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5日 星期五

再見新巴25載

新世界第一巴士(簡稱新巴)於1998年3月10日成立,同年9月1日接辦中巴88條巴士線,成為香港第五間專利巴士公司。初期,新巴路線網絡集中在港島,但港島大部份有盈利的路線已落入城巴,因此新巴也進行多項改革,如開辦特快線2X及8P線、改善18線的服務等,使客量也大幅上升。1999年新巴成功投得將軍澳南路線,而2001年再投得西九龍路線,然而新巴由於缺乏經驗,加上受到鐵路通車的影響,兩區路線客量只屬一段,只得部份路線才有更多客量。2003年母公司新創建集團收購城巴,使新巴及城巴為姊妹公司關係,2020年匯達交通服務向新創建集團收購新巴及城巴,2023年7月1日匯達交通服務將所有新巴路線併入城巴,新巴正式結束25年營運

以下將介紹部份新巴路線:(已停辦路線不在此列)
2X 嘉亨灣 - 會展站
2X線於1999年7月2日開辦,當時來往筲箕灣至灣仔碼頭,途經西灣河、東區走廊及銅鑼灣。2001年3月4日東區總站遷往愛秩序灣,2006年3月26日東區總站遷回筲箕灣。2020年8月16日東區總站遷往嘉亨灣,2022年5月14日灣仔總站遷往會展站。

2X線取道東區走廊(西灣河至興發街)直達銅鑼灣,行車時間較港鐵港島線快捷,加上班次頻密,因此客量十分不俗,繁忙時間更班班滿座。
4X 華富(南) - 中環(交易廣場)(循環線)(第二代)
4X線於2008年3月17日開辦,循環來往華富(南)至中環(交易廣場),途經薄扶林、香港大學、西營盤(只限回程)及上環,只於平日早上至傍晚行走,以取代同日停辦的M49線。

由於受到華富邨人口老化的影響,加上薄扶林道已有多條往返中環的路線,而且服務時間有限,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8H 小西灣(藍灣半島) - 東華東院
8H線於2017年7月23日開辦,來往小西灣(藍灣半島)至東華東院,途經柴灣、筲箕灣、西灣河、鰂魚涌、北角及炮台山,是港島區首條社區醫院線及「H」字尾的路線。

8H線主要方便東區居民往返東華東院,但由於班次未能配合東華醫院應診時間,加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收費昂貴,因此客量一直偏低。
8P 小西灣(藍灣半島) - 會展站
8P線於1998年9月1日開辦,為新巴入主港島後,首批全新開辦路線之一,當時來往小西灣至灣仔碼頭,途經柴灣、東區走廊及銅鑼灣,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同年10月19日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及全空調服務。2001年7月22日小西灣總站遷往藍灣半島,2022年5月14日灣仔總站遷往會展站。

由於8P線取道東區走廊(柴灣站至興發街)直達銅鑼灣,行車時間較同樣往返銅鑼灣的8及城巴8X線快捷,加上班次非常頻密,因此客量相當龐大,繁忙時間更班班頂閘。

18 北角(健康中街) -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
18線於1988年8月16日由5M及10B線合併而成,當時由中巴營辦,來往北角(健康中街)至堅尼地城(荷蘭街),途經炮台山、銅鑼灣(只限去程)、灣仔(北)、中上環及西營盤,只於星期一至五早上至傍晚及星期六早上至下午行走。

在中巴年代,18線為10線之輔助路線,由於服務時間有限,加上班次稀疏,因此客量只屬一般。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營辦。由於18線為新巴唯一西區非過海路線,因此新巴先後於1998年9月22日將18線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以及於1999年4月22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並以「捷徑王」作宣傳包裝。在大力推廣之下,18線客量大幅急升,更取代城巴10線,成為東區往返西區的主要路線,即使新巴及後開辦同樣往返東區及西區的18P及18X線,以及港鐵西港線通車,但因18線直達港島商業區,因此客量依然不俗。
18P 北角(健康中街) -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
18P線於2003年3月10日開辦,當時由堅尼地城(卑路乍灣)開往北角(健康中街),途經石塘咀、林士街天橋、灣仔北及炮台山,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行走,為18線的輔助線,2004年5月31日提升至每天早上至傍晚雙向服務。

