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石圍角 - 奧運站
32線前身為1981年9月7日開辦的第一代32M線,當時來往石圍角至旺角站,途經北葵涌、石籬、華員邨、長沙灣及深水埗,以配合石圍角邨落成。1982年5月16日九龍總站延長至大角咀碼頭,並更改編號為32,以配合地鐵荃灣綫通車。1990年4月24日往大角咀方向繞經象山總站。1995年5月8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大角咀臨時總站,1998年7月1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奧運站,1999年8月25日往奧運站方向繞經石籬(大隴街)總站。2000年7月9日往石圍角方向繞經象山總站,2004年10月2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0年10月25日象山總站因應廣深港高速鐵路城門通風樓興建工程影響而永久關閉,往石圍角方向改停象山邨(秀山路)巴士站,2011年8月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32線為石圍角及象山唯一往返九龍西的路線,因此主要客源來自該兩邨之居民,同時亦疏導31B及36B線於梨木樹及北葵涌一帶之乘車人流,所以當時客量十分不俗,但當踏入1990年,梨木樹邨及石籬邨開始重建,而且石圍角及象山人口日漸老化,使32線客量開始下跌,其後35A線於1996年延長至九龍總站至尖沙咀,以致部份路段與32線有所重叠,令到客量進一步下跌,故此運輸署與九巴曾於《2014-2015年度葵青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32線改為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其餘時間由31B線延長至石圍角取代,惟遭受到葵青區議會及地區人士強烈反對而擱置。
32H 荔枝角 - 仁濟醫院
一直以來,葵涌區居民往來瑪嘉烈醫院,需分別依賴專綫小巴311及407線,而象山及石圍角居民前往仁濟醫院,大多數乘搭專綫小巴81M及82M線或走線較迂迴的九巴36線,由於小巴並非低地台設計,對於長者或輪椅人士造成不便。
適逢九巴的專營權於2017年屆滿,九巴承諾若成功獲批新專營權,將推出多項改善服務措施,其中包括增僻兩條社區醫院專線(14H及32H線),方便市民往來聯合醫院、瑪嘉烈醫院及仁濟醫院,其後運輪署與九巴於《2017-2018年度巴士路線計劃》內,建議開辦32H線,來往荔枝角至象山,途經瑪嘉烈醫院、荔景山、葵芳、葵盛、葵涌邨、大窩口、仁濟醫院及石圍角,以方便來往仁濟醫院、南葵涌分科診所、下葵涌分科診所及瑪嘉烈醫院的荃葵區居民,最終建議獲得葵青區議會通過,於2018年4月6日起投入服務。
不過,32H線走線迂迴,而且班次疏落,加上瑪嘉烈醫院之車站設於荔景山路,不及專綫小巴直達醫院正門般方便,因此開辦以來,客量一直偏低。
值得一提,32H線是繼32B(已停辦)及32M線於1999年起不再以象山為總站後,再次出現以該處為總站的路線,惟當年的總站因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城門通風樓工程而於2010年永久關閉,因此32H線之象山總站設於象山邨(秀山樓)對出。
33/33B 荃灣(如心廣場) - 油塘
油塘區長期以來一直欠缺直達荃灣的巴士路線,雖然2002年地鐵油塘站因應將軍澳綫通車而啟用,該處居民可乘搭鐵路往來荃灣,惟因鐵路需要轉車,而且行車時間頗長,因此吸引力並不大,所以有地區人士一直爭取開辦油塘至荃灣的路線。與此同時,位於荃灣東西部的多個私人屋苑相繼入伙,使人口大幅上升,對於往來九龍東需求大增。有見及此,運輸署於《2016-2017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提出開辦來往荃灣至油塘的巴士路線,途經荃灣市中心、黃大仙、九龍灣商貿區、觀塘商貿區及藍田站(只限回程),於星期一至五提供服務,並以招標形式決定營辦巴士公司,最終該建議由九巴獲得經營權,路線編號為33(第二代),於2019年7月22日起投入服務。
