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路線談 - 九巴/城巴606

606 彩雲 - 小西灣(藍灣半島)
606線於1989年9月22日開辦,當時由九巴及中巴聯營,來往彩雲至柴灣(東),途經九龍灣商貿區、觀塘、藍田站、東區海底隧道,鰂魚涌、西灣河及筲箕灣,以配合東區海底隧道通車。1990年4月1日東區總站延長至小西灣,以配合小西灣邨入伙。1995年2月13日九巴班次加入空調巴士行走,同年11月5日小西灣總站遷往小西灣以北新總站(現小西灣綜合大樓)。1996年4月1日九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同年7月8日因應東區區議會要求下,來回程繞經耀興道。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九巴及城巴聯營,同時城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1年7月22日小西灣總站遷往小西灣(藍灣半島)。

606線為東區唯一一條往返九龍東的路線,雖然途經港島東商業區,以及觀塘及九龍灣商貿區,但因走線迂迴,而且服務時間有限及班次疏落,加上受到港鐵及紅色小巴競爭,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不高,所以於2010年11月15日起逢星期一至六上午繁忙時間之班次改由同日開辦的新線606A取代。2013年12月15日取消平日早上繁忙時間開往彩雲之服務,由606A線於同日起縮短東區總站至耀東邨及改為雙向服務取代,而原有往柴灣及小西灣之服務,則由同日開辦的新線606X取代。

路線談 - 九巴/城巴106

106 黃大仙 - 小西灣(藍灣半島)
106線於1975年11月23日開辦,當時由九巴及中巴聯營,來往黃大仙至柴灣,途經新蒲崗、馬頭圍、土瓜灣、紅磡、海底隧道、銅鑼灣、北角、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1990年初中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同年2月1日柴灣總站遷往柴灣(東)。1992年6月22日九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5年11月5日東區總站延長至小西灣,1996年12月九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九巴及新巴聯營。2000年新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1年7月22日小西灣總站遷往小西灣(藍灣半島)。2023年7月1日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改由九巴及城巴聯營。

106線是柴灣區首條過海路線,因此初期客量相當不俗,1983年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106線成為柴灣區居民唯一往返紅磡站轉乘東鐵的路線,客量因而大幅上升,然而因走線迂迴,加上行車時間頗長,故此當118線開辦後,柴灣區居民紛紛改乘118線前往紅磡站轉乘東鐵,只剩下往返紅磡及土瓜灣的客源,但由於能直達港島東部心臟地帶,班次亦相當頻密,沿途流水客量極高,所以仍有一定的客量。

路線談 - 九巴/城巴104

104 白田 - 堅尼地城
104線於1973年1月28日開辦,當時由九巴及中巴聯營,來往白田至石塘咀(山道),途經石硤尾、大坑東、旺角、油麻地、海底隧道、灣仔、金鐘、中上環及西營盤。1974年3月1日西環總站遷往山市街,以配合105線(已停辦)開辦。1978年9月25日西環總站遷往堅尼地城,以配合105線遷往山市街。1992年8月9日九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4年中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行走。1998年1月26日九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同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九巴及新巴聯營,2000年5月2日新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5年9月22日白田總站遷往白田邨(昌田樓),以配合白田總站因應白田邨重建而停用,2022年1月23日白田總站遷往白田(白雲街)公共運輸交匯處。2023年7月1日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改由九巴及城巴聯營。

104線貫穿港九市區心臟地帶,因此開辦不久,客量已大幅上升,更達至飽和地步。1983年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大量新界居民乘搭鐵路於紅磡站轉乘104線前往港島商業區,客量進一步上升。

1997年西區海底隧道通車,來往西區至西九龍的904及905線先後開辦,令西區居民紛紛改乘兩線前往西九龍,加上西區及石硤尾一帶人口老化,因此104線客量大減,只剩餘鐵路轉乘客,但當2022年港鐵東鐵線過海段通車,鐵路轉乘客已可直接乘鐵路前往港島,引致104線的客量進一步下跌,班次亦被縮減。

