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傳統九龍市區路線巡禮(五)

3M 慈雲山(北) - 彩雲
3M線於1979年12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慈雲山(北)至鑽石山站,途經富山邨。1980年7月29日往鑽石山站方向繞經彩虹總站,1983年6月20日往慈雲山(北)方向繞經彩虹總站。1991年5月7日改為循環來往慈雲山(北)至鑽石山站,同年9月15日取消循環線運作,並改為來往慈雲山(北)至彩雲,已配合21M線於同日起停辦,1995年3月26日慈雲山總站遷往慈雲山(南)。

3M線開辦初時,主要提供慈雲山居民前往鑽石山站接駁地鐵,惟當時該地區已有班次較頻密的專綫小巴線接駁地鐵黃大仙站,故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其後慈雲山一帶屋邨於1990年代初陸續重建,以致人口減少,使3M線客量不斷下跌,直至2000年代初慈雲山沿線屋邨逐步重建完成,令人口再次上升,使3M線客量才稍有增長。2001年6月4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2年3月28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為了更有效地服務慈雲山各屋邨居民,3M線於2005年8月22日延長慈雲山總站至慈雲山(北),並往慈雲山(北)方向維持繞經慈雲山(南)總站,但因班次並不頻密,而且受到3D線,以及專綫小巴競爭,故此客源集中於平日上上課日早上時段,而其餘時間客量甚低。

5M 啟德(德朗邨) - 九龍灣站(循環線)
5M線於2013年7月31日開辦,循環來往啟德(德朗邨)至九龍灣站,途經坪石(只限去程)及啟祥道(只限回程),以配合德朗邨及啟晴邨入伙,是自啟德機場關閉後,首條服務啟德發展區的巴士路線。2017年9月24日因應連接太子道東及協調道之行車天橋封閉,往九龍灣站方向改經承啟道、協調道、啟新道隧道、啟新道、七寶街、六合街及四美街返回太子道東。

5M線主要提供德朗邨及啟晴邨居民往來九龍灣轉乘港鐵或其他巴士路線,以及牛頭角一帶購物及消閒的服務,由於當時港鐵啟德站尚未啟用,因此初時為該地區主要鐵路接駁路線,因此客量相當不俗,但當啟德站於2020年啟用後,使該處居民可直接前往該站乘搭港鐵,令到5M線失去鐵路接駁作,惟選乘鐵路來往九龍灣需要在鑽石山站轉車,不及5M線以「一程車直達」般優勝,所以仍有一定乘客支持。
5R 啟德郵輪碼頭 - 觀塘(apm)
5R線早於2013年7月1日以免費接駁巴士形式提供來往油塘站至啟德郵輪碼頭,方便市民前往啟德郵輪碼頭旁的空地觀賞「香港巨蛋音樂節」,同年10月19日正式成為常規路線,並改為循環來往啟德郵輪碼頭至牛頭角站,途經牛頭角站,只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2014年9月27日增設星期六服務,2016年8月8日提升至每天日間服務,並住郵輪碼頭方向增停海濱道「勵業街」及「觀塘海濱花園」,以及香港兒童醫院地盤外的「承昌道」站。2017年5月2日往牛頭角方向增設「海濱道公園」站,同年9月1日循環點由牛頭角站延長至觀塘(apm)。

5R線提供觀塘市中心市民往來啟德郵輪碼頭乘搭郵輪或遊覽的服務,惟因啟德郵輪碼頭位置偏僻,前往該處乘搭郵輪或遊覽的市民並不多,而遊客大多數前往旺角及尖沙咀一帶觀光及購物,因此客量一直偏低。2020年2月5日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暫停服務,同年11月21日恢復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服務。2021年7月26日以試驗形式恢復星期一至五服務,而最後兩班班次以觀塘「apm」為總站,不會折返啟德郵輪碼頭,2021年12月1日平日服務恢復為常規化。2022年3月21日因應啟德郵輪碼頭關閉,改為循環來往觀塘站至啟德(承豐道),同年12月10日因應啟德檢疫中心停止運作,恢復以啟德郵輪碼頭為總站。

