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北區/大埔區對外線巡禮

72A 大埔工業邨 - 大圍站
72A線於1980年9月22日開辦,當時來往大埔工業邨至大圍,途經汀角路、大埔墟、大埔滘、馬料水及源禾路。1982年11月24日來回程改經沙燕橋、大涌橋路及獅子橋,不再途經沙田站外一段的大埔公路(沙田段),1987年1月17日大圍總站遷往大圍站。1992年5月1日配合第一代72K線停辦,大埔工業邨總站遷往大景街。1996年10月10日大埔工業邨總站遷回大昌街原址,並來回程繞經大景街。2005年4月15日大圍站總站遷入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2007年10月7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1年9月26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2A線為早期大埔往來沙田的主要路線之一,客源為往返兩區之居民,以及前往大埔工業邨上班的沙田居民,同時輔助72、72B(已停辦)及74A等路線,當時客量相當不俗,然而自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綫)全線電氣化及吐露港公路通車,令72A線的重要性大減,客量亦不斷下跌,班次也大幅削減,惟在繁忙時間有不少香港中文大學及大埔公路沿線學校上課的學生,以及於大埔工業邨上班的市民選乘72A線,因此於該時段亦有機會出現全車滿座的情況。
72X 富蝶 - 旺角(柏景灣)
72X線於1985年9月26日開辦,為新界區首兩條特快路線之一(另一條為74X線),當時來往大埔中心至大角咀碼頭,途經大埔墟、獅子山隧道、九龍塘及旺角,以配合吐露港公路通車,1992年6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3年11月5日回復全線非空調巴士服務,以配合271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後,需要調派多輛空調巴士。1995年5月8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大角咀臨時總站,1996年10月25日重新加入空調巴士行走,1998年7月1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奧運站。2000年7月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旺角(柏景灣),同年8月27日往旺角方向繞經大角咀道,並增停奧運站(櫻桃街),而往大埔方向繞經奧運站總站,2003年8月16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2X線取道吐露港公路直接前往獅子山隧道,行車路線較同樣往返大埔至大角咀的72B線(已停辦)快捷,因此開辦不久,已深受大埔區居民歡迎,更取代72B線成為該區往來西九龍的主要路線,然而當往來大埔至尖沙咀的271線開辦後,由於該線於大埔至九龍塘一段與72X線完全重叠,以致客量有所分薄,而且受到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綫)及紅色公共小巴競爭,惟因直達旺角一帶,加上大埔中心及大埔墟一帶遠離鐵路站,加上收費便宜及班次頻密,故此仍有一定乘客支持

隨著位於大埔北部、富亨邨以北的富蝶邨於2021年起開始陸續入伙,惟該屋邨落成初期只得第二代72K線及專綫小巴往返區內及太和站,對於往來九龍市區的居民造成不便,因此九巴於2024年8月申請將72X線延長大埔總站至富蝶邨,但因受到營運富蝶邨至大埔墟的專綫小巴24線的營辦商反對,其後經運輸署、九巴及小巴營辦商協調後,最終方案經大埔區議會通過而落實,並於同年11月24日正式延長大埔總站至富蝶邨,並來回程維持繞經大埔中心總站,客量亦因而再度上升。
73 大埔工業邨/大埔中心 - 華明
73線的前身可追朔於1920年代末期
合發汽車開辦的來往大埔墟至沙頭角的無編號路線。1932年初,政府認為大埔墟與北區有鐵路連接為由而勒令停辦,同年11月1日中巴開辦來往粉嶺站至大埔墟的無編號路線。1933年6月10日配合地區專營權生效,改由九巴營辦,並獲編號為16(第一代)。1938年5月1日因應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綫)增設摩打火車行駛上水至大埔鐵路段,路線因而停辦。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大規模重組新界區巴士路線,第四代19A線(已停辦)分拆成三條新線,其中一條為來往上水至大埔墟的73線,途經聯和墟、粉嶺及大窩西。1977年3月1日配合82線於同日起停辦,每日早上至黃昏班次之北區總站延長至文錦渡。1980年9月16日大埔總站延長至大埔工業邨,並來回程維持繞經大埔墟。1982年12月24日所有班次均以彩園開出,以配合彩園邨入伙,而原有文錦渡的服務由同日開辦的第二代73A線(現73K線)替代。1990年2月17日來回程繞經太和總站,2006年11月18日北區總站遷往太平,同時來回程繞經華明及雍盛苑,並提高全程收費。2011年8月8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自此新界東再沒有全非空調巴士行走的路線,同年9月19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3線之服務範圍貫穿大埔及北區,惟行車路線途經多個地區,以致走線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班次非常疏落,加上受到港鐵東鐵綫及紅綠小巴線競爭,令到客量長期偏低,故此九巴也對73線採取放棄態度,更曾於2003年建議停辦,但被沿線的居民及區議員強烈反對而擱置。