路線談 - 九巴/城巴103

103 竹園邨 - 蒲飛路
103線於1972年8月5日開辦,當時由九巴及中巴聯營,來往橫頭磡至蒲飛路,途經樂富、九龍城、油麻地、海底隧道、灣仔、金鐘、中環、半山區及香港大學,以配合海底隧道通車。由於開辦前夕,中巴因車源問題,以致未能營辦,因此103線開辦初期暫由九巴獨自營辦,直至1972年9月1日才派車行走。1973年1月28日九龍段改經公主道,而港島段則改經皇后大道東。1976年5月16日因應113線開辦,九龍總站遷往樂富,並改經衛理道、銅鑼灣及軒尼斯道,不經皇后大道東。1984年7月22日樂富總站遷入樂富中心,1987年12月7日九龍總站延長至竹園邨,以配合竹園北邨入伙。1993年11月1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5年9月1日改由九巴及城巴聯營,並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3年往竹園邨方向不再繞經中環。

103線是海底隧道通車後,首三條開辦的隧道路線(其餘兩條為101及102線),但由於走線較為迂迴,加上服務範圍為人流較少,因此客量較101及102線遜色,然而因直達銅鑼灣、灣仔及金鐘等港島商業區,故此於繁忙時間的客量會較多。

路線談 - 九巴95

95 翠林 - 九龍站
95線前身為95K線,於1989年1月10日開辦,當時來往翠林至旺角火車站(旺角東站),途經康盛花園、馬游塘、寶達、秀茂坪、四順、彩雲、彩虹、新蒲崗、九龍城、太子道西(只限去程)及亞皆老街(只限回程),同年5月14日翠林總站遷往翠林商場地下室內總站。1990年4月1日九龍總站延長至佐敦道碼頭,並更改編號為95。1991年年中往翠林方向改經新蒲崗一段的太子道東,1997年12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3月1日來回程繞經曉光街及秀明道。2003年2月23日九龍總站遷往佐敦(匯翔道),2007年9月1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9年12月20日九龍總站遷往佐敦(渡華路),2018年9月16日九龍總站遷往西九龍站,2022年7月24日九龍總站遷往九龍站。

95線為將軍澳早期的主要對外路線,由於當時對外路線並不多,因此沿線需途經九龍多個地區,應付將軍澳居民往返九龍市區的需求,故此客量相當高。不過,當特快線98C開辦後,令95線於將軍澳區需求大減,客量亦大幅下跌,即使及後繞經秀茂坪,但該地區已有多條服務範圍相近的路線,故此客量只屬一般。

路線談 - 九巴93K

93K 寶林 - 旺角東站
93K線於1988年5月27日開辦,來往寶林至旺角東站,途經翠林、康盛花園、馬游塘、寶達、觀塘、九龍灣、九龍城、馬頭圍、土瓜灣、紅磡及油麻地。1992年10月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2年5月9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成為全港最後四條改為全空調服務的路線。

由於早期將軍澳往返九龍市區對外路線並不多,因此93K線需途經九龍多個地區應付需求,但隨著98C、98D及297等多條對外特快路線相繼開辦,顯得93K線走線迂迴,引致需求大減,慢慢淪為輔助路線。2002年地鐵將軍澳線通車,使93K線客量有下跌的跡象,因此運輸署曾建議與同樣往返土瓜灣及紅磡的297線合併,成為新路線293(已擱置),但受到區議會反對而未能落實。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路線談 - 九巴89C

89C 恆安 - 觀塘(翠屏道)
89C線於1987年3月22日開辦,來往恆安至觀塘(翠屏道),途經濱景花園、沙田第一城、富豪花園、乙明、獅子山隧道、黃大仙、鑽石山、彩虹及九龍灣,同年10月18日來回程繞經富安花園總站,已配合富安花園入伙。1991年5月31日來回程改經亞公角街,同年6月27日改經小瀝源路及大老山隧道,以配合大老山隧道通車。1997年1月2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並來回程改經頌安邨一段的西沙路,同年8月2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1年1月14日來回程繞經錦泰苑。

89C線開辦初期為馬鞍山往返九龍東的主要路線,繁忙時間更班班滿戴乘客,但自同樣往返馬鞍山至九龍東的89D線開辦,由於89D線取道大老山公路往返大老山隧道,加上深入馬鞍山市中心一帶,令89C線需求下跌,客量亦大幅減少,只剩下石門居民,以及於石門工業區及小瀝源工業區上班的市民乘搭。不過,89C線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設有不經石門、小瀝源路及彩虹之特快班次,由於走線直接,而且有部份馬鞍山居民因89D線滿座而轉投,因此特別班次的客量十分不俗。

