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荃灣西站 - 石籬(循環線)
31線於1967年11月18日開辦,當時來往石籬至荃灣碼頭,途經北葵涌及大窩口,以取代因六七暴動而停辦的第四代16B及16D線。1983年12月22日荃灣碼頭總站遷往荃灣(運輸大樓),1991年8月4日改為循環線運作,以配合35線於同日起停辦。1994年11月27日繞經安蔭總站,以配合安蔭邨入伙。2001年6月1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3年10月26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西站。
31線開辦初期,為北葵涌區往返荃灣的主要路線,客源除了往來荃灣市中心,也有前往荃灣工業區上班之居民,因此客量相當高企,其後更需開辦35線(已停辦)疏導人流,但當製造業於1980年代因香港經濟轉型而逐漸式微,以致往返工業區上班的人流大減,而且北葵涌一帶屋邨陸續重建,令到人口減少,使31線客量不斷下跌。
隨著北葵涌沿線屋邨於1990年代中陸續重建完成,使人口再度增長,令到31線客量有所上升,惟與此同時,來往安蔭至荃灣的235線開辦,由於該線只服務安蔭邨及石蔭邨,而無需31線般繞經石籬才折返荃灣,走線較為直接,因此深受該兩邨居民歡迎,以致31線客量被分薄,只剩下石籬之客源。
32M線提供象山及石圍角居民往返葵涌工業區上班,以及葵芳站接駁港鐵,惟行車路線迂迴,而且班次疏落,加上受到來往石圍角至葵盛的專綫小巴94線競爭,以及屋邨人口老化之影響,引致整體客量甚低,只限繁忙時間才有較多學生選乘。
值得一提,32M線自投入服務以來,一直都是全線非空調巴士行走,直至2006年7月29日才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其後於2012年5月7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成為最後一條往來荃灣至葵青區巴士線,以及葵青區最後一條提升為全空調服務的巴士路線,同時亦象徵荃葵青,與及整個新界西區再沒有非空調巴士行走。
34 葵盛(中) - 灣景花園
34線於1964年4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中葵涌至荃灣(曹公街),途經大窩口,以配合葵涌邨入伙,1966年2月13日荃灣總站遷往柴灣角工業區(沙咀道近白田壩街)。1967年6月25日因受到六七暴動影響而停駛,同年11月18日恢復服務,同時荃灣總站遷往荃灣中約,1968年12月1日荃灣碼頭遷往荃灣西約。1972年9月1日葵涌總站延長至葵盛(東),以配合葵盛(東)入伙。1973年9月16日葵盛總站遷往葵盛(南)(現葵盛圍總站),1977年1月30日配合葵盛(西)邨全面入伙,葵盛總站遷往葵盛(中)。1978年8月16日改為循環來往荃灣西約至葵盛(東),以逆時針途經葵盛(東)、葵盛(西)、葵盛(南)及大窩口道。
34線開辦時,適逢為製造業的蓬勃期,大量葵涌區屋邨居民前往荃灣工業區上班,同時亦方便居民往來荃灣市中心購物及消閒,因此客量相當高企,繁忙時間每班車經常滿載乘客,其後更需增僻34A線(已停辦)疏導乘客,然而當踏入1980年代,多條往返荃灣市中心的專綫小巴線相繼開辦,小巴公司以車海戰術搶去不少乘客,而且葵盛東邨陸續重建,使人口下降,以致34線客量不斷下跌。1988年1月10日因應34A線於同日起停辦,來回程繞經荃灣碼頭,並改經沙咀道,不經楊屋道,1992年10月5日改為循環來往葵盛(東)至灣景花園。
隨著葵盛東邨於1990年代中期重建完成,使人口有所增加,因此34線於1997年7月14日取消循環線運作,同時葵盛總站遷往葵盛(中),並提升為全空調服務,奈何因班次疏落,而且受到專綫小巴競爭,加上沿線屋邨人口逐漸老化,故此客量仍然編低,惟因途經學校林立的葵盛圍一帶,所以於平日上課日上下課時段會有不少學生選乘。2003年10月26日來回程繞經荃灣西站總站,以配合該總站啟用,取代原有的荃灣碼頭分站。