鑑於73線走線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而且受到相類型巴士路線、港鐵及紅綠小巴競爭,以致客量長期欠佳,因此運輸署於《2013-2014年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73線縮短北區總站至華明,並增加70K及273A的八達通轉乘優惠替代往返北區區內服務,另增加接駁大埔及北區來往市區路線的轉乘優惠,以替代客量偏低的70X線(已停辦),同時部分班次之大埔總站改為大埔中心,以及降低全程收費,最終整個重組建議獲得兩區區議會通過,於2013年8月24日起實施,73線於當天起縮短北區總站至華明,同時於星期一至五19:00後,與及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全日以大埔中心為總站,主力為大窩西支路沿線鄉村居民提供往來華明及大埔墟轉乘鐵路或其他跨區路線的接駁服務,同時方便居民前往大埔工業邨上班,客量亦因而有所上升,惟其餘時間的客量因班次稀疏而較為遜色。

73B 大埔那打素醫院 - 上水(循環線)
北區與大埔區同屬新界東醫院聯網範圍,因此有不少北區居民需前赴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或探病,故此於2009年專綫小巴線502開辦,使上水南、粉嶺南及大窩西支路的居民可直接前往那打素醫院。

不過,專綫小巴502線並未深入上水、聯和墟及祥華一帶,而與此同時,73及73A線因應2013年《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實施,而縮短北區總站至華明,導致上述北區居民只能乘搭港鐵東鐵錢轉乘71K線或乘搭70K線於華明轉乘73及73A線。

有見及此,運輸署於2017年12月向北區及大埔區議會建議開辦來往上水、聯和墟及祥華至那打素醫院的路線,於每日日間提供服務,雖然遭受多名區議員以不經大窩西支路為由而提出反對,但建議最終獲得落實,並於2018年9月17日起投入服務,路線編號為73B,循環來往大埔那打素醫院至上水,途經大埔中心、太和、祥華(只限去程)及聯和墟(只限去程),同年12月23日往大埔方向增停粉嶺公路轉車站。

由於73B線於北區之走線,先繞經祥華及聯和墟,然後駛上水,之後直接駛入粉嶺公路返回大埔,對於粉嶺北居民,行車路路較為迂迴,以致開辦以來,客量一直偏低,同時有北區區議會繼續爭取73B線繞經大窩西支路,因此九巴於2018年12月向北區及大埔區議會建議73B線往上水加經大埔公路(大窩段)及大窩西支路﹐建議旋即得到落實,並於2019年3月3日起實施。
74D 九龍坑 - 觀塘碼頭
因應前往香港科學園上班的人流不斷增加,故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14-2015年度大埔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開辦由觀塘碼頭經
香港科學園白石角開往大埔的平日晨早特別巴士服務,當時編號為74D,其後修訂方案,該項晨早特別服務更改路線編號為74P,同時因應白石角人口增長及香港科學園的發展,以及加強大窩西支路的服務,建議開辦一條服務大窩西支路及白石角往來九龍東的全日巴士路線,編號74D,兩邊總站與74C線相同,但來回程取道大埔墟、白石角及香港科學園,而不經74C線所服務的汀角路及南運路沿線,此項建議經大埔區議會相討後,當局再次修改方案,往九龍坑方向改為龍翔道直上大老山隧道,不經新蒲崗及鑽石山,以減少於市區繞路,最後修改方案獲得落實,並於2014年12月29日起投入服務,成為白石角及香港科學園首條全日對外巴士路線,亦是繼70X線停辦後,大窩西支路再次有直達九龍市區的全日巴士服務。

74D線主要服務74X線未有覆蓋的大窩西支路、太和、白石角及香港科學園,由於該地區人流並不多,而且需求較低,加上班次疏落,基本上不會有乘客刻意等候,因此除繁忙時間有較多乘客外,其餘時間客量甚低。
75X 富善 - 九龍城碼頭
75X線於1986年2月28日開辦,來往富善至九龍城碼頭,途經大埔中心、大埔墟、獅子山隧道、樂富、九龍城及土瓜灣,1987年1月23日富善總站遷往富善商場基座的室內總站。