路線談 - 九巴89B

89B 沙田圍 - 牛頭角
1980年沙田人口不斷上升,而往返九龍東需求甚高,因此來往圓洲角至觀塘的89A線(已停辦)客量龐大,猶其於繁忙經常滿座,引致沿線部份乘客未能登車,故此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增設由博康開往彩虹之特別班次,疏導沿線客量。1984年8月5日特別班次改由89B線取代,當時來往博康至觀塘(雅麗道),途經乙明、秦石、新翠,獅子山隧道、黃大仙、新蒲崗、彩虹及九龍灣。1985年2月10日沙田總站遷往沙田圍,1995年9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2年7月31日觀塘總站延長至觀塘(裕民坊),2006年5月2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9年8月9日觀塘總站遷往觀塘站。

89B線開辦初期為城河東及紅梅谷一帶往返東九龍的主要路線,由於需求甚高,因此客量十分不俗。1991年大老山隧道通車,途經該隧道往返城河東的新線80X開辦,使89B線於城河東的需求下降,只剩下紅梅谷地區往返九龍東之客源,所以影響尚算輕微,仍深受乘客歡迎。

隨著紅梅谷地區沿線之屋邨人口老化,加上2020年港鐵屯馬線一期(烏溪沙至啟德)通車,使居民可直接乘搭鐵路前往鑽石山站轉乘港鐵觀塘線直達九龍東,令89B線於紅梅谷沿線客量急劇下降,因此於2022年9月13日九龍總站縮短至牛頭角,而原有觀塘市中心之服務,則由89線的免費轉乘優惠取代。

路線談 - 九巴87B

87B 新田圍 - 維港灣
87B線於1984年9月30日開辦,當時來往新田圍至大角咀碼頭,途經秦石、新翠、田心、隆亨、獅子山隧道、石硤尾、深水埗及旺角。1992年4月13日因應87P線(第一代,已停辦)於同日開辦,在該線服務時間以外來回程繞經顯徑。1995年5月8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大角咀臨時總站,1997年12月29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8月24日往新田圍方向全日繞經顯徑,以配合87P線於同日起改為單向開往大角咀。1999年8月15日大角咀總站遷往維港灣,2000年7月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旺角(柏景灣)。2001年2月18日大角咀總站遷回維港灣,同年7月16日往維港灣方向全日繞經顯徑,以取代同日停辦的87P線,2007年4月28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87B線是由87線(已停辦)分拆出來,配合新田圍、田心區、顯徑及隆亨一帶的發展,應付這些地區居民往返九龍市區的需求,以及提供往返大角咀碼頭接駁渡輪。由於當時沙田往返九龍市區對路線並不多,因此大部份沙田區居民乘搭87B線往返九龍市區及接駁渡輪,故此客量十分不俗,然而隨著多條往返九龍市區路相繼開辦,加上渡輪式微,使87B線需求大減,客量逐漸減少,但因服務範圍不是東鐵沿線,所以仍有一定的客量。

隨著新田圍、顯徑及隆亨等屋邨人口逐漸老化,加上同樣前往大角咀及旺角的特快線287X開辦,以及2021年屯馬線全線通車,令87B線客量進一步下跌,班次亦因而被縮減,現時甚少沙田區居民乘搭,但由於從石硤尾乘搭87B線往返旺角較直接,因此有部份石硤尾居民乘搭,所以仍有乘客支持。

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路線談 - 九巴84M

84M 富安花園 - 樂富
84M線於1987年11月1日開辦,來往富安花園至樂富,途經濱景花園、沙田第一城、富豪花園、沙角、乙明及獅子山隧道,以配合富安花園入伙。1991年5月31日來回程改經亞公角街,同年6月27日來回程改經圓洲角、大老山隧道、鑽石山及黃大仙,以配合大老山隧道通車。1996年7月1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8月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84M線雖為馬鞍山區路線,但只限富安花園,因此需途經沙田多個屋苑吸納客源,但因沙田第一城及圓洲角一帶已有82M(已停辦)、82X及84X(已停辦)線提供地鐵接駁服務,故此客量只屬一般,加上同樣往返馬鞍山及黃大仙的85M線開辦,引致84M線於馬鞍山區需求大減。不過,84M線由於收費便宜,加上途經沙田第一城和圓洲角多間學校,以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故此仍有一定的客量,然而當馬鐵(屯馬線)通車,使部份居民改乘鐵路往返區內,令84M線的往返沙田區內的客量也逐漸減少。