33線主要客源為於往來九龍東商貿區上班的荃灣居民,以及荃灣東工業區上班的油塘居民,因此繁忙時間客量相當不俗,惟因走線需繞經九龍東商貿區,故此於非繁忙時間及晚間之客量會較少,然而33線只限於平日提供服務,對於需於週末或假日上班的僱員,以及前往九龍東探親及消遣的市民未能受惠,所以有區議員及地區人士要求33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故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21-2022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33線延長服務時間,同時延議新增星期六及假日服務,該項新增服務來回程均取道全段觀塘道,不經觀塘及九龍灣商貿區,並獲立編號為33B,最終該建議獲得沿線區議會通過,於2021年10月16日起投入服務,填補了週末及假日荃灣市中心往返九龍東的空白。
相比33線,由於33B線取道全段的觀塘道,走線相當直接,因此自開辦以來,客量一直維持高水平,兩邊方向經常滿載乘客,而且因行車路線不經美孚及葵涌一帶,行車時間較同樣往來九龍東至荃灣的40線快捷,故此也吸納該線的乘客選乘。
33A 荃灣(如心廣場) - 旺角(柏景灣)
33A線前身為33M線,於1979年12月31日開辦,當時來往荃灣碼頭至旺角站,途經荃灣(沙咀道)、大窩口、葵涌邨、葵芳、美孚、長沙灣及深水埗,以配合地鐵旺角站啟用。1982年5月16日九龍總站延長至大角咀碼頭,並更改編號為33A線,以配合地鐵荃灣綫通車。1995年5月8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大角咀臨時總站,1997年7月10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7月1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奧運站。2000年3月19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如心廣場),同年7月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柏景灣。2010年2月18日來回程改經楊屋道,不經沙咀道,2011年8月22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33A線開辦初期,荃灣至深水埗一段走線與第一代33線(已停辦)完全重叠,而且大窩口及葵芳為鐵路覆蓋範圍,因此客源集中於沙咀道一帶及葵涌邨,所以除了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除著葵涌區沿線屋邨陸續重建,以及人口日漸老化,對於交通需求大減,而且受到紅色公共小巴競爭,令到33A線客量不斷不跌,直至沿線屋邨逐步竣工,人口亦日漸回升,33A線客量才稍有起色,惟班次並不頻密,加上沿線亦有紅色公共小巴搶客,而葵芳一帶已有37線及港鐵提供相約的服務,故此整體客量只屬一般。
38A 海濱花園 - 美孚
38A線於1988年11月1日開辦,來往海濱花園至美孚,途經大窩口及葵芳。1990年11月4日海濱花園總站遷往海濱廣場基座的海濱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2010年7月12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2年5月4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38A線開辦時,為海濱花園唯一往來九龍的路線,方便該屋苑居民前往葵涌工業區上班,以及美孚接駁地鐵及其他巴士路線,因此當時客量相當不俗,然而當238X線開辦,與及專綫小巴404M線延長至海濱花園,使38A線重要性大減,客量亦大幅下跌。不過,因海濱花園鄰近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故此每逢春秋二祭,38A線之客量會較平日為多。
40P 荃灣(如心廣場) - 觀塘碼頭