75X線開辦初期,取道獅子山隧道往返,行車路線尚算直接,惟因並非前往九龍人流較多的地區,故此客量只屬一般,直至1991年6月27日因應大老山隧道通車,來回程改經該隧道,以及新蒲崗(只限去程)、黃大仙及橫頭磡,吸納了74X線原有黃大仙一帶之客源,客量因而開始上升。1992年6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6年12月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1997年4月21日往富善方向改經鳳德道,同年11月2日往富善方向繞經鑽石山站總站,以配合該總站啟用。

不過,75X線自改經大老山隧道後,雖然客量有所增長,但行車路線卻顯得迂迴,所以有部份大埔區居民會乘搭74X或75X線於大老山隧道轉車站轉乘不經黃大仙及樂富的85X線,為了方便大埔區居民有快捷的途徑往返九龍城及土瓜灣一帶,運輸署與九巴於《2016-2017年大埔區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75X線於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增設特快班次,中途取道彩虹道及太子道東,不經黃大仙、橫頭磡、樂富,而往九龍城碼頭方向改經木廠街,於早上及傍晚由富善及九龍城碼頭各開出一班車,其後該建議獲得大埔區議會通過,並於2017年3月27日起實施。

相隔多年後,運輸署與九巴於《2022-2023年大埔區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75X線之繁忙時間特快班次進一步提升服務,來回程離開大老山隧道後,直接駛往大子道東前往馬頭涌道,不經彩虹道及鑽石山站(只限往大埔方向),同時九龍總站延長至紅磡(紅鸞道),以及不再途經木廠街/土瓜灣道(近下鄉道一段),並兩邊方向增至四班車,與及獲獨立編號為275X,最終該建議得到大埔區議會通過,於2023年8月14日起實施。

76 攸壆路簡約公屋(南) - 上水(彩園路)
行政長官於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興建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而首兩個「簡約公屋」項目分別位於元朗修壆路及牛頭角彩興路。

隨元朗修壆路簡約公屋即將落成,因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24-2025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開辦兩條巴士路線服務該區,其中一條為往來上水站的第二代76線途經落馬洲(新田)公共運輸交匯處,方便修壆路簡約公屋居民有特快途徑往返北局或於上水站轉乘港鐵東鐵綫,同時也可於落馬洲(新田)公共運輸交匯處接駁「皇巴士」經皇崗口岸或轉乘B1線經福田口岸前往內地,其後建議獲得元朗區議會通過,於2025年3月28日起投入服務,同年5月6日因應攸壆路簡約公屋北區入伙,來回程繞經的攸壆路簡約公屋(北)公共交通交匯處。
76K 清河 - 朗屏
76K線的前身可追朔於1922年南興巴士開辧來往上水至元朗的無編號路線,途經古洞、落馬洲、新田、米埔、牛潭尾及凹頭。1932年初改由中巴營辦,1933年6月10日配合地區專營權生效,改由九巴營辦,並獲編號為17(第一代)。1938年5月1日總站由上水延長至粉嶺,1941年12月10日因應日軍佔領香港而停辦。1946年4月21日九巴分拆第二代3號線(尖沙咀碼頭至元朗)(已停辦)部分班次,行走第二代4號線(尖沙咀碼頭至沙頭角)(已停辦),介乎粉嶺至元朗大致覆蓋原有17線之服務範圍。1947年7月1日恢復17線之服務,並總站由上水延長至粉嶺,同年10月7日因車輛不足而暫停服務。1952年9月19日重新恢復服務,並粉嶺總站遷往聯和墟。1955年11月1日與第一代18線(現77K線)提供聯合班次,並共同來往沙頭角至元朗,經青山公路。1963年5月12日總站由沙頭角縮短至上水,原有上水至沙頭角之服務由同日開辦的第二代20線(現78K線)代替。1970年2月15日元朗總站遷往元朗(西),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路線編號改為76。1979年11月1日元朗(西)總站遷往擊壤路新總站,1983年1月3日上水總站遷往九巴上水車廠外的新總站,同年7月16日因應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綫)電氣化工程全面竣工,路線編號改為76K,1995年5月1日北區總站延長至華明。

76K線為早期北區往返元朗市的主要路線,但當1990年代初新田公路通車,途經該路往返兩地的276線開辦,而且受到紅綠小巴競爭,使重要性大大減低,客量亦不斷下跌,即使於1997年3月20日往元朗方向繞經落馬洲(新田)公共運輸交匯處,以方便乘客接駁同日投入服務的落馬洲-皇崗穿梭巴士(皇巴士),奈何因班次疏落,而且北區及元朗居民大多數使用羅湖口岸往返內地,故此客量並未有顯著上升。2003年3月1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8年6月22日元朗總站延長至朗屏,以配合277線於同日起停辦。