路線談 - 九巴82K

82K 美田 - 圓洲角
82K線於1984年2月27日開辦,當時來往美林至圓洲角,途經大圍、新翠、秦石、乙明及博康,同年12月2日配合沙田區區內路線重組,總站由圓洲角延長至火炭(山尾街),同時來回程繞經田心街及新田圍,以配合86K線(第一代)於同日停辦,1985年2月15日火炭總站遷往火炭站。2010年11月6日改為來往美林至黃泥頭,並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1年9月1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23年12月3日改為來往美田至圓洲角。

82K線是沙田區唯一一條不經沙田市中心的九鐵接駁路線,但由於直接穿梭沙田區各屋苑,因此初時客量十分不俗,九巴更派出三部亞比安豪華巴士行走,數個月後更改以八部雙層巴士行走。80年代未期,82K線逐漸衰落,令派車數目及班次逐步減少,加上走線迂迴,而且收費比其他區內路線為高,引致客量一直偏低。

2004年馬鐵(屯馬線)通車,由鐵路走線與82K線大幅度重叠,使82K線客量進一步下跌,因此九巴曾多次建議停辦,但屢次遭區議會反對而擱置。不過,由於沙田部份地區只得82K線能直接前往,因此有長者或於平日上學日往返區內學校上下課的師生乘搭。

路線談 - 九巴81C

81C 耀安 - 尖沙咀(麼地道)
81C線於1989年1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耀安至尖沙咀(東),途經富安花園、濱景花園、沙田第一城、富豪花園、沙角、乙明、獅子山隧道、九龍塘、油麻地及佐敦,是首條新界直達尖沙咀的路線,同年6月5日來回程改經車公廟路及紅梅梅谷路。1991年5月31日來回程改經亞公角街,同年8月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2年1月1日九龍總站遷往紅磡站,以配合尖沙咀(東)總站興建康宏廣場。1997年1月25日來回程改經西沙路(頌安邨一段),2001年1月14日來回程繞經錦泰苑一帶,2011年8月24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早期,馬鞍山區對外路線並不多,因此81C線的客源除了往返九龍市區外,亦肩負往返沙田及大圍的區內接駁服務,故此客量相當高。1993年第二條往返馬鞍山市中心及九龍市區的87D線開辦,87D線取道沙田路直達獅子山隧道,加上深入馬鞍山市中心,而且於九龍市區的服務更覆蓋至旺角一帶,使馬鞍山居民紛紛改乘,令81C線需求大減,客源亦逐漸下降,只於繁忙時間才有更多客量。

2021年屯馬線全線通車,而鐵路於沙田及馬鞍山區走線與81C線大幅度重叠,加上鐵路行車時間快捷及班次頻密,令81C線的客量進一步下跌,因此於2012年11月26日取消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由馬鞍山開出之班次,由同日開辦的新線281B及281X取代,同時九龍總站由紅磡站遷往至尖沙咀(麼地道)。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路線談 - 九巴74A

74A 太和 - 啟業邨
74A線於1982年10月18日開辦,當時來往大元至觀塘碼頭,途經大埔墟、大埔滘、馬料水、富豪花園、沙角、乙明、獅子山隧道、黃大仙、新蒲崗、彩虹及九龍灣。1983年1月29日大元總站遷往大元邨內道路,1985年2月14日大埔總站遷往大埔中心。1990年2月10日大埔總站遷往太和,1992年1月27日來回程繞經運頭塘總站。

74A線開辦初期為大埔區往返九龍東的主要路線,但當1985年吐露港公路通車,取道該公路往返大埔及九龍東的74X線開辦,使大埔區居民紛紛改乘,令74A線的客量大減,即使改以太和為總站,並繞經運頭塘等,74X線沒有覆蓋的地區,然而這些地區為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沿線,而大埔公路一帶居民多數為「有車階級」,甚少乘搭巴士,加上班次稀疏及路線迂迴,而且長期使用非空調巴士行走,因此客量一直甚低。

由於74A線客量欠佳,因此一直沒有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直至2007年10月7日才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1年9月26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不過,提升服務後,74A線的客量無改善,加上往返觀塘需求甚低,因此於2012年2月18日縮短九龍總站至啟業,並改經九龍灣商貿區,然而客量仍然偏低,故此九巴曾於2014年建議停辦74A線,但因遭區議會反對而被迫擱置,最終改為削減班次至全日每60分鐘一班。

