,是唯一營運至今的豪華巴士路線,當時來往廣播道至尖沙咀碼頭,途經九龍塘、何文田(窩打老道)及油麻地,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79年2月25日增設假日服務。1985年9月28日因應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關閉,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東)。1992年1月1日因應尖沙咀(東)總站開閉,以配合康宏廣場興建工程,尖沙咀總站遷往梳士巴利道(香格里拉酒店旁)。1994年3月27日改為循環線運作,1995年11月5日遷回尖沙咀(東)總站,並取消循環線運作。

209 尖沙咀 - 順利
209線於1976年3月15日開辦,當時來往尖沙咀碼頭至彩虹,途經九龍城、旺角及油麻地,只於星期一至六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1976年9月1日九龍東總站延長至牛頭角,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80年7月28日九龍東總站遷往順利,並來回程改經彩雲、土瓜灣(上路)及紅磡。1982年10月26日路線停辦,部份服務由同日開辦的26線取代。

210 尖沙咀 - 郝德傑道
210線於1976年3月15日開辦,當時來往尖沙咀碼頭至琵琶山(郝德傑道),途經石硤尾、深水埗、旺角及油麻地,只於星期一至六上午至中午及下午至傍晚行走,同年9月1日來回程直駛大埔道,不經南昌街及龍翔道,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83年6月15日路線停辦,部份服務由同日開辦的專線小巴線30M(已停辦)取代。

211(第一代) 觀塘(月華街) - 尖沙咀
211線於1975年9月23日開辦,當時來往觀塘(裕民坊)至尖沙咀碼頭,途經牛頭角、新蒲崗、土瓜灣(上路)及紅磡,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以取代同日停辦的205線之原有部份服務範圍。1976年2月15日增設假日服務,同年4月15日下午二時起,來回程改經土瓜灣(下路)及紅磡站。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79年5月14日觀塘總站遷往月華街,1982年2月28日路線停辦。

212(第一代) 美孚 - 紅磡站
212線於1975年11月24日開辦,來往美孚至紅磡站,途經長沙灣、深水埗、旺角、亞皆老街及土瓜灣(上路)。1976年4月15日下午二時起,路線永久停辦,部份路段由216線(已停辦)於同日起延長總站至紅磡站取代。

216 美孚新邨 - 紅磡站
216線於1976年1月19日開辦,當時來往美孚新邨至尖沙咀碼頭,只於星期一至五上下午繁忙時間及星期六上午繁忙時間行走,同年4月15日下午二時起,總站由尖沙咀碼頭延長至紅磡站,並擴展至每天早上至傍晚行走,以配合212線(第一代)於同日起停辦,1982年5月16日路線停辦。
246 尖沙咀 - 麗瑤
246線於1977年8月2日開辦,當時來往尖沙咀碼頭至麗瑤,途經油麻地、旺角、深水埗、長沙灣、美孚及荔景,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82年5月16日路線停辦。
250 尖沙咀 - 元朗(東)
250線於1975年3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尖沙咀碼頭至元朗(東),途經青山公路(元朗至荃灣段)、美孚、深水埗、旺角(塘尾道)及油麻地(渡船街),只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走,路線以「半直通路線」形式運作,於青山公路及九龍區只停部份車站。1978年5月14日來回程改經屯門公路,以配合屯門公路通車,同年10月8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力寶太陽廣場現址),1982年3月21日路線停辦。

281(第一代) 富豪花園 - 沙田市中心
281線於1985年10月13日開辦,為最後一條開辦之豪華巴士路線,來往富豪花園至沙田市中心,途經沙田圍。1988年7月18日路線停辦,以配合284線於同日開辦,同時象徵亞比安豪華巴士正式全面退役。

291 九龍城碼頭 - 清水灣
291線於1975年6月29日開辦,當時來往九龍城碼頭至大坳門,途經彩虹及清水灣道,只於六至九月的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走。1981年8月16日總站由大坳門延長至清水灣巴士總站,1982年6月20日路線停辦,由同日開辦的91R線(第一代,已停辦)取代。