早於1990年代末開始,葵青區議會一直爭取東北葵涌地區往返九龍東的全日服務路線,而當時九巴亦曾提出開辦一條由荃灣(愉景新城)開出,經東北葵涌區前往九龍東的路線,每日只設一班車,但遭葵青及荃灣區議會以新界總站定位遙遠會影響乘客為由而強烈反對,令到此路線計劃一直未有實行。
隨著往來葵涌及青衣至九龍東的38及42C線客量不斷增長,以致於青山公路(葵涌段)候車的乘客難以登車,而且石圍角及梨木樹的居民一直要求有直達九龍東的巴士路線,惟運輸署卻一直以保鐵與及客量不足為由拒絕開辦,在區議會及居民大力爭取下,當局終於批准開辦往來東北葵涌至九龍東的路線,並於2007年6月18日正式投入服務,路線編號為40P,當時由石圍角單向開往觀塘站,經梨木樹、石蔭、安蔭、石籬、華員邨、黃大仙、鑽石山、彩虹及九龍灣,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開出一班車。
由於需求甚高,因此40P線開辦不久,已不斷增加班次,其後在居民及區議員不斷爭取,於2011年9月14日增設平日黃昏繁忙時間由觀塘(駿業里)開出之回程班次,2018年4月16日觀塘總站遷往觀塘碼頭。
40P線因直達多個未有港鐵覆蓋的地區,故此客量非常高企,即使增加班次,也經常出現供不應求之情況,所以多年來均有聲音要求40P線提升至全日服務,但運輸署認為乘客可乘搭乘專綫小巴或巴士路線前往葵芳站或荃灣站轉乘港鐵往返九龍東,而且石圍角總站空間有限,難以應付多一條路線的車隊數量,經過多年的相討,運輸署與九巴終在《2021-2022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40P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並延長新界總站至荃灣(如心廣場),最終該建議獲得各區議會通過,於2021年10月18日起實施。
40X線是繼43X線後,馬鞍山區第二條城門隧道路線,方便馬鞍山市中心一帶居民往來葵涌,以及經城門隧道轉車站前往荃灣、青衣及大西北地區,同時提供往來沙田源禾路沿線的區內接駁服務,因此客量一直維持高水平,惟40X線於沙田區內行時間頗長,而且走線未有深入人流較多的沙田市中心及葵芳一帶,加上收費昂貴,以致受到馬鞍山區及葵涌邨居民批評。
鑑於馬鞍山區往返葵涌區上班需求甚高,惟40X線需途經馬鞍山多個屋苑及沙田源禾路才進入城門隧道,令到行車時間頗長,而且於葵涌區未有深入葵芳一帶,為了方便馬鞍山居民更快捷前往葵涌一帶,因此運輸署及九巴與《2023-2024年度巴士路線計劃》內,建議40X線之平日早上短途特別班次改為由烏溪沙站開出,經西沙路後直駛馬鞍山市中心及恆耀,然後直達城門隧道,並以葵芳(南)為總站,不經錦英苑、亞公角、濱景花園、源禾路及葵涌邨,其後建議獲得沙田區議會通造,於2024年8月19日起實施。
42線之兩邊總站為屋邨區,而且車程冗長,因此主要客源為青衣南及荔景山往來九龍城,以及順利及彩雲往來深水埗及長沙灣之流水客,甚少乘客搭足全程,所以整體客量只屬一般,故此運輸署與九巴曾於《2014-2015年度葵青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42線總站由長康縮短至長沙灣(甘泉街),惟縮短總站後兩邊總站均在九龍市區,變成九龍市區路線,加上青衣南及荔景山往返九龍城的服務被削減,最終計劃因葵青及觀塘區議會強烈反對而擱置。不過,當途經龍翔道來往九龍西及荃葵的214及290線系列相繼開辦,使彩雲及坪石居民紛紛改乘,使42線客量有所流失。
值得一提,42線自開辦35年來,一直是唯一直接往返四順至葵涌的巴士路線,直至2015年3月28日來往彩明至荃灣西站的290A線投入服務後,才結束這一個局面。
43X 荃灣西站 - 耀安
43X線於1990年5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荃灣西約至耀安,途經荃灣市中心、大窩口、梨木樹、城門隧道、源禾路及濱景花園,同年6月11日來回程改經城門道、西樓角路(往耀安方向)/廟崗街(往荃灣西約方向)、蕙荃路及象鼻山路,不經青山公路(葵涌段)、昌榮路迴旋處、昌榮路及和宜合道,同年12月16日往耀安方向改經石圍角路、二陂圳路及三棟屋路。1991年5月26日配合城門隧道轉車站啟用,來回程加停該處,並與其他途經該站的路線提供轉乘惠,同時荃灣總站縮短至荃灣碼頭,並來回程繞經富安花園總站,同年5月31日來回程改經亞公角街。1993年12月26日配合40X線開辦,來回程改經富豪花園一段的大涌橋路及沙燕橋,不經翠榕橋及源禾路。1994年10月30日往荃灣碼頭方向改經三棟屋路、二陂圳路及石圍角路。