路線談 - 九巴73A

73A 華明 - 愉翠苑
73A線前身為69線(第一代),於1983年5月23日開辦,當時來往彩園至圓洲角,途經上水、聯和墟、粉嶺、大窩西支路、大埔墟、大埔滘、馬料水、火炭、源禾路、富豪花園及沙田第一城,1987年8月9日更改編號為73A。1990年9月23日繞經華明總站,同時來回程改經翠榕橋,不經源禾路及富豪花園。2001年11月11日沙田總站遷往愉翠苑,2004年12月28日增設空調巴士行走,2011年9月19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3A線穿梭北區、大埔區及沙田區之間,但因走線迂迴,而且班次疏落,引致客量長期偏低,即使特別繞經火炭工業區,也未能吸引於工業區上班的居民乘搭,直至2013年8月24日配合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改為來往華明至愉翠苑,不經上水、聯和墟及祥華,轉型為提供大窩西支路沿線居民往返華明及大埔轉乘其他路線,客量因而有所改善。

路線談 - 九巴72

72 太和 - 長沙灣
72線於1973年7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大埔墟(寶鄉街)至大角咀碼頭,途經大墟墟、大埔滘、馬料水、源禾路、大埔道及深水埗。1983年9月4日因應72B線(已停辦)於同日起延長至大角咀碼頭,九龍總站縮短至深水埗碼頭。1988年8月15日來回程繞經沙田市中心,1991年8月10日改為來往太和至大角咀碼頭,以配合72B線於同日停辦。1995年5月8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大角咀臨時總站,1998年7月1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奧運站,2000年大角咀總站遷往旺角(柏景灣)。

早期,大埔區對外路線並不多,大部份居民需乘搭72線往返九龍市區,因此客量十分不俗,但隨著1985年吐露港公路通車,多條途經該公路的特快路線相繼開辦,令72線需求大減。2002年7月6日九龍總站遷往長沙灣,同年11月16日加設空調巴士服務,這次改動是自71X線停辦後,大埔墟再次有直達長沙灣一帶的路線,亦使重要性再次提升,2011年9月26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2線除取道大埔墟之客源外,也有源禾路及沙田市中心的客源,雖然該地區亦有86線提供往返深水埗及長沙灣的服務,但86線取道塞車黑點獅子山隧道及石硤尾(鞌昌街),行車時間不及取道大埔道的72線快捷,因此部份沙田區居民也選乘72線往返九龍西。此外,72線因取道大埔道緣故,因此假日亦有不少市民乘搭72線前往金山郊野公園郊遊,所以假日客量也十分不俗。

路線談 - 九巴68A

68A 朗屏 - 青衣站
68A線於1986年10月19日開辦,當時來往朗屏至深水埗碼頭,經屏山、洪水橋、藍地、新墟、屯門市中心、荃灣、葵芳、美孚及長沙灣,主要輔助68、68X等往返九龍市區的路線。1995年4月9日深水埗總站遷往深水埗(欽州街),1997年4月14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5月26日因應大欖隧道通車,68A線停辦,由68M線於同日起改為來往朗屏至葵盛圍,以及同日開辦的新線63M(已停辦)取代。

不過,由於元朗市往返荃灣及葵涌需求甚高,單靠68M線也未能應付需求,而且新線63M因走線迂迴,未能吸引乘客,因此68A線在停辦19日後,於1998年6月14日重新投入服務,但路線則縮短至葵興站。

68A線重開初期,由於全線使用非空調巴士行走,加上服務範圍為人口較少的地區,因此客量只屬一般,直至1999年9月19日改為全空調服務,以及63M及263M(已停辦)走線重組,吸納原有63M線的乘客,令客量逐漸上升。2004年2月22日配合63M及63P線於同日停辦,總站由葵興站遷往青衣站。

2012年12月26日往青衣方向加停屯門公路轉車站,2013年7月27日往朗屏方向加停屯門公路轉車站,同年9月28日因應263M線於同日停辦,改為取道德士古道直達青衣站,不經葵芳。自取道德士古道直達青衣,使走線顯得直接,加上吸納屯門公路轉車站之轉乘客,令客量進一步提升。