291M 彩虹站 - 銀線灣
291M線於1980年10月20日開辦,來往彩虹站至銀線灣,途經清水灣道,只於星期一至六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為運輸署首項減輕清水灣道交通負荷之措施,以鼓勵清水灣沿線居民於銀線灣泊車,然後轉乘豪華巴士接駁地鐵,1981年3月1日路線停辦。

293 九龍城碼頭 - 大網仔
293線於1975年10月5日開辦,來往九龍城碼頭至大網仔,途經彩虹、清水灣道及西貢,只於十月至翌年四月之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走,1982年3月21日路線停辦。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經典巴士路線巡禮 - 九巴205M

205M 黃大仙 - 慈雲山(中)
自3A線(已停辦)於1990年改往竹園邨後,慈雲山往返黃大仙站的地鐵接駁服務由專線小巴線37A、37B(已停辦)及37M取代,然而隨著慈雲山人口不斷增長,專線小巴線客量也大幅上升,繁忙時間更經常供不應求。與此同時,自3M線於1991年改往彩雲後,慈雲山除專線小巴外,沒有直達鑽石山站的巴士路線,因此九巴於2018年3月12日開辦205M線,當時由於由慈雲山(中)開往黃大仙,途經鑽石山站(龍蟠苑),只於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開出一班車,疏導專線小巴於早上繁忙時間的龐大客量。

由於205M線只於平日開出一班車,加上中途只停鑽石山站,而鑽石山站及黃大山站停站位置亦不及專線小巴線方便,再加上專線小巴線以車海戰術營運,引致客量長期偏低,2020年更因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而三度暫停服務,直至2021年2月22日復駛,然而因客量依然偏低,因此於2021年3月8日取消上午繁忙時間開往黃大仙的服務,改為下午繁忙時間開出一班車前往慈雲山(中),但客量依然無改善,最終於同年9月6日停辦。

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經典巴士路線巡禮 - 九巴25(第二代)

25 尖沙咀碼頭 - 啟德機場(貨運站)
25線於1975年6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尖沙咀碼頭至啟德機場(機場總站為協調道近香港飛機工程公司第二機庫,現工業貿易大樓一帶),途經紅磡、土瓜灣及馬頭圍,只於星期一至六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1976年代1月5日啟德機場總站遷往貨運站,同時改為只於平日早上至晚間提供服務。

25線的走線及服務範圍與豪華路線201(已停辦)相近,惟25線主要服務於貨運區上班的市民,而201線則方便旅客往返機場客運大樓。1985年7月8日配合路線重組,25線停辦,由5D線於同日起繞經啟德機場貨運區取代。

經典巴士路線巡禮 - 九巴20(第三代)

20 愛民 - 佐敦道碼頭
20線於1975年11月16日開辦,來往愛民至佐敦道碼頭,途經何文田、紅磡及佐敦,方便愛民及何文田居民往返紅磡區內,以及前往佐敦道碼頭接駁渡輪。1983年9月28日因應路線重組,20線停辦,由8號線於同日起延長至佐敦道碼頭取代。

2023年5月5日 星期五

再見新巴25載

新世界第一巴士(簡稱新巴)於1998年3月10日成立,同年9月1日接辦中巴88條巴士線,成為香港第五間專利巴士公司。初期,新巴路線網絡集中在港島,但港島大部份有盈利的路線已落入城巴,因此新巴也進行多項改革,如開辦特快線2X及8P線、改善18線的服務等,使客量也大幅上升。1999年新巴成功投得將軍澳南路線,而2001年再投得西九龍路線,然而新巴由於缺乏經驗,加上受到鐵路通車的影響,兩區路線客量只屬一段,只得部份路線才有更多客量。2003年母公司新創建集團收購城巴,使新巴及城巴為姊妹公司關係,2020年匯達交通服務向新創建集團收購新巴及城巴,2023年7月1日匯達交通服務將所有新巴路線併入城巴,新巴正式結束25年營運