鑑於76K線行車時間頗長,沿途亦有其他服務範圍相約的巴士路線及紅綠小巴選擇,因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13-2014年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76K線縮短北區總站至清河,與及增加273A線的八達通轉乘優惠替代原有粉嶺(南)的服務,同時增設雙向分段收費,最終該建議獲得北區區議會通過,於2013年8月24日起實施,然而這次改動後,對於乘搭76K線上學的居於粉嶺南學生造成不便,故此在區議員爭取下,於同年9月2日新增兩班於平日上課日早上由華明開出的特別班次,依未縮短路線前的行車路線行駛,並繞經清河總站及以該總站作為定時點。
77K 上水 - 元朗(鳳翔路)
77K的前身可追朔於1920年代末期合發汽車開辦來往大埔墟至沙頭角的無編號路線,途經粉嶺,1932年初改由中巴營辦。1933年6月10日因應地區專營權生效,改由九巴營辦,並獲編號為18(第一代),1939年8月22日因應局勢緊張而暫停服務。1947年7月1日恢復18線的服務,並改為來往粉嶺至沙頭角。1952年9月19日因應第一代17線再度恢復行駛,路線改為來往聯和墟至沙頭角。1955年11月1日與17線提供聯合班次,並共同來往沙頭角至元朗,經粉錦公路及錦田。1961年4月6日總站由沙頭角遷往鹿頸,並來回程繞經沙頭角,惟六日後(4月12日)回復原有服務,而鹿頸之服務由同日開辦的第一代18A線(已停辦)取代。1963年5月12日路線大幅度縮短為來往上水至元朗,1970年2月15日元朗總站遷往元朗(西)。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路線編號改為77,1979年11月1日元朗(西)總站遷往擊壤路新總站。1983年1月3日上水總站遷往九巴上水廠外的新總站,同年7月16日因應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綫)電氣化工程全面竣工,路線編號改為77K。1987年3月23日北區總站延長至祥華,並來回程繞經聯和墟,同時提高全程收費,2002年4月7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7K線為昔日北區往返元朗的主要路線,但因途經粉錦公路及錦田,走線較為迂迴,故此相比取道青山公路往返兩地的76K線,客量較為遜色。1990年代初,新田公路通車,取道該路往來上水及元朗的276線開辦,而且受到紅綠小巴競爭,加上班次疏落,使77K線客量急劇下降,班次亦不斷削減,其後於2003年12月14日配合九廣西鐵(港鐵屯馬綫屯門站至南昌站)通車,來回程繞經錦上路站,方便錦田居民轉乘九廣西鐵,然而該地區已有多條巴士及專綫小巴線往返錦上路站,因此需求不大,客量亦未有顯著上升。

鑑於77K線走線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因此運輪署與九巴於《2013-2014年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77K線改為來往上水至錦上路站,並增加54及70K線八達通轉乘優惠,替代原有往返粉嶺元朗之服務,但該建議遭受元朗區議會以影響粉錦公路沿線居民出入為由而反對,期後建議作出修改,改為縮短元朗區總站至元朗(鳳翔路),最終建議獲得兩區區議會通過,於2013年8月24日起實施,77K線於當天改為來往上水至元朗(鳳翔路),並新增雙向分段收費,同年9月2日新增一班由粉錦公路(丙崗)開往元朗(西)之平日上課日早上特別班次(2023年6月5日起改由上水開出)。

為方便粉嶺公路沿線及錦田居民前往錦上路站轉乘港鐵,77K線於2019年5月20日起逢星期一至五增設一班開往錦上路站的早上繁忙時間特別班次,其後為方便居民於大欖隧道轉車站轉乘其他巴士路線往來各區,運輸署與九巴於《2024-2205年度巴士路線計劃》,建議該特別班次延長至八鄉路(大欖隧道轉車站),並增設與途經大欖隧道的九巴路線的轉乘優惠,及後建議獲得北區及元朗區議會通過,並於2025年5月6日起實施。
261 祥華 - 三聖
1990年代初,屯門公路於繁忙時間經常擠塞,使屯門區居民往返市區需時,因此經常有區議員建議九巴開辦來往屯門至上水的路線,方便屯門區居民接駁九鐵鐵路(港鐵東鐵綫),為乘客提供另一途徑直達市區,惟九巴以客量不足為由,未有計劃開辦,只於1994年開辦特別線60P(已停辦),隨後屯門公路塞車問題依然嚴重,因此運輸署於1995年推出一條往來屯門碼頭至上水站,經安友、屯門市中心、元朗公路及新田公路的專綫小巴線(44線),以疏導乘客,同時提供另一途徑前往市區。