值得一提,34線為九巴眾多路線中更改總站次數最多的路線(共九次),同時亦是路線編號維持時間最長的新界路線。
34M 灣景花園 - 荃灣站(循環線)
34M線於1989年1月23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荃灣西約至荃灣站,途經柴灣角。1992年10月5日總站由荃灣西約遷往灣景花園,1997年8月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由於灣景花園及麗城花園一帶已有班次頻密及收費便宜的專綫小巴96B線,同時部份屋苑亦有居民巴士提供往返荃灣站之服務,所以34M線自開辦以來,客量一直甚低,而且因未有跟其他區內路線一樣與任何對外路線提供轉乘優惠,以致吸引力欠奉,因此曾被運輸署建議縮減至繁忙時間行走,惟因遭受到居民及當區區議員反對而擱置,然而繁忙時間人流眾多,專綫小巴及居民巴士都會供不應求,加上專綫小巴於總站開出時,經已滿載乘客,以致中途站的乘客只能改乘34M線,故此於該時段的客量會較多。
36 荃灣西站 - 梨木樹(循環線)
36線於1971年1月15日開辦,當時來往梨木樹至荃灣碼頭,途經大窩口及荃灣市中心,以配合梨木樹邨入伙,1983年12月22日荃灣碼頭總站遷往荃灣(運輸大樓)。2003年10月26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西站,同年11月23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4年1月17日梨木樹總站遷往梨木樹商場地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2012年4月10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36線開辦初期,為梨木樹邨往來荃灣的主要路線,方便該屋邨居民往返荃灣市中心購物及消閒,以及荃灣工業區上班,因此當時客量相當不俗,但當梨木樹邨於1990年代初開始重建,以致人口減少,令到客量不斷下跌,直至2000年代初,梨木樹邨逐步重建完成,使人口再度上升,36線客量亦因而稍有增加,惟因受到紅色公共小巴,以及途經該處前往荃灣市中心的城門隧道巴士線競爭,故此整體客量只屬一般。
鑑於來往荃灣市中心至象山及石圍角線的32B線(已停辦),多年來因受到紅綠小巴的競爭,以致客量長期偏低,因此九巴於《2013-2014年度荃灣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停辦32B線,由36線往梨木樹方向改經石圍角邨及象山邨替代,並改為循環線運作,該建議獲得荃灣區議會通過,於2013年11月30日起實施,然而36線自改道後,因往梨木樹方向之走線較為迂迴,令到部份梨木樹邨居民改乘紅綠小巴,以及途經和宜合道的城門隧道路線,導致客量再次下跌。
值得一提,36線之兩邊總站同屬於荃灣區,惟往荃灣西站方向的中途站「和宜合道運動場」及「昌榮路工業區」屬於葵青區,因此36線是唯一兩邊總站均在荃灣區,而需經其他地區前往的區內路線。另外,36線與同樣服務荃灣區的嶼巴36線(其目的地迪士尼樂園總站屬於荃灣區),為全港首對於同一區內出現相同編號的不同公司的專營路線。
36M 梨木樹 - 葵芳站
36M線於1979年12月31日開辦,當時來往梨木樹至石硤尾站,途經北葵涌、青山公路(葵涌段)、長沙灣及深水埗,以配合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石硤尾至尖沙咀段)通車。1982年5月16日因應地鐵荃灣綫通車,總站由石硤尾站大幅縮短至葵芳站,並降低全程收費。1999年12月26日增設空調巴士行走,2000年6月1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4年1月17日梨木樹總站遷往梨木樹商場地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