7M 樂富 - 竹園邨(循環線)
7M線於1986年5月11日開辦,當時來往樂富至竹園邨,途經馬仔坑道。1988年5月16日改為循環來樂富至竹園邨,1989年11月3日往樂富方向改經雅竹道及黃大仙道。2003年1月18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2年4月2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M線為竹園邨初期的主要鐵路接駁路線,方便該屋邨前往樂富站接駁港鐵,以及樂富中心購物及消閒,惟隨著多條對外巴士及專綫小巴線開辦,使重要性大減,客量亦不斷下跌,只剩下前往樂富中心購物之客源。

8A 黃埔花園 - 尖沙咀碼頭(循環線)
8A線於1986年11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紅磡(明安街)至佐敦道(廣東道),途經尖沙咀及佐敦道碼頭。1987年6月8日紅磡總站遷往黃埔花園,同時來回程不再繞經佐敦道碼頭,以配合黃埔花園入伙,1990年11月25日黃埔花園總站遷往黃埔廣場地下室內總站。

8A線為黃埔花園首條巴士路線,主要方便該屋苑居民前往尖沙咀及佐敦一帶,但因受到服務範圍相約的專綫小巴6號線(已停辦)競爭,而且往返佐敦的需求甚低,因此開辦以來,客量長期維持低水平。

為了改善營運狀況,8A線於1995年1月29日改為循環來往黃埔花園至尖沙咀,並提升為全空調服務,以及大幅加密班次,令到客量不斷增加,搶回不少專綫小巴乘客,然而當來往海逸豪園及尖沙咀的8P線於2000年改經紅磡繞道後,使黃埔花園居民紛紛改乘,令到8A線客量再度下跌。
8P 海逸豪園 - 尖沙咀碼頭(循環線)
8P線於1998年8月1日開辦,循環來往海逸豪園至尖沙咀,途經黃埔花園及紅磡站,當時只於每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由於8P線初期的行車路線除海逸豪園外,其餘與8A線完全重叠,而且服務時間有限,因此客量只屬一般,直至2000年12月22日來回程改經紅磡繞道直達尖沙咀,同時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故此大量吸納黃埔花園居民民選乘,客量亦因而急劇增加,即使小巴公司其後開辦同樣取道紅磡繞道的特快專綫小巴線6X(已停辦),惟該專綫小巴線收費昂貴,加上服務時間有限,所以對於8P線之影響甚微。

11C 上秀茂坪 - 竹園邨
11C線於1968年1月6日開辦,當時來往觀塘(翠屏道)至橫頭磡,途經觀塘、牛頭角、新蒲崗、黃大仙及樂富1984年7月22日總站由橫頭磡遷往樂富。

11C線為早期觀塘市中心往返黃大仙及樂富一帶的主要路線,由於當時為製造業蓬勃期,大量市民前往觀塘及新蒲崗工業區上班,因此客量相當不俗,但當1979年地鐵通車,令到樂富及黃大山居民紛紛改乘鐵路,而且製造業因香港經濟轉型而日漸式微,使到往來工業區上班的人流大減,以致11C線客量不斷下跌,直至1985年3月17日總站由觀塘(翠屏道)延長至秀茂坪(秀茂坪邨第37座旁),以及同年11月24日延長至竹園邨,並來回程維持繞經樂富總站,與及改經東頭村道、沙田坳道及彩虹道,不經龍翔道,擴大了服務範圍,令到客量再次上升。

踏入1990年代,觀塘邨(翠屏邨)及秀茂坪邨亦於同時起開始陸續重建,使到人口減少,而且樂富及黃大仙一帶已有地鐵及多條巴士路線往來觀塘市中心,以致11C線客量再次下跌,及後為了改善營運狀況,因此於1995年10月16日來回程改經鳳德道及黃大仙道(往竹園邨)/龍翔道(往秀茂坪),同時秀茂坪總站遷往上秀茂坪,不經東頭邨及樂富,1999年6月14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

除著秀茂坪邨及翠屏邨陸續重建完成,以至人口再次增加,令11C線客量稍有上升,奈何班次並不頻密,而且部份走線與其他路線及港鐵重叠,加上屋邨人口日漸老化,其後290A線開辦,使到秀茂坪居民紛紛改乘該線往來彩虹及黃大仙一帶,引致11C線客量不斷下跌,只限繁忙時間,以及平日上課日上下課時段才有較多客量,2011年9月10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14D 油塘 - 彩虹
早在1987年,有地區人士建議九巴開辦一條來往藍田至順利,經秀茂坪的巴士路線,惟當時正值藍田邨及秀茂坪邨開始重建,以致人口有所下降,因此九巴遂以客量不足為由拒絕開辦,最終該路線改由專綫小巴營辦,路線
編號為60,並於1988年投入服務。