自專綫小巴44線投入服務後,一直客似雲來,其後更需分拆路線(44A、44B及44B1線)分流乘客,惟服務依然供不應求,同時九巴也驚見往來屯門及北區的乘客甚高,故此也計劃開辦相約路線,試圖分一杯羹,因此於1999年2月14日開辦假日路線261R,來往上水至屯門市中心,途經安友、置樂花園、華都花園、新墟、藍地、洪水橋、屏山、元朗公路及新田公路,同年10月10日來回程改經全段元朗公路,不再途經青山公路(藍地至屏山段),然而因收費昂貴,而且服務時限,加上班次並不頻密,以致客量一直偏低。

與此同時,專綫小巴44線系列因客量龐大而經常出現超速駕駛、拒載,以及中途站乘客登車困難之情況,因此運輸署於261R線開辦不久,即與九巴商討將之改為每日行走的261線,惟受到專綫小巴44線系列的營辦商強烈反對,經過多方面的相討,最終261R線於2000年6月4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並更改編號為261,同時兩邊總站改為天平及三聖,途經上水、新田公路、元朗公路、新墟、屯門市中心及安友。

261線開辦初期,因受到專綫小巴44線競爭,故此客量只屬一般,但隨著叠茵庭、彩暉花園及富泰邨等屯門東北區屋苑相繼入伙,使需求日漸增多,客量亦因而大幅提升,2004年2月15日來回程繞經兆康站(南)總站。2011年2月13日來回程改經華都花園一段的青山公路(青山灣段)及屯興路,不再杯渡路及屯門市中心一段的屯門鄉事會路。

由於261線於北區服務範圍只限上水及石湖墟一帶,而該地區居民較為傾向選乘專綫小巴44線系列往來屯門,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隨著粉嶺及聯和墟人口有所增長,故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18-2019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261線延長北區總站至祥華,並繞經皇府山及聯和墟,其後該建議獲得兩區區議會通過,於2019年9月30日起實施。

270A 上水 - 尖沙咀(麼地道)
270A線於1997年1月13日開辦,當時由彩園開往佐敦道碼頭,途經粉嶺南、獅子山隧道、九龍塘、何文田及油麻地,只於每日早上繁忙時間開出三班車,同年7月17日北區總站遷往上水。

270A線為北區第二條往來九龍南的巴士路線,服務範圍與70線(已停辦)相約,惟270A線途經粉嶺南、粉嶺公路及吐露港公路,以及往九龍方向取道彌敦道,走線非常直接,因此開辦不欠,已深受北區居民歡迎,隨著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綫)日漸飽和,而且粉嶺南一直欠缺直達九龍南的路線,所以北區居民不斷爭取270A線提升至全日服務,以紓緩東鐵綫的載客量,最終270A線於2000年7月30日起提升至全每天全日雙向服務,同時九龍總站遷往九龍站。

270A線雖然提供北區居民特快直達九龍南之服務,惟服務範圍只限油麻地及佐敦一帶,並未深入人流較多的尖沙咀,因此北區區議會及居民多次要求270A線延長至尖沙咀,然而運輸署當時正實施對專營巴士駛入繁忙地區的限制而多番拒絕,只容許於2001年6月26日增設平日早上繁忙時間開往中港碼頭的特別班次,應付北區居民的需求,2003年9月29日增設平日黃昏繁忙時間開往上水之服務。

經過多年北區區議會與運輸署的角力,終於在《2012-2013年度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270A線繞經尖沙咀,並以尖沙咀(麼地道)為總站,同時取消繁忙時間往來中港碼頭的特別班次,同時於獅子山隧道增設與281A線八達通轉乘優惠取代往來九龍站之服務,隨後該建議獲得北區區議會通過,於2012年6月10日起實施。2013年8月17日來回程改經介佐敦道至梳士巴利道一段的彌敦道,不經佐敦道、廣東道及九龍公園徑,2018年12月23日往尖沙咀方向加停粉嶺公路轉車站。

270B 上水 - 奧運站
早於1989年,九巴開辦來往上水至長沙灣的71X線,惟該線因走線迂迴,以及行車時間頗長而客量一直欠佳,最終於1991年停辦,往後北區長期未有直達九龍西的路線,隨著粉嶺南開始發展,多個屋苑相繼落成,使人口大幅增長,對於往返九龍市區需求不斷上升,故此北區居民及區議員多年來爭取重開往來九龍西的路線,但運輸署多番以客量不足為而拒絕。