18P線取道林士街天橋直達西區,行車時間較18線快捷,更一度取代18線提供東區往返西區的服務,除著港鐵西港線通車,加上另外一條東區往返西區的路線18X開辦,令18P線客量有所流失,最終於2021年9月20日改為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其餘時間則由18線遷回堅尼地城取代。

18X 筲箕灣 -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
18X線於2013年7月14日開辦,來往筲箕灣至堅尼地城(卑路乍灣),途經西灣河、鰂魚涌、北角、中環(只限去程)、上環(只限回程)及西營盤。2019年4月7日往堅尼地城方向改經中環灣仔繞道,2020年9月6日往筲箕灣方向改經中環灣仔繞道。

18P線是筲箕灣及鰂魚涌區首條直達西區的路線,方便該地區居民以一程車直達兩區,因此初期客量十分不俗,然而當港鐵西港島線通車,18X線客量有所下降,及後改經中環灣仔繞道,並加停上環,客量才稍有改善。

30X 數碼港 - 金鐘(東)
30X線於2008年3月17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數碼港至中環(交易廣場),途經薄扶林、香港大學、山道天橋(只限去程)、西營盤(只限回程)及林士街天橋,以取代同日停辦的M49及M49P線。2022年8月28日總站由中環(交易廣場)延長至金鐘(東),同時取消循環線運作。

由於數碼港距離港島北岸遙遠,而且貝沙灣居數大多數為有車階級,加上該屋苑設有居民巴士往返中區,因此30X線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82X 小西灣(藍灣半島) - 鰂魚涌(循環線)
82X線於2010年8月23日開辦,循環來往小西灣(藍灣半島)至鰂魚涌,途經柴灣、東區走廊、愛秩序灣(只限回程)、西灣河(只限回程)及鰂魚涌。

82X線主要方便小西灣及柴灣居民以特快途徑前往鰂魚涌及西灣河一帶,雖然82X線的行車時間較82線快捷,但大多數乘客以「見車就上」的心態乘車,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N8P 小西灣(藍灣半島) - 灣仔(港灣道)(循環線)
N8P線於1998年12月25日開辦,當時為節日路線,來往小西灣至灣仔碼頭,途經柴灣、東區走廊及銅鑼灣。2000年5月13日提升為每晚通宵服務,以配合小西灣人口增長。2001年7月23日小西灣總站遷往藍灣半島,2005年8月23日改為循環來往灣仔(港灣道),2013年9月1日來回程增停筲箕灣。

N8P線為新巴首條全新開辦的通宵路線,由於取道東區走廊往返,行車時間較同樣往返東區及港島商業區的N8及N8X線快捷,但由於凌晨時份交通需求甚低,因此客量一直偏低。

701 海麗 - 旺角(循環線)
701線於2003年12月16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南昌站至旺角東站,途經南昌、深水埗(只限回程)及大角咀,是新巴第二條九龍專線路線。

701線開辦初期由於服務範圍較少,加上走線迂迴,引致客量一直偏低,因此於2004年8月22日往旺角方向改經西九龍走廊,縮短行車時間,因此客量逐漸上升。2005年6月13日總站由南昌站延長至海麗,以配合海麗邨入伙,客量亦因而大幅增加。
702 海麗 - 又一村(循環線)
702線於2003年3月17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蘇屋至泓景臺(深盛路),途經深旺路,為新巴首條九龍專線路線。2004年8月22日改為循環來往泓景臺(深盛路)至深水埗(西九龍中心),2005年5月9日總站由泓景臺遷往海麗。2011年7月5日取消循環線運作,同時總站由深水埗(西九龍中心)延長至又一城,以取代專線小巴10A及10M線,同年8月20日改為循環來往海麗至又一村。

702線主要方便海麗及富昌居民往返深水埗、石硤尾及大坑東區內,然而這些地區人口老化,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792M 將軍澳站 - 西貢
792M線前身為792線,於2001年6月18日開辦,來往調景嶺(彩明苑)至西貢,途經尚德、坑口(寶寧路)及大埔仔,只於平日上課日早上繁忙時間雙向服務,同年7月22日增設假日全日服務。2002年8月18日因應地鐵將軍澳線通車,編號改為792M,並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2012年7月23日將軍澳總站遷往將軍澳站。