隨著馬鞍山西部的頌安苑落成入伙,43X線於1997年1月25日來回程改經近頌安邨一段的西沙路,2000年10月8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1年1月14日來回程繞經恆輝街、寧泰路及恆泰路,以配合錦泰苑入伙。
由於大涌橋路沿線之客源並不多,而且該處亦有49X線提供往來荃灣的服務,因此43X線於2002年10月27日來回程改經翠榕橋及火炭路駛往大埔公路(沙田段)前往城門隧道,不經富豪花園一段的大涌橋路、沙燕橋及沙田鄉事會路。2003年10月26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西站,同年11月1日因應海典灣入伙,往荃灣西站方向繞經保泰街。2011年6月1日配合欣安邨入伙,來回程繞經恆耀街及恆泰路,並於恆輝街近欣安邨增設中途站。
43X線為馬鞍山區首條城門隧道路線,提供馬鞍山市中心往來荃灣之服務,惟於馬鞍山及沙田區之服務範圍除了錦泰苑一帶外,其他地區已有40X或49X等城門隧道路線提供往返荃葵區的服務,故此只限繁忙時間會較多乘客選乘,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45 麗瑤 - 九龍城碼頭
45線於1976年3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荔景(北)至九龍城碼頭,途經美孚、長沙灣、深水埗、旺角、何文田、紅磡及土瓜灣,以配合荔景邨落成。1984年11月4日來回程繞經祖堯,1987年8月23日往荔景方向繞經紅磡碼頭總站。1991年2月20日荔景山總站延長至麗瑤,同年3月17日因應紅磡碼頭總站遷往黃埔花園對開的新填海區,不再途經舊紅磡碼頭總站。1996年11月21日來回程改經瑪嘉烈醫院、荔灣道及美荔道,不經葵涌交匯處。2000年7月1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2年7月14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45線自開辦以來,班次非常疏落,而且走線迂迴,以及部份服務範圍與41(已停辦)、46線,與及港鐵大幅度重叠,加上荔景山人口並不多,因此客量長期偏低,然而因途經學校林立的何文田區,故此於平日上課日上下課時段會有學生選乘。
47A 水泉澳 - 葵芳(南)
早於2014年3月,運輸署與九巴因應水泉澳邨首期入伙,在《2014-2015年度沙田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內,建議47X線增設一班平日晨早特別班次,由水泉澳開往葵盛(東),途經博康、沙田圍、城門隧道、梨木樹、葵芳及葵興,以方便該邨居民直接前往荃葵青區,惟因水泉澳邨首期四座樓宇要到2025年初才正式入伙,期間有沙田區議員建議該特別班次改經多石街,以減輕水泉澳街的交通負荷,隨後建議獲得當局接納,並於2015年8月24日起實施。
早於2014年3月,運輸署與九巴因應水泉澳邨首期入伙,在《2014-2015年度沙田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內,建議47X線增設一班平日晨早特別班次,由水泉澳開往葵盛(東),途經博康、沙田圍、城門隧道、梨木樹、葵芳及葵興,以方便該邨居民直接前往荃葵青區,惟因水泉澳邨首期四座樓宇要到2025年初才正式入伙,期間有沙田區議員建議該特別班次改經多石街,以減輕水泉澳街的交通負荷,隨後建議獲得當局接納,並於2015年8月24日起實施。
其後因應水泉澳第二至四期於2016年陸續落成入伙,人口不斷增長,因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16-2017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增加47X線水泉澳特別班次至兩班,並獲獨立編號為47A,以及縮短葵涌總站至葵涌(葵芳邨),不再前往興芳路及葵盛一帶,隨後建議獲得沙田區議會通過,於2017年2月13日起實施,同年起9月11日加至四班車。