36M線提供梨木樹邨居民鐵路接駁服務,同時方便居民前往葵涌工業區上班,以及葵芳一帶購物及消閒,雖然走線與36A線大致相同,惟勝在收費便宜,而且直達葵芳站一帶,故此客量相當不俗,然而當梨木樹邨於1990年初開始重建,以致人口減少,令到36M線客量不斷下跌,直至2000年代初,梨木樹邨重建完成,使人口再度增長,客量亦因而稍有上升。
值得一提,36M線之行車里數僅3.6公里,為全港行車里數最短的跨區專營巴士路線,同時與嶼巴36M線(其目的地欣澳總站屬於荃灣區)為全港現存僅有三對於同一區內出現相同編號的不同的專營巴士路線。
37M 葵興站 - 葵盛(中)(循環線)
37M線於1980年5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葵盛(中)至旺角站,途經葵芳、美孚、長沙灣及深水埗,以取代同日停辦的37B線。1982年5月16日配合地鐵荃灣綫通車,總站由旺角站大幅縮短至葵興站,並縮減至平日繁忙時間及假日日間服務,同年11月1日恢復每天全日服務。1989年4月3日因應葵盛(中)總站改建,改為循環線運作。1990年5月16日取消循環線運作,1995年4月20日再度改為循環線運作。2004年6月20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0年7月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37M線主要方便葵盛一帶居民前往葵興站轉乘地鐵,初時因收費便宜,而且當時葵盛區對外路線並不多,故此需求甚高,客量亦相當不俗,惟其後多條服務範圍相約的專綫小巴線相繼開辦,小巴公司以車海戰術搶去大量乘客,引致37M線客量不斷下跌,但因繁忙時間人流眾多,小巴經常出現供不應求之情況,令部份小巴的乘客改乘37M線,加上往返葵盛圍沿線學校的學生,所以於該時段的客量會較多。
近年,來往葵盛區至葵芳及葵興的專綫小巴線不斷加價,使車費比37M線昂貴,而且更出現減班的情況。相比之下,37M線車費便宜,加上設有定點班次及巴士到站時間預報系統方便乘客,令到部份乘客改乘,使客量有所增加。
39A 荃灣西站 - 荃威花園(循環線)
39A線於1984年2月6日開辦,當時來往荃威花園至荃灣碼頭,途經荃灣市中心,以取代同日起縮短至荃灣站的39M線之服務。1986年11月10日改為循環來往荃灣碼頭至荃威花園,2003年10月26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西站。
39A線開辦初期,主要提供荃景圍沿線各屋苑居民前往荃灣碼頭接駁渡輪,以及往返荃灣市中心購物及消閒,惟當時渡輪因受到地鐵荃灣綫通車之影響而令渡輪轉乘客大幅減少,而且本身班次並不頻密,加上服務範圍與專綫小巴及居民巴士重叠,導致客量只屬一般。
值得一提,39A線自投入服務以來,長期使用非空調巴士行走,更曾經為荃灣區僅有兩條全以非空調巴士行走(另一條為已停辦的32B線),直至2010年7月3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為止,其後於2012年5月7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成為最後一條改為全空調服務的荃灣區內路線,亦象徵荃葵青區,以至整個新界西區再沒有非空調巴士行走。
39M 荃威花園 - 荃灣站(循環線)
39M線前身為1981年10月4日開辦的39B線,當時循環來往荃灣中心至荃灣碼頭,途經荃灣市中心,以取代同日停辦的46B線原有荃景圍之服務。1982年1月22日荃景圍總站遷往荃威花園,同年5月16日配合地鐵荃灣綫通車,取消循環線運作,並更改編號為39M。1983年12月22日荃灣碼頭總站遷往荃灣(運輸大樓),1984年2月6日總站由荃灣碼頭縮短至荃灣站。2003年2月1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同年11月2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同年12月28日因應荃灣站總站改善工程,改為循環來往荃威花園至荃灣站。
39M線主要提供荃景圍一帶屋苑居民前往荃灣站轉乘港鐵或其他巴士路線往返各區,雖然沿線亦有專綫小巴及居民巴士往來荃灣站,惟因勝在收費便宜,而且與多條城門隧道路線設有轉乘優惠,因此客量十分不俗。