經過多年來的爭取,運輸署與九巴於《2013-2014年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開辦270B線,來往上水至奧運站,經粉嶺南及青沙公路,其後九龍總站修訂為深水埗(長沙灣道),最終建議獲得北區區議會通過,並於2013年8月19日起投入服務。

270B線開辦初期,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但客量不斷上升,因此在北區區議會爭取下,於2013年11月2日增日星期六及假日早上至中午開往深水埗,以及黃昏開往上水之服務。2015年1月10日來回程增停青沙公路轉車站,2017年8月28日往上水方向繞經清河邨一帶,2018年12月23日往深水埗方向增停粉嶺公路轉車站。

雖然270B線直達九龍西,但只限長沙灣及深水埗,並未有深入人流較多的旺角一帶,而且隨著北區人口不斷增長,對於往返九龍市區的需求日漸增加,因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18-2019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270B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並來回程均繞經清河邨,同時延長九龍總站延長至奧運站,以及途經旺角一帶,其後建議獲得北區區議會通過,於2018年12月30日起實施,除提升服務外,同時保留平日黃昏繁忙時間由深水埗開出之特別班次。

自270B線提升至全日服務後,由於往上水方向之頭班車較遲開出,對於晨早往來北區或經上水站前往羅湖口岸過境的市民造成不便,所以九龍西居民一直希望270B線提早開往上水方向的頭班車開出時間,惟其後因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中港關口全面關閉,以致需求大減,故此未有實施,直至2021年6月15日起由奧運站開出的頭班車提早至9:30,隨著新冠疫情日漸緩和,中港逐步全面恢復通關,往來兩地人流不斷增加,因此270B線於2025年1月26日起試行增設每日早上7:30-9:00由奧運站開往上水的特快班次,走線駛至粉嶺公路後直達上水,不停粉嶺南,試驗期直至2025年8月31為止。
272X 大埔中心 - 旺角東站
鑑於運輸署認為72X與271線於獅子山隧道至九龍塘之一段行車路線重叠,而前者經常受到窩打老道及亞皆老街交通擠塞影響,導致車程超出時間,加上為善用青沙公路,因此於《大埔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建議》中,建議72X線改經青沙公路,同時九龍總站改為旺角道,路線編號亦相應改為272X,惟大埔區議會以往來大埔中心至窩打老道需多繳付車資,以及加劇客量龐大的271線的負荷而強烈反對,隨後當局修訂建議,保留72X線,並改由該線抽車開辦272X線,只於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由大埔中心開出三班車,最終建議獲得大埔區議會通過,於2015年1月12日起投入服務,與及提供青沙公路巴士路線的互轉優惠。

因應青沙公路轉車站全面啟用及乘客需求,運輸署與九巴於《2016-2017年度巴士路線計劃》內,建議272X線增設黃昏繁忙時間回程服務,經過大埔區議會與運輸署及九巴兩年的角力,最終建議獲得落實,並於2018年6月19日起實施。

隨著白石角人口不斷增長及香港科學園持續增長,對外交通需求上升,而且大埔區一直未有全日取道青沙公路的巴士路線往來,在大埔居民及地區人士不斷要求下,運輸署與九巴於《2022-2023年度巴士路線計劃》內,建議272X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往九龍方向由早上至傍晚提供服務,往大埔方向則由中午至晚上提供服務),並來回程加經白石角及香港科學園,其後建議獲得大埔區議會通過,於2022年10月3日起實施,成為繼74D線後,白石角第二條每天全日服務的對外巴士路線,以及大埔區首條及唯一全日取道青沙公路往返市區的巴士路線。
276A 太平 - 天恆
早於1993年,九巴開辦了276及276
P線來往上水至天水圍,然而兩線需繞經元朗大馬路,以致行車時間頗長,而且天水圍不斷發展,人口亦有所增長,單靠兩線難以應付需求,故此運輸署於1999年7月招標天水圍北路線時,當中包括一條往來天水圍北至上水的路線,最終該路線由九巴投得專營權,並隨即於《2000-2001年度元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提議開辦天水圍101區(現天恩邨)至太平的路線,途經濕地公園路及天華路後便直達上水,不經天水圍南,其後在天水圍南區議員爭取下,改經嘉湖北、天瑞及天耀,不經濕地公園路,同時天水圍總站改為天恆,而路線編號為
276A線,於2001年4月10日起投入服務開辦,同日起276及276P線天水圍總站縮短至天慈,以分流元朗及天水圍區往返北區的乘客。