隨著藍田邨及秀茂坪邨陸續重建完成,使人口大幅增長,同時大量學生需往來藍田、秀茂坪及四順三地之沿線學校上課,而專綫小巴60線於上課日時段的客量亦不斷急增,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因此有居民及區議員要求增僻來往藍田至順利的巴士路線,但運輸署與九巴一直以有專綫小巴60、76A及76B線服務為由而多次拒絕開辦。

相隔多年後,因應聖若瑟英文中學及聖言中學於2011年遷往彩興路新校舍,而兩間中學有相當多居住藍田的學生,故此運輸署終在《2011-2012年度觀塘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開辦來往油塘至彩虹,經藍田、秀茂坪及四順的巴士路線,路線編號為14D,只於平日上課日早上繁忙時間兩邊方向各開一班車,最終建議獲得觀塘及黃大仙區議會通過,並於2011年8月25日起實施,2012年7月2日油塘總站遷往油塘公共運輸交匯處。

由於需求甚高,因此14D線開辦不久,已需增加班次應付乘車人流,其後於2012年4月23日於平日上課日早上繁忙時間增設一班由藍田(廣田邨)開往彩虹的特別班次,同日增設一班由彩虹開往油塘的下午回程班次,惟下午班次因每間學校放學時間不同,而且只開出一班車,故此該班次客量只屬一般。
15A 平田 - 慈雲山(北)
15A線於1968年2月24日開辦,當時來往咸田(藍田(北))至慈雲山(北),途經新蒲崗、牛頭角及觀塘,由於開辦之時適逢為製造業蓬勃期,大量居民前往觀塘及新蒲崗工業區上班,因此15A線客量相當高企,繁忙時間兩邊方向經常滿載乘客,其後九巴更於1970年開辦服務範圍相約的3D線疏導沿線乘車人流,惟因該線取道斧山道往返,走線非常直接,故此開辦不久,已深受慈雲山居民歡迎,隨後更於1972年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大量吸納15A線之客源,導致客量有所流失。

及後為了方便藍田及慈雲山居民直達觀塘工業區上班,以及觀塘碼頭接駁渡輪,15A線於1974年4月1日來回程改經觀塘碼頭及介乎開源道至勵業街之間一段的偉業街,其後於1977年12月11日因應九龍灣安置區居民要求,來回程改經介乎勵業街至九龍灣一段的偉業街,雖然改道後,能方便於觀塘工業區上班的市民,但令到行車路線顯得迂迴,因此除繁忙時間有較多上班人士選乘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踏入1980年代,製造業由香港經濟轉型而逐漸式微,以致返工業區上班之人流大減,同時藍田邨及慈雲山一帶的屋邨陸續重建,令到人口減少,引致15A線客量不斷下跌,但同時九龍灣工業區開始發展,由於該處不近地鐵九龍灣站,為了方便於九龍灣上班的市民,15A線於1987年11月23日改經宏照道及常悅道一帶。1997年1月5日因應13E線於同日起停辦,來回程繞經啟麗區,同年11月9日慈雲山總站遷往慈雲山(中)。1998年1月12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0年12月31日慈雲山總站遷回慈雲山(北),2002年11月30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3年7月6日藍田總站遷往平田,並往慈雲山方向維持繞經藍田(北)總站。

踏入2000年代,觀塘工業區及九龍灣工業區陸續發展成商貿區,使往返該兩處上班的人士大幅增加,同時位於九龍灣商貿區的大型商場MegaBox於2007年開幕,使15A線於平日或假日客量有所上升,因走線迂迴,而且班次並不頻密,加上於繁忙時間容易受到商貿區內交通擠塞影響,以致車程頗長,因此只限繁忙時間及假日才有較多乘客選乘,其後為了節省行車時間,故此15A線於2013年7月21日起來回程改經介乎開源道至勵業街一段的觀塘道、勵業街及海濱道(往慈雲山),不經觀塘碼頭及介乎觀塘碼頭至勵業街一段的偉業街。
24 啟業 - 旺角(循環線)
24線前身為24K線,於1983年4月6日以試辦形式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啟業至旺角火車站(旺角東站),途經德福花園(只限回程)、新蒲崗及九龍城,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同年10月6日正式成為常規路線。1984年1月16日往啟業方向不再繞經德福花園,1985年7月22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1987年11月16日來回程繞經麗晶花園。