為進一步改善水泉澳邨的對外巴士服務,九巴於《2018-2019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47A線提升至至每天全日雙向服務,並葵涌總站遷往葵芳(南),與及除星期一至六9:00前由水泉澳開出之班次外,其餘班次均繞經沙田市中心總站,其後建議獲得沙田區議會通過,於2018年12月3日起實施,方便水泉澳居民直接往來荃葵青區,以及於城門隧道轉車站轉乘其他路線往返大西北區,同時於沙田市中心疏導47X線的龐大客量,惟班次不頻密,而且於沙田區服務範圍較少,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249X 青衣站 - 大圍站
1990年城門隧道通車,九巴隨即開辦來往青衣至沙田的49X線,惟該線於青衣區之服務範圍只限青衣北及青衣市中心,未有覆蓋青衣西南部,因此該地區的居民及區議員曾多次建議49X線延長至青衣南,並不停荃灣,但運輸署與九巴以加價及影響荃灣區乘客為由而拒絕。
1990年城門隧道通車,九巴隨即開辦來往青衣至沙田的49X線,惟該線於青衣區之服務範圍只限青衣北及青衣市中心,未有覆蓋青衣西南部,因此該地區的居民及區議員曾多次建議49X線延長至青衣南,並不停荃灣,但運輸署與九巴以加價及影響荃灣區乘客為由而拒絕。
2009年昂船洲大橋通車,青衣島上各選區的區議員隨即提出開辦一條取道青沙公路往來青衣西北部及沙田的路線。有見及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10-2011年度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49X線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開辦取道昂船洲大橋及青沙公路往來青衣南至沙田的巴士服務,最終該建議獲得兩區區議會通過,並於2010年7月26日起投入服務,路線編號為249X,當時來往沙田市中心至青衣站,途經乙明、秦石、新翠、青沙公路、長青、長康及長亨,只於星期一至六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2015年1月10日來回程增停青沙公路轉車站,並提供與部份途經此站之九巴路線的八達通轉乘優惠。
除著青衣南部人口日益增長,對於交通需求大增,因此青衣南北部區議會及地區人士多年來增取249X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與此同時,因應青沙公路轉車站使用率偏低,運輸署希望拓展途經青沙公路的巴士網絡,透過轉車站及八達通轉乘優惠,轉乘其他途經青沙公路的路線,故此運輸署及九巴於《2016-2017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249X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同時來回程改經青衣南橋,不經昂船洲大橋,最終建議獲得兩區區議會通過,並於2017年3月4日起實施。
自249X線提升至全日服務後,由於沙田市中心總站十分擠迫,為紓緩該總站擠迫情況及擴大沙田區服務範圍,九巴於《2017-2018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249X線沙田總站遷往沙田圍,並來回程維持繞經沙田市中心總站,惟遭受沙田區議會以走線需途經沙燕橋兩次為由而反對。2018年4月,運輸署修訂原有方案,改以博康為總站,保留原有行車路線至沙田市中心後,加經帝都酒店/希爾頓中心及文化博物館,但再次遭到沙田區議會反對,隨後當局再次修訂方案,由秦石至博康一段改為依E42線之相約走線,同時應葵青區議員及青衣地區人士要求,來回程改經青葵公路,最終建議獲得兩區區議會通告,於2018年12月3日起實施。