以下將介紹部份新巴路線:(已停辦路線不在此列)
2X 嘉亨灣 - 會展站
2X線於1999年7月2日開辦,當時來往筲箕灣至灣仔碼頭,途經西灣河、東區走廊及銅鑼灣。2001年3月4日東區總站遷往愛秩序灣,2006年3月26日東區總站遷回筲箕灣。2020年8月16日東區總站遷往嘉亨灣,2022年5月14日灣仔總站遷往會展站。

2X線取道東區走廊(西灣河至興發街)直達銅鑼灣,行車時間較港鐵港島線快捷,加上班次頻密,因此客量十分不俗,繁忙時間更班班滿座。
4X 華富(南) - 中環(交易廣場)(循環線)(第二代)
4X線於2008年3月17日開辦,循環來往華富(南)至中環(交易廣場),途經薄扶林、香港大學、西營盤(只限回程)及上環,只於平日早上至傍晚行走,以取代同日停辦的M49線。

由於受到華富邨人口老化的影響,加上薄扶林道已有多條往返中環的路線,而且服務時間有限,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8H 小西灣(藍灣半島) - 東華東院
8H線於2017年7月23日開辦,來往小西灣(藍灣半島)至東華東院,途經柴灣、筲箕灣、西灣河、鰂魚涌、北角及炮台山,是港島區首條社區醫院線及「H」字尾的路線。

8H線主要方便東區居民往返東華東院,但由於班次未能配合東華醫院應診時間,加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收費昂貴,因此客量一直偏低。
8P 小西灣(藍灣半島) - 會展站
8P線於1998年9月1日開辦,為新巴入主港島後,首批全新開辦路線之一,當時來往小西灣至灣仔碼頭,途經柴灣、東區走廊及銅鑼灣,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同年10月19日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及全空調服務。2001年7月22日小西灣總站遷往藍灣半島,2022年5月14日灣仔總站遷往會展站。

由於8P線取道東區走廊(柴灣站至興發街)直達銅鑼灣,行車時間較同樣往返銅鑼灣的8及城巴8X線快捷,加上班次非常頻密,因此客量相當龐大,繁忙時間更班班頂閘。

18 北角(健康中街) -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
18線於1988年8月16日由5M及10B線合併而成,當時由中巴營辦,來往北角(健康中街)至堅尼地城(荷蘭街),途經炮台山、銅鑼灣(只限去程)、灣仔(北)、中上環及西營盤,只於星期一至五早上至傍晚及星期六早上至下午行走。

在中巴年代,18線為10線之輔助路線,由於服務時間有限,加上班次稀疏,因此客量只屬一般。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營辦。由於18線為新巴唯一西區非過海路線,因此新巴先後於1998年9月22日將18線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以及於1999年4月22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並以「捷徑王」作宣傳包裝。在大力推廣之下,18線客量大幅急升,更取代城巴10線,成為東區往返西區的主要路線,即使新巴及後開辦同樣往返東區及西區的18P及18X線,以及港鐵西港線通車,但因18線直達港島商業區,因此客量依然不俗。
18P 北角(健康中街) -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
18P線於2003年3月10日開辦,當時由堅尼地城(卑路乍灣)開往北角(健康中街),途經石塘咀、林士街天橋、灣仔北及炮台山,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行走,為18線的輔助線,2004年5月31日提升至每天早上至傍晚雙向服務。

18P線取道林士街天橋直達西區,行車時間較18線快捷,更一度取代18線提供東區往返西區的服務,除著港鐵西港線通車,加上另外一條東區往返西區的路線18X開辦,令18P線客量有所流失,最終於2021年9月20日改為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其餘時間則由18線遷回堅尼地城取代。

18X 筲箕灣 -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
18X線於2013年7月14日開辦,來往筲箕灣至堅尼地城(卑路乍灣),途經西灣河、鰂魚涌、北角、中環(只限去程)、上環(只限回程)及西營盤。2019年4月7日往堅尼地城方向改經中環灣仔繞道,2020年9月6日往筲箕灣方向改經中環灣仔繞道。