由於西貢一帶為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往返將軍澳需求甚低,加上大多數西貢居民或遊客,都會選擇於彩虹站或鑽石山站轉乘鐵路,因此平日客量甚低,但假日有大量將軍澳居民前往西貢郊遊及觀光,故此假日客量甚高。

793 將軍澳工業邨 - 蘇屋
793線於2022年8月21日開辦,來往將軍澳工業邨至蘇屋,途經日出康城、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將軍澳隧道、九龍灣商貿區、九龍城、旺角及深水埗,為新巴最後一條全新開辦的全日路線,以取代同日停辦的796C及796E線。

793線由於途經將軍澳多個屋苑,以及繞經九龍灣商貿區,使行車時間頗長,加上部份服務範圍為港鐵所覆蓋的地區,部份居民會選乘鐵路前往九龍市區,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795 將軍澳工業邨 - 海達
795線於2022年12月12日開辦,當時來往將軍澳工業邨至長沙灣(東京街西),途經日出康城、將藍隧道、啟德隧道、油麻地、旺角、西九龍走廊、美孚及長沙灣,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由將軍澳及下午繁忙時間由長沙灣各開兩班車,2023年4月23日九龍總站遷往海達。

795線雖直達九龍市區心臟地帶,但由於沿線途經多個塞車黑點,加上取道西九龍走廊往返蘇屋,使走線十分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部分服務範圍為港鐵覆蓋範圍,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795P 將軍澳工業邨 - 海達
795P線於2022年2月28日開辦,當時來往日出海城至長沙灣(泓景臺),途經將軍澳隧道、啟德隧道、油麻地、旺角、西九龍走廊、美孚及長沙灣,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由日出海城及下午繁忙時間由海達各開一班車,同年12月5日改為來往將軍澳工業邨至長沙灣(東京街西),2023年4月23日九龍總站遷往海達。

795P線的走線及服務範圍相同,惟795線取道將藍隧道,而795P線則取道將軍澳隧道。與795X線一樣,795線雖直達九龍市區心臟地帶,但由於沿線途經多個塞車黑點,加上取道西九龍走廊往返蘇屋,使走線十分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部分服務範圍為港鐵覆蓋範圍,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795X 清水灣半島 - 蘇屋邨
795X線於2022年2月28日開辦,來往清水灣半島至蘇屋邨,途經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將軍澳隧道、啟德隧道、油麻地、旺角、西九龍走廊、美孚及長沙灣,當時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同年8月21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以配合796C線於同日停辦。

795X線與795及795P線一樣,同樣取道啟德隧道、東九龍走廊及加士居道直達油麻地及旺角,然後再經西九龍走廊前往美孚,之後經長沙灣商貿區返回蘇屋,然而由於沿線途經多個塞車黑點,加上取道西九龍走廊往返蘇屋,使走線十分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部份服務範圍為港鐵所覆蓋的地區,部份居民會選乘港鐵前往九龍市區,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796P 日出康城 - 尖沙咀(東)
796P線於2011年8月15日開辦,當時由日出康城開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途經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尚德、將軍澳隧道及啟機隧道,為796X線之輔助線。2018年9月30日上午班次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同時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東),2019年7月21日下午班次提升至每日服務。

由於796P線取道啟德隧道直達尖沙咀,較796X線直接,而且深入尖沙咀心臟地帶,因此客量十分不俗。

796S 將軍澳站 - 牛頭角(循環線)
796S線於2001年9月3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寶盈花園至牛頭角站,途經尚德、將軍澳隧道及觀塘,2014年2月9日將軍澳總站遷往將軍澳站。

796S線開辦初期為796A線(已停辦)之輔助線,主要服務796A線未有覆蓋的將軍澳市中心及寶盈花園一帶。2002年港鐵將軍澳線通車,由於服務範圍與港鐵大幅度重叠,令796S線客量大幅減少,班次亦不斷縮減,最終於2015年9月14日改為只於清晨及凌晨各開兩班車。

796X 將軍澳工業邨 - 尖沙咀(東)
796X線於2000年2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尚德至紅磡碼頭,途經將軍澳隧道、九龍城、土瓜灣及紅磡。2011年3月6日九龍總站由紅磡碼頭延長至尖沙咀(東),2017年9月25日將軍澳總站遷往將軍澳工業邨。