值得一提,249X線投入服務後,創下多項記錄:1.首條來回程均取道青沙公路(沙田嶺隧道及尖山隧道)的專營巴士路線;2.繼城巴北大嶼山及機場路線E22A、E22B(已停辦)、E22S及N29線後,再次出現兩邊總站設於新界,但需取道九龍區往來而不設車站的專營巴士路線;3.第三條兩邊總站均在新界區,需途經兩條收費隧道(沙田嶺隧道及尖山隧道)的常規專營巴士路線(首兩條為893及269D線);4.繼49X線於1998年12月28日起不再繞經開青衣站總站後,該地區再次有直達沙田的專營巴士路線; 5.唯一專門服務青衣至沙田而中途不停荃葵區的專營巴士路線;6.曾是首條及唯一來回程均取道昂船州大橋的非機場專營巴士路線,直至2017年3月4日起來回程改經青衣南橋後,才結束這一個局面。
X42C 長亨 - 油塘
一直以來,42C線提供青衣往來九龍東之服務,由於行車路線需繞經整個青衣區,以及途經大窩口及青山公路(葵涌段),以致行車時間頗長,而且來往九龍東需求大增,故此在《2014-2015年度葵青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運輸署與九巴建議停辦242X線,並利用該線的資源開辦青衣往來九龍東的平日晨早特快路線,其後修訂建議,因應242X線停辦計劃擱置而取消開辦上述路線。隨後2014年11月,運輸署與九巴再次提出開辦青衣來往九龍東的路線,同時建議42C線增加一輛用車以開辦上述路線,最終計劃獲得葵青區議會會通過,於2015年2月16日起投入服務,路線編號為X42C線,當時由長亨開往藍田站,途經長安、青衣邨、長康、長青、美景花園、龍翔道、黃大仙、新蒲崗、彩虹、九龍灣及觀塘,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開出一班車。
一直以來,42C線提供青衣往來九龍東之服務,由於行車路線需繞經整個青衣區,以及途經大窩口及青山公路(葵涌段),以致行車時間頗長,而且來往九龍東需求大增,故此在《2014-2015年度葵青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運輸署與九巴建議停辦242X線,並利用該線的資源開辦青衣往來九龍東的平日晨早特快路線,其後修訂建議,因應242X線停辦計劃擱置而取消開辦上述路線。隨後2014年11月,運輸署與九巴再次提出開辦青衣來往九龍東的路線,同時建議42C線增加一輛用車以開辦上述路線,最終計劃獲得葵青區議會會通過,於2015年2月16日起投入服務,路線編號為X42C線,當時由長亨開往藍田站,途經長安、青衣邨、長康、長青、美景花園、龍翔道、黃大仙、新蒲崗、彩虹、九龍灣及觀塘,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開出一班車。
X42C線於青衣區內與42C線持雙反方向行駛,由長亨開出後,途經青衣邨、長康、長青及美景花園,然後經青衣南橋及青葵公路直往龍翔道,毋需42C線般繞經大窩口及青山公路(葵涌段),行車時間較為快捷,因此開辦不久,已深受青衣居民歡迎,其後為整合青衣區內各區直達九龍東的晨早特快巴士服務,運輸署與九巴於《2017-2018年度葵青區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X42C線不經長安總站,以及九龍總站延長至油塘,而原有長安的服務由建議新開辦的X42P線(長安至藍田站,畢架山花園至觀塘道近啟業一段不設車站)替代,該建議隨後獲得葵青區議會通過,並於2018年1月8日起實施。
X42C線自投入服務以來,因走線直接,而且又能覆蓋42C線未有駛經的美景花園及油塘一帶,加上往來九龍東需求甚高,因此客量相當高企,故此沿線居民及地區人士要求X42C線提升至全日雙向服務。有見及此,運輸署與九巴於《2020-2021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X42C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其後建議獲得葵青區議會通過,並於2020年12月21日起擴展至星期一至五全日雙向服務,更一度成為繼第二代33線後,第二條於平日提供全日服務,而星期六及假日卻不設服務的專營巴士路線。相隔兩年,運輸署與九巴於《2022-2023年度巴士路線計劃》內,建議X42C線增設星期六及假日服務,最終建議得到落實,並於2023年9月30日起實施。
值得一提,X42C線為九巴首條「X」字頭的常規專營路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