18P線是筲箕灣及鰂魚涌區首條直達西區的路線,方便該地區居民以一程車直達兩區,因此初期客量十分不俗,然而當港鐵西港島線通車,18X線客量有所下降,及後改經中環灣仔繞道,並加停上環,客量才稍有改善。

30X 數碼港 - 金鐘(東)
30X線於2008年3月17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數碼港至中環(交易廣場),途經薄扶林、香港大學、山道天橋(只限去程)、西營盤(只限回程)及林士街天橋,以取代同日停辦的M49及M49P線。2022年8月28日總站由中環(交易廣場)延長至金鐘(東),同時取消循環線運作。

由於數碼港距離港島北岸遙遠,而且貝沙灣居數大多數為有車階級,加上該屋苑設有居民巴士往返中區,因此30X線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82X 小西灣(藍灣半島) - 鰂魚涌(循環線)
82X線於2010年8月23日開辦,循環來往小西灣(藍灣半島)至鰂魚涌,途經柴灣、東區走廊、愛秩序灣(只限回程)、西灣河(只限回程)及鰂魚涌。

82X線主要方便小西灣及柴灣居民以特快途徑前往鰂魚涌及西灣河一帶,雖然82X線的行車時間較82線快捷,但大多數乘客以「見車就上」的心態乘車,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N8P 小西灣(藍灣半島) - 灣仔(港灣道)(循環線)
N8P線於1998年12月25日開辦,當時為節日路線,來往小西灣至灣仔碼頭,途經柴灣、東區走廊及銅鑼灣。2000年5月13日提升為每晚通宵服務,以配合小西灣人口增長。2001年7月23日小西灣總站遷往藍灣半島,2005年8月23日改為循環來往灣仔(港灣道),2013年9月1日來回程增停筲箕灣。

N8P線為新巴首條全新開辦的通宵路線,由於取道東區走廊往返,行車時間較同樣往返東區及港島商業區的N8及N8X線快捷,但由於凌晨時份交通需求甚低,因此客量一直偏低。

701 海麗 - 旺角(循環線)
701線於2003年12月16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南昌站至旺角東站,途經南昌、深水埗(只限回程)及大角咀,是新巴第二條九龍專線路線。

701線開辦初期由於服務範圍較少,加上走線迂迴,引致客量一直偏低,因此於2004年8月22日往旺角方向改經西九龍走廊,縮短行車時間,因此客量逐漸上升。2005年6月13日總站由南昌站延長至海麗,以配合海麗邨入伙,客量亦因而大幅增加。
702 海麗 - 又一村(循環線)
702線於2003年3月17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蘇屋至泓景臺(深盛路),途經深旺路,為新巴首條九龍專線路線。2004年8月22日改為循環來往泓景臺(深盛路)至深水埗(西九龍中心),2005年5月9日總站由泓景臺遷往海麗。2011年7月5日取消循環線運作,同時總站由深水埗(西九龍中心)延長至又一城,以取代專線小巴10A及10M線,同年8月20日改為循環來往海麗至又一村。

702線主要方便海麗及富昌居民往返深水埗、石硤尾及大坑東區內,然而這些地區人口老化,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792M 將軍澳站 - 西貢
792M線前身為792線,於2001年6月18日開辦,來往調景嶺(彩明苑)至西貢,途經尚德、坑口(寶寧路)及大埔仔,只於平日上課日早上繁忙時間雙向服務,同年7月22日增設假日全日服務。2002年8月18日因應地鐵將軍澳線通車,編號改為792M,並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2012年7月23日將軍澳總站遷往將軍澳站。

由於西貢一帶為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往返將軍澳需求甚低,加上大多數西貢居民或遊客,都會選擇於彩虹站或鑽石山站轉乘鐵路,因此平日客量甚低,但假日有大量將軍澳居民前往西貢郊遊及觀光,故此假日客量甚高。

793 將軍澳工業邨 - 蘇屋
793線於2022年8月21日開辦,來往將軍澳工業邨至蘇屋,途經日出康城、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將軍澳隧道、九龍灣商貿區、九龍城、旺角及深水埗,為新巴最後一條全新開辦的全日路線,以取代同日停辦的796C及796E線。