由於土瓜灣及紅磡區以住宅為主,欠缺交通需求,因此796X線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及後延長至尖沙咀(東),方便將軍澳(南)居民直達尖沙咀,但因不是取道較直接的啟德隧道及東九龍走廊,而且於尖沙咀服務範圍亦只限尖東一帶,未有深入尖沙咀心臟地帶,因此客量沒有很大變動。

797 日出康城 - 鑽石山(循環線)
797線於2020年10月2日開辦,循環來往日出康城至九龍灣,途經清水灣半島、將軍澳隧道及觀塘商貿區,2021年12月19日改為循環來往鑽石山。

797線由於班次疏落,以及於將軍澳服務範圍較少,加上途經多個塞車黑點,而且不是取道人流較多的觀塘道,引致客量一直偏低。

798 調景嶺站 - 火炭(駿洋邨)
798線於2010年10月10日開辦,當時來往調景嶺站至火炭(山尾街),途經尚德、將軍澳市中心、坑口、寶林、將軍澳隧道、大老山隧道、沙田市中心及源禾路,是將軍澳首條直達沙田的路線,2020年9月5日火炭總站遷往駿洋邨。

798線沿線途經將軍澳區多個屋苑,行車時間頗長,加上於沙田的服務範圍亦只限沙田市中心、源禾路及火炭,未能深入石門及小瀝源工業區,因此只在繁忙時間及假日才有更多客量。

N796 日出康城 - 旺角(循環線)
N796線於2005年5月1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將軍澳站至太子站,途經尚德、調景嶺、將軍澳隧道及九龍城,是新巴首條將軍澳區通宵路線,同年6月4日往將軍澳方向改經觀塘道。2006年5月21日改為循環來往旺角,往旺角方向途經尖沙咀及油麻地。2017年12月11日部份班次之將軍澳總站延長至日出康城,2022年2月28日往旺角方向改經觀塘道及啟福道天橋,同時所有班次之將軍澳總站均以日出康城為總站。

N796線的走線較同樣往返將軍澳至九龍市區的通宵線九巴N293直接,而且比九巴N293線更深入九龍市區心臟地帶,因此深受尚德及將軍澳南居民歡迎。

682 烏溪沙站 - 柴灣(東)
682線於2000年3月31日開辦,當時來往利安至柴灣(東),途經馬鞍山市中心、恆耀、亞公角、濱景花園、沙田第一城、大老山隧道、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柴灣及小西灣,只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同年6月26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2014年11月2日除平日上午繁忙時間班次外,所有班次之馬鞍山總站延長至烏溪沙站。

682線為沙田及馬鞍山區首條往返港島東區的路線,以及新巴首條於沙田及馬鞍山區的獨營路線。682線途經馬鞍山及沙田多個屋苑,以及於港島取道英皇道及筲箕灣道等市區路段,使行車時間頗長,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694 調景嶺站 - 小西灣
694線於1998年11月9日開辦,當時由尚德開往柴灣(東),途經寶林、將軍澳隧道、藍田、東區海底隧道、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柴灣及小西灣,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行走。1999年1月11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2002年8月25日改經東區走廊直達西灣河,不經鰂魚涌,2004年7月22日改為來往調景嶺站至小西灣。

694線為新巴首條開辦的獨營過海路線,以及首條服務將軍澳南的路線,開辦初期途經鰂魚涌及康山,加上途經將軍澳多個屋苑,引致走線十分迂迴,因此客量只屬一般。2002年港鐵將軍澳線通車,694線改經東區走廊前往西灣河,不經鰂魚涌及康山,但因行車時間、班次及收費都不及港鐵,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偏低。

971 石排灣 - 海麗
971線於2003年12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石排灣至南昌站,途經香港仔、域多利道、堅尼地城、西區海底隧道、佐敦、油麻地、旺角及大角咀,是新巴「西九龍專線之一」,亦是繼970及970X線後,新巴第三條由南區往返九龍的過海路線,2006年1月8日九龍總站由南昌站遷往海麗。

不過,由於971線取道域多利道及堅尼地城,以及初期於九龍走線取道新填地街(往海麗方向)/上海街(往石排灣方向),引致走線迂迴,加上班次疏落,因此客量一直偏低,只限清明及重陽節才有更多前往薄扶林墳場掃墓人士乘搭,即使及後於九龍走線改經彌敦道一帶,但彌敦道已有頻密及走線直接的970及970X線,故此客量沒有顯著上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