276A線開辦後,為天水圍居民提供特快途徑直達上水,因此客量相當高企,猶其長假期,有大量天水圍居民前往上水站轉乘九廣東鐵(港鐵東鐵綫)經羅湖口岸過境往返內地,故此於該日子之客量會急劇倍增。

除著天水圍人口持續增長,276A線需天水圍區多個屋苑應付需求,令到行車路線迂迴,而且受到非法邨巴競爭,以致流失部份客源,因此九巴於2003年中向運輸署提交計劃,建議276A線增設只途經天水圍北的特別班次,其後在《2004-2005年度元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開辦與276A線兩邊總站相同的276B線,途經天悅、天水圍市中心、天慈及落馬洲,同時276A線不再途經天水圍市中心、嘉湖北及天華路一帶,最終建議獲得元朗區議會通過,並於2004年7月4日起投入服務,而276A線則於同日起改由天瑞路直接往來天水圍南北。

自276A線改道後,使到走線顯得直接,客源除了往來北區外,亦有前往羅湖口岸過境的市民,雖然深圳灣口岸及落馬洲站於2007年啟用,使到天水圍居民可以於該兩處過境往返內地,惟前者遠離深圳區心臟地帶,而後者則因往來天水圍之第二代B1線只覆蓋天慈一帶,未有深入其他地區,因此對於276A線之影響甚微。
276B 彩園 - 天富
自276A線投入服務後,往來天水圍及上水從此無需繞經元朗市,大大縮短行車時間,因此客量相當不俗,
猶其繁忙時間每班車更經常全車爆滿,隨著天水圍的發展,人口因而持續增長,而且因走線途經天水圍多個屋苑,以致行車路線迂迴,行車時間亦頗長,加上受到非法邨巴競爭,故此九巴於2003年中向運輸署提交計劃,建議276A線增設只途經天水圍北的特別班次,其後在《2004-2005年度元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開辦與276A線兩邊總站相同的276B線,途經天悅、天水圍市中心、天慈及落馬洲,同時276A線不經天水圍市中心、嘉湖北及天華路一帶,最終建議獲得元朗區議會通過,並於2004年7月4日起投入服務,以取代276A線原有天水圍市中心、嘉湖北及天華路一帶之服務。2005年2月28日天水圍總站遷往天富,並來回程加經濕地公園路。2006年11月18日北區總站遷往彩園,與73線對調總站位置。

276B線主要客源為往返上水的天水圍(北)、天水圍市中心及天慈居民,同時方便兩區居民前往落馬洲轉乘「皇巴士」過境巴士經皇崗口岸往來內地,然而天水圍居民大多數傾向來往深圳灣口岸或落馬洲站過境,而上水居民則經羅湖口岸過境,故此使用落馬洲過境的乘客並不多。

278A 皇后山 - 荃灣(如心廣場)
278A線投入服務前,聯和墟已有晨早特別線278
P線提供開往荃葵區之服務,惟該線需繞經百和路及粉嶺南一帶,對於聯和墟居民而言,隨著人口有所增長,運輸署與九巴於《2016-2017年度北區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278P線分拆一條由聯和墟開往荃灣的路線,途經祥華、粉嶺中心及塘坑,然後直入粉嶺公路,依278X/278P線相同走線前往荃灣,路線編號為278A,隨後該建議獲得北區區議會通過,並於2017年7月15日起實施2021年9月6日往荃灣方向增停粉嶺公路轉車站。

因應皇后山一帶公營房屋即將落成,運輸署與九巴於《2020-2021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278A線延長北區總站至皇后山,並增設平日黃昏繁忙時間回程服務,該建議其後獲得北區區議會通過,於2021年11月30日起實施,但由於皇后山總站尚未竣工,因此以山麗苑作臨時總站,直至2022年1月26日皇后山總站啟用,總站隨即遷往該處,同時來回程維持繞經山麗苑,及後皇后山邨及山麗苑陸續入伙,對外通勤需求增加,故此278A線於同年7月4日擴展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服務時段,同時增設一班早上開往皇后山的服務,同年7月25日進一步提升星期一至五延長至半全日服務,而星期六往荃灣及皇后山方向分別提升至日間及全日服務(早上及傍晚另各開兩班,分別由荃灣及皇后山開出),同時星期六及假日往荃灣及皇后山方向分別提升至日間及全日服務。