793線由於途經將軍澳多個屋苑,以及繞經九龍灣商貿區,使行車時間頗長,加上部份服務範圍為港鐵所覆蓋的地區,部份居民會選乘鐵路前往九龍市區,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795 將軍澳工業邨 - 海達
795線於2022年12月12日開辦,當時來往將軍澳工業邨至長沙灣(東京街西),途經日出康城、將藍隧道、啟德隧道、油麻地、旺角、西九龍走廊、美孚及長沙灣,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由將軍澳及下午繁忙時間由長沙灣各開兩班車,2023年4月23日九龍總站遷往海達。

795線雖直達九龍市區心臟地帶,但由於沿線途經多個塞車黑點,加上取道西九龍走廊往返蘇屋,使走線十分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部分服務範圍為港鐵覆蓋範圍,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795P 將軍澳工業邨 - 海達
795P線於2022年2月28日開辦,當時來往日出海城至長沙灣(泓景臺),途經將軍澳隧道、啟德隧道、油麻地、旺角、西九龍走廊、美孚及長沙灣,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由日出海城及下午繁忙時間由海達各開一班車,同年12月5日改為來往將軍澳工業邨至長沙灣(東京街西),2023年4月23日九龍總站遷往海達。

795P線的走線及服務範圍相同,惟795線取道將藍隧道,而795P線則取道將軍澳隧道。與795X線一樣,795線雖直達九龍市區心臟地帶,但由於沿線途經多個塞車黑點,加上取道西九龍走廊往返蘇屋,使走線十分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部分服務範圍為港鐵覆蓋範圍,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795X 清水灣半島 - 蘇屋邨
795X線於2022年2月28日開辦,來往清水灣半島至蘇屋邨,途經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將軍澳隧道、啟德隧道、油麻地、旺角、西九龍走廊、美孚及長沙灣,當時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同年8月21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以配合796C線於同日停辦。

795X線與795及795P線一樣,同樣取道啟德隧道、東九龍走廊及加士居道直達油麻地及旺角,然後再經西九龍走廊前往美孚,之後經長沙灣商貿區返回蘇屋,然而由於沿線途經多個塞車黑點,加上取道西九龍走廊往返蘇屋,使走線十分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部份服務範圍為港鐵所覆蓋的地區,部份居民會選乘港鐵前往九龍市區,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796P 日出康城 - 尖沙咀(東)
796P線於2011年8月15日開辦,當時由日出康城開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途經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尚德、將軍澳隧道及啟機隧道,為796X線之輔助線。2018年9月30日上午班次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同時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東),2019年7月21日下午班次提升至每日服務。

由於796P線取道啟德隧道直達尖沙咀,較796X線直接,而且深入尖沙咀心臟地帶,因此客量十分不俗。

796S 將軍澳站 - 牛頭角(循環線)
796S線於2001年9月3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寶盈花園至牛頭角站,途經尚德、將軍澳隧道及觀塘,2014年2月9日將軍澳總站遷往將軍澳站。

796S線開辦初期為796A線(已停辦)之輔助線,主要服務796A線未有覆蓋的將軍澳市中心及寶盈花園一帶。2002年港鐵將軍澳線通車,由於服務範圍與港鐵大幅度重叠,令796S線客量大幅減少,班次亦不斷縮減,最終於2015年9月14日改為只於清晨及凌晨各開兩班車。

796X 將軍澳工業邨 - 尖沙咀(東)
796X線於2000年2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尚德至紅磡碼頭,途經將軍澳隧道、九龍城、土瓜灣及紅磡。2011年3月6日九龍總站由紅磡碼頭延長至尖沙咀(東),2017年9月25日將軍澳總站遷往將軍澳工業邨。

由於土瓜灣及紅磡區以住宅為主,欠缺交通需求,因此796X線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及後延長至尖沙咀(東),方便將軍澳(南)居民直達尖沙咀,但因不是取道較直接的啟德隧道及東九龍走廊,而且於尖沙咀服務範圍亦只限尖東一帶,未有深入尖沙咀心臟地帶,因此客量沒有很大變動。