24K線為啟麗區早期的主要對外路線,但當宏照道至太子道東的行人通道啟用後,使居民可步行至該處乘搭1A、2A等路線前往九龍城及旺角,使24K線客量不斷下跌,班次亦大幅削減。1996年5月1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7年10月5日更改編號為24,並更改循環點為旺角。

1999年來往麗晶花園至大角咀的專綫小巴46線開辦,小巴公司以車海戰術吸納大量啟麗區的居民選乘,使24線客量進一步下跌,而班次亦不斷削減,惟因勝在收費便宜,因此仍吸引部份「一定要搭平車」的乘客選乘,2011年9月26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隨著位於啟德發展區的啟晴邨及德朗邨相繼入伙,對於交通需求大幅提升,因此24線於2013年7月31日來回程改經啟晴邨及德朗邨一帶,不經啟祥道、偉業街及觀塘道,客量亦因而有所增加。2017年11月19日往啟業方向改經六合街、七寶街及啟新道隧道前往協調道,2019年9月9日新增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繞經九龍灣商貿區之特別班次。
26M 彩虹 - 觀塘(循環線)
26M線於1983年1月7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觀塘(月華街)至彩虹站,途經順利及彩雲。1984年4月15日來回程改經秀茂坪道、順天總站及利安道。2005年7月28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9年7月12日因應觀塘(月華街)總站因受到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而永久停用,改為循環來往彩虹至觀塘。

26M線主要方便彩雲邨居民直達觀塘市中心,同時彌補29M線未有覆蓋的順天至彩虹站的鐵路接駁服務,惟因沿線已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往返觀塘市中心及彩虹站,因此整體客量只屬一般,只限繁忙時間有較多乘客選乘。

29M 順利 - 新蒲崗(循環線)
29M線的前身為1980年2月10日開辦的29線,當時來往順利至彩虹,途經彩雲。1986年6月29日與11M線合併為29M,並改為循環來往順利至新蒲崗。2001年7月2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3年8月30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並降低全程收費。

29M線主要方便順利邨居民前往彩虹站接駁鐵路,以及新蒲崗工業區上班,初時客量相當不俗,其後多條服務範圍相約的專綫小巴線相繼開辦,小巴公司以雙向分段收費及車海戰術搶走不少乘客,使29M線客量有所流失,惟因勝在收費便宜,而且繁忙時間人流眾多,有部份未能登上小巴之乘客因而改乘,加上與九巴多條往返新界的路線提供轉乘優惠,因此仍有一定客量。
208 廣播道 - 尖沙咀(東)
208線於1975年2月17日開辦,為豪華巴士路線之一,亦是現時唯一仍然營運的同類型路線,當時來往廣播道至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途經九龍塘、何文田及油麻地,只於星期一至六提供服務。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遷往北京道及九龍公園徑交界(力寶太陽廣場現址)的新總站,1979年2月25日增設假日服務。1985年9月28日因應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關閉,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東)。1992年1日1日因應尖沙咀(東)總站興建康宏廣場,尖沙咀總站遷往梳士巴利道西行的永安廣場巴士站停車灣。1994年3月27日改為循環來往廣播道至尖沙咀(東),1995年11月5日取消循環線運作,並遷回尖沙咀(東)為總站。
2022年7月31日縮短星期一至六兩邊方向尾班車開出時間為21:00(往尖沙咀)及22:00(往廣播道)。

由於廣播道及九龍塘沿線為高尚住宅區,居民大多為有車階級,而且208線部份走線與7號線大幅度重疊,以致客量長期偏低,因此運輸署及九巴曾於《2015-2016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停辦路線,由專綫小巴線25A及29A轉乘九巴1及7號線取代,惟遭受對區議會強烈反對而擱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