值得一提,278A線為唯一以皇后山總站,但中途取道聯和墟及祥華一帶的對外路線,亦是九巴唯一服務皇后山一帶的跨區對外路線。
278X 上水 - 荃灣(如心廣場)
278X線前身為第一代278P線,於1996年3月15日開辦,當時由上水開往荃灣碼頭,途經粉嶺南、城門隧道、梨木樹及大窩口,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開出一班車,由於深受北區居民歡迎,因此於同年6月5日增至兩班車,同年9月23日增至三班車,同年12月2日增設一班開往上水的平日黃昏繁忙時間回服務服務。1997年2月17日往荃灣方向增至五班車,而往上水方向增至四班車,同年8月15日往荃灣方向增至六班車,並加停城門隧道轉車站,同年11月20日提升至平日繁忙時間雙向服務,同時往上水方向加停城門隧道轉車站,以及繞經置福圍。1998年11月1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並更改編號為278X。2000年3月19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如心廣場),2018年12月23日往荃灣方向增停粉嶺公路轉車站。

278X線的主要客源除了往來荃灣市中心外,同時亦經城門隧道轉車站前往葵涌一帶的轉乘客,因此客量一直維持高水平,然而278X線於粉嶺南之走線較為迂迴,而且途經塞車黑點大埔公路(沙田段),以致行車時間有所延長,故此有部份上水居民選乘279X線前往大欖隧道轉車站轉釉68M、69M、265M及269M等路線往返荃葵區。
279X 聯和墟 - 青衣站
1998年赤鱲角機場啟用,惟運輸署當時無計劃開辦來往北區的機場路線,對於該區的居民造成不便,同時龍運巴士亦察覺到此需求,向運輸署申辦往來北區的機場路線,但署方以客量不足為由拒絕,並提出反建議,以開辦一條由北區途經大欖隧道往來青衣站的M78線接駁機場快綫,取代龍運巴士之計劃。

不過,北區區議會未有停止爭取開辦直達機場的巴士路線,最終運輸署於1999年准許龍運巴士開辧A43線,來往北區至機場,而署方反建議開辦的M78線,卻成為九巴於2001年5月28日開辦的第一代279P線,由聯和墟開往青衣站,途經祥華、粉嶺南、上水、大欖隧道及長亨,只於星期一至六早上繁忙時間開出三班車。2002年8月3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並更改編號為279X,同年10月7日往青衣站方向繞經置福圍。

由於聯和墟及粉嶺距離大欖隧道甚遠,而且279X線單單駛經整個北區至少30至40時間,引致於粉嶺一帶的乘客並不多,反而因行車路線駛離上水後,直達大欖隧道,因此紛紛吸納上水居民選乘,而每逢長假期,有大量北上的市民乘搭279X線前往上水站轉乘港鐵東鐵綫經羅湖口岸前往內地,故此於該日子客量便急劇倍增,更出現供不應求之情況。

W3 上水 - 西九龍站
W3線於2018年9月23日開辦,來往上水至西九龍站,途經上水、廣福、沙田站及青沙公路。2019年6月9日逢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由上水開出,以及下午繁忙時間由佐敦開出之班次試行繞經百和路。2020年1月30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暫停服務 直至2021年5月9日為止。2021年5月10日試行恢復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服務由上水(早上)及西九龍站(下午)開出兩班車,同時來回程繞經百和路,同時增停
「翠怡花園」站(往西九龍站方向)/「太和邨亨和樓」站(往「上水」方向)及「大埔超級城」站,該服務直至同年11月12日為止。2021年11月15日再次恢復服務,但兩邊方向縮減只開出一班車,2022年8月15日來回程繞經大角咀。2023年1月6日再次暫停服務,同年1月9日再一次恢復服務,往西九龍站方向增停粉嶺公路轉車站,並於粉嶺公路轉車站及青沙公路轉車站提供轉乘優惠,同年1月15日全面恢復每天全日服務,同年11月27日縮減兩邊方向服務時間,由上水開出(平日5:15-17:00;假日6:45-1700):由西九龍站開出(平日12:30-21:30:假日10:30-21:30)。

由於沙田、大埔及北區居民大多數傾向乘搭港鐵東鐵綫前往落馬洲站(福田口岸)或羅湖口岸過境往來內地,極少居民南下來往西九龍站乘搭高鐵,因此W3線自開辦以來,客量一直甚低,即使其後加停大角咀一帶,以方便上班人士,惟因該地區以住宅區為主,而且於新界東之走線甚為迂迴,故此客量依然維持低水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