797 日出康城 - 鑽石山(循環線)
797線於2020年10月2日開辦,循環來往日出康城至九龍灣,途經清水灣半島、將軍澳隧道及觀塘商貿區,2021年12月19日改為循環來往鑽石山。

797線由於班次疏落,以及於將軍澳服務範圍較少,加上途經多個塞車黑點,而且不是取道人流較多的觀塘道,引致客量一直偏低。

798 調景嶺站 - 火炭(駿洋邨)
798線於2010年10月10日開辦,當時來往調景嶺站至火炭(山尾街),途經尚德、將軍澳市中心、坑口、寶林、將軍澳隧道、大老山隧道、沙田市中心及源禾路,是將軍澳首條直達沙田的路線,2020年9月5日火炭總站遷往駿洋邨。

798線沿線途經將軍澳區多個屋苑,行車時間頗長,加上於沙田的服務範圍亦只限沙田市中心、源禾路及火炭,未能深入石門及小瀝源工業區,因此只在繁忙時間及假日才有更多客量。

N796 日出康城 - 旺角(循環線)
N796線於2005年5月1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將軍澳站至太子站,途經尚德、調景嶺、將軍澳隧道及九龍城,是新巴首條將軍澳區通宵路線,同年6月4日往將軍澳方向改經觀塘道。2006年5月21日改為循環來往旺角,往旺角方向途經尖沙咀及油麻地。2017年12月11日部份班次之將軍澳總站延長至日出康城,2022年2月28日往旺角方向改經觀塘道及啟福道天橋,同時所有班次之將軍澳總站均以日出康城為總站。

N796線的走線較同樣往返將軍澳至九龍市區的通宵線九巴N293直接,而且比九巴N293線更深入九龍市區心臟地帶,因此深受尚德及將軍澳南居民歡迎。

682 烏溪沙站 - 柴灣(東)
682線於2000年3月31日開辦,當時來往利安至柴灣(東),途經馬鞍山市中心、恆耀、亞公角、濱景花園、沙田第一城、大老山隧道、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柴灣及小西灣,只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同年6月26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2014年11月2日除平日上午繁忙時間班次外,所有班次之馬鞍山總站延長至烏溪沙站。

682線為沙田及馬鞍山區首條往返港島東區的路線,以及新巴首條於沙田及馬鞍山區的獨營路線。682線途經馬鞍山及沙田多個屋苑,以及於港島取道英皇道及筲箕灣道等市區路段,使行車時間頗長,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694 調景嶺站 - 小西灣
694線於1998年11月9日開辦,當時由尚德開往柴灣(東),途經寶林、將軍澳隧道、藍田、東區海底隧道、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柴灣及小西灣,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行走。1999年1月11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2002年8月25日改經東區走廊直達西灣河,不經鰂魚涌,2004年7月22日改為來往調景嶺站至小西灣。

694線為新巴首條開辦的獨營過海路線,以及首條服務將軍澳南的路線,開辦初期途經鰂魚涌及康山,加上途經將軍澳多個屋苑,引致走線十分迂迴,因此客量只屬一般。2002年港鐵將軍澳線通車,694線改經東區走廊前往西灣河,不經鰂魚涌及康山,但因行車時間、班次及收費都不及港鐵,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偏低。

971 石排灣 - 海麗
971線於2003年12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石排灣至南昌站,途經香港仔、域多利道、堅尼地城、西區海底隧道、佐敦、油麻地、旺角及大角咀,是新巴「西九龍專線之一」,亦是繼970及970X線後,新巴第三條由南區往返九龍的過海路線,2006年1月8日九龍總站由南昌站遷往海麗。

不過,由於971線取道域多利道及堅尼地城,以及初期於九龍走線取道新填地街(往海麗方向)/上海街(往石排灣方向),引致走線迂迴,加上班次疏落,因此客量一直偏低,只限清明及重陽節才有更多前往薄扶林墳場掃墓人士乘搭,即使及後於九龍走線改經彌敦道一帶,但彌敦道已有頻密及走線直接的970及970X線,故此客量沒有顯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