234A 浪翠園 - 荃灣西站
234A線於1993年1月3日開辦,當時來往浪翠園至荃灣碼頭,途經深井及屯門公路。2000年3月19日荃灣碼頭總站遷往荃灣(運輸大樓),2003年10月26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西站。
234A與234B線之兩邊總站相同,惟取道屯門公路,車程較為快捷,因此開辦初期,備受浪翠園及深井居民歡迎,但自青山公路擴闊後,令234A線日漸失去特快的優勢,以致客量有所流失,故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08-2009年度荃灣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234A線縮減為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並延長234B線的服務時間,以及加密班次,該建議原已獲得荃灣區議會通過,並已在沿線車站張貼通告,惟因遭受深井居民反對而被迫撤回。
值得一提,234A線開辦至今,一直全以空調巴士行走,唯於1997年4月27日因應青馬大橋竣工舉行的煙花匯演,由於要疏導大量前往觀賞煙花匯演的市民,需由其他荃灣區路線抽調大量巴士支援234A線,其中部份為非空調巴士,因此出現全空調路線使用非調空調巴士行走之罕有情況。另外,234A是現時荃灣區唯一取道快速公路往來的區內路線。
234B與234A線同樣來往浪翠園至荃灣,惟因取道青山公路往來,不及234A線取道屯門公路般快捷,因此客量只屬一般,但自青山公路擴闊後,使行車時間大大縮減,客量亦因而有所增加,然而因234B與234A線之服務範圍大致相約,大部份乘客都是見車即上,故此運輸署及九巴於《2008-2009年度荃灣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234A線縮減為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並延長234B線的服務時間,以及加密班次,該建議原已獲得荃灣區議會通過,並已在沿線車站張貼通告,惟因遭受深井居民強烈反對而被迫擱置。
雖然沿線亦31線,以及專綫小巴綫83(已停辦)及83A線往返荃灣一帶,但235線於北葵涌一帶之服務只限安蔭及石蔭,無需31線般繞經石籬才折返荃灣,而且班次頻密,因此於開辦不久,客量已大幅上升,其後更改為全線派出雙層空調巴士行走,同時亦大量吸納小巴的客源,引致專綫小巴83線於1998年停辦。
鑑於36線自2013年11月30日起往梨木樹方向改經石圍角及象山,以配合32B線停辦,使荃灣市中心缺乏直達國瑞路的路線,因此235線於2014年2月8日往安蔭方向改經國瑞路,並延長尾班車開出時間至00:15。
238M 海濱花園 - 荃灣站
238M線前身為38M線,於1988年8月30日開辦,來往海濱花園至荃灣站,經荃灣市中心,並全以單層空調巴士行走,1989年10月10日更改編號為238M。1990年11月4日海濱花園總站遷往海濱廣場內的室內總站,並加入雙層空調巴士行走。1992年9月27日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往荃灣站方向之班次繞經荃灣碼頭,同年10月11日取消假日往荃灣方向繞經荃灣碼頭之服務。
238M線提供海濱花園一帶居民及於橫龍街工業區上班的市民前往荃灣站接駁港鐵或其他往來大西北區的巴士路線,同時方便居民前往荃灣市中心購物及消閒,然而海濱花園居民較為傾向選乘專綫小巴404M線或238X線前往葵芳站及美孚站轉乘港鐵,而且該區屋苑鄰近荃灣市中心,有部份居民會選擇步行至該處,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然而因荃灣華人永遠墳場位於海濱花園旁邊,故此於每年春秋二祭,會有大量掃墓人土乘搭,所以238M線於該日子的客量會急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