路線談 - 九巴61X

61X 屯門市中心 - 九龍城碼頭
61X線於1986年4月7日開辦,來往屯門市中心至九龍城碼頭,途經安友、豐景園、黃大仙、新蒲崗及九龍城,為屯門區首條往返東九龍及中九龍的路線。1995年4月2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8月18日改經汀九橋、長青隧道及青葵公路。2002年10月19日提升至全空調服務,2004年2月8日屯門總站遷往屯門站。2012年12月26日往九龍城碼頭方向加停屯門公路轉車站,2013年7月27日往屯門站方向加停屯門公路轉車站,2014年10月11日屯門總站遷回屯門市中心。

早期,屯門區對外路線大多數往返荃灣、葵涌及九龍西,而前往九龍東及九龍中,就必須於荃灣、葵涌或九龍西轉乘地鐵或其他路線,使屯門區居民十分不便,因此當61X線開辦,屯門區居民能以「一程車」直達九龍東及九龍中,故此客量十分不俗,即使62X、258D及259D等往返東九龍路線相繼開辦,但由於三線當時只於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加上61X線收費較便宜,所以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隨著新蒲崗工廠區逐漸衰落,加上啟德機場搬遷,以及258D及259D線相繼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令61X線往返九龍市區需求大減,客量亦因而下跌,但因收費較便宜,故此仍吸引部份乘客乘搭,而在繁忙時間或大節日,鑽石山及黃大仙沿線乘車人數培增,部份乘客因未能登上62X、258D及259D線,會改乘61X線前往屯門,客量亦因此大幅上升。

2024年1月8日 星期一

路線談 - 九巴59A

59A 屯門碼頭 - 葵翠邨
59A線於1982年9月24日開辦,當時來往蝴蝶邨至長沙灣,途經屯門公路、荃灣、大窩口、葵芳及美孚,只於每日上下午繁忙時間服務,1983年3月15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1984年2月6日九龍總站延長至深水埗碼頭,1988年7月16日屯門總站遷往屯門碼頭。1991年3月18日配合60線(已停辦)縮減為只在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在該路線服務時間以外繞經豐景園及安友。1995年4月9日深水埗總站遷往深水埗(欽州街),1997年4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4年2月8日全日不再繞經豐景園及安友,同年6月19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59A線是蝴蝶灣一帶首條來往九龍市區的路線,由於當時對外路線並不多,因此大量居民需乘搭59A前往荃灣、葵芳及美孚轉乘地鐵或其他路線前往九龍及港島各位,同時亦協助疏導59M線於荃灣的龐大客量,故此客量相當不俗,然而當蝴蝶灣首條特快線59X於1988年9月18日開辦後,由於該線取道荃灣路直達九龍,而且更直達旺角,令59A線往返九龍的需求大減,只剩下來往葵涌一帶的客源。

不過,由於59A線來往九龍,因此收費較屯門區往返荃灣及葵涌的路線高,所以當屯門公路轉車站於2013年7月27日全面啟用後,部份蝴蝶灣居民改以較便宜的巴士轉乘優惠模式來往荃灣及葵涌,使59A線客量進一步下跌,最終於2015年12月19日縮短至葵芳邨(葵通道),並改為只於星期一至六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2019年2月1日葵芳總站遷往葵翠邨。

路線談 - 九巴53

53 元朗(形點) - 荃灣(如心廣場)
53線於1973年7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元朗(東)至屯門(新市),途經元朗大馬路、屏山、廈村及藍地,以分流50線(已停辦)沿線乘客。1975年3月16日屯門總站遷往青山灣,1984年9月23日總站由青山灣延長至荃灣碼頭,以配合50M線於同日停辦,2000年3月19日荃灣碼頭總站遷往荃灣(如心廣場)。2002年8月17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並改派單層巴士行走。2013年1月27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西站,同年7月27日來回程加停屯門公路轉車站,2017年5月28日元朗總站遷往元朗站(北)。2019年4月8日荃灣總站遷回荃灣(如心廣場),同年12月22日元朗總站遷往形點。

53線所服務範圍大都是青山公路沿線,亦是元朗及屯門區唯一一條取道青山公路(屯門至荃灣)的巴士路線,因此走線十分迂迴,而且行車時間頗長及班次稀疏,加上受到服務範圍相近的路線,以及專線小巴及紅色小巴競爭,所以客量一直偏低,故此九巴亦曾多次建議停辦或縮短路線,但遭受沿線居民反對。不過,由於部份沿線地區只得53線能夠直達,因此流水客甚多,猶其是假日,部份班次更是全車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