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0日 星期五

昔日巴士路線巡禮2022 - 新巴796C

796C 清水灣半島 - 蘇屋
796C線於2001年9月10日開辦,當時來往寶盈花園至蘇屋,途經尚德、調景嶺、將軍澳隧道、九龍城、旺角及深水埗,是1999年運輪署招標的將軍澳南七條巴士路線之一,初時計劃以荔枝角為總站,但因居民投拆車費過高,最後修訂蘇屋為總站。2002年8月11日將軍澳總站遷往將軍澳站,2008年1月14日九龍總站延長至南昌站。2012年9月29日因應南昌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永久封閉,九龍總站遷往深水埗(東京街)。2014年2月9日將軍澳總站遷往清水灣半島,而九龍總站則遷回蘇屋。

796C線取道觀塘繞道直達西九龍,較取道觀塘道同樣往返西九龍的九巴296C線快捷,理應可搶走該路線的客量,但由於將軍澳區內走線問題,令行車時間頗長,加上班次疏落,因此未能吸引尚德居民選乘,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2002年地鐵將軍澳線通車,雖然地鐵往返西九龍需要轉車,但行車時間快捷,而且班次頻密,使將軍澳區居民紛紛改乘鐵路往返西九龍,令796C線的客量大幅下降,即使之後簡化將軍澳區內走線,然而無論行車時間及班次始終都不及港鐵般快捷及頻密,因此客量並未有很大的改善。

除著同樣由將軍澳南往返西九龍的796E(已停辦)及795X線先後開辦,令796C線的班次被削減,而且客源亦因而被分薄,引致客量逐漸減少,因此新巴於2022年8月21日重整將軍澳南往返西九龍的服務,將796C與796E線合併成全新路線793。

昔日巴士路線巡禮2022 - 九巴202(第三代)

202 蘇屋 - 旺角(循環線)
202線於2019年12月16日開辦,循環來往蘇屋至旺角,途經麗閣,往旺角方向途經西九龍走廊,而往蘇屋方向則途經大角咀及連翔道,以配合蘇屋邨重建完成,以及「綠置居」屋苑麗翠苑入伙,方便該屋苑居民以特快途經直達旺角。

由於202線班次疏落,而且受到旺角內街交通擠塞困擾,加上已有多條路線提供長沙灣往返旺角的服務,因此甚少市民刻意等候,引致客量長期偏低,最終於2022年8月14日停辦。

昔日巴士路線巡禮2022 - 城巴96

96 利東 - 銅鑼灣(摩頓台)
96線於1987年9月16日開辦,當時由中巴營辦,來往利東至銅鑼灣(摩頓台),途經黃竹坑及香港仔隧道,以配合利東邨之人口增長。1991年8月2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3年9月1日改由城巴營辦。1998年8月17日改為循環線運作,2001年5月21日取消循環運作。

96線是利東邨早期主要路線之一,由於當時利東邨對外巴士路線並不多,因此客量相當不俗,然而隨著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加上受到同樣往返銅鑼灣的專線小巴39M線競爭,客量因而開始下跌。

2016年港鐵南港島線通車,雖然乘搭港鐵前往銅鑼灣需在金鐘站轉車,但由於港鐵行車時間快捷,而且班次頻密,加上能避開香港仔隧道之擠塞,引致96線客量大幅下跌,最終於2023年1月8日停辦,由99線於同日起加強服務,以及往筲箕灣方向加停利東總站及改經告士打道及高士威道取代。

昔日巴士路線巡禮2022 - 新巴94

94 利東 - 中環碼頭
94線於1989年11月16日開辦,當時由中巴營辦,來往利東至西營盤,途經香港仔、薄扶林及香港大學,只於每日早上至黃昏行走,以取代91線於利東之服務。1992年改為只於平日行走,假日服務則由91線繞經利東取代,1993年8月16日總站由西營盤延長至中環(林士街)。1995年1月16日中環總站遷往港景街,同年5月9日中環總站遷往中環碼頭。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改由新巴營辦,1999年5月17日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以及延長服務時間至午夜。2002年8月18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4年12月19日改為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行走,並調低全程收費,其餘時間則由91線繞經利東取代。

94線是利東邨唯一往返西營盤的路線,但由於西營盤一帶為純住宅區,因此交通需求甚低,加上往返中環不及取道香港仔隧道的城巴97線直接,而且部份走線及服務範圍亦與91及城巴90B線重叠,再加上班次疏落,以及收費昂貴,引致客量一直偏低,然而由於途經西區多間學校,故此上下課時段的客量會較高。

2016年港鐵南港島線通車,雖然往返西營盤需在金鐘站轉車,但由於港鐵行車時間快捷,而且班次相當頻密,使94線客量大幅下跌,因此於2022年8月29日停辦,由91線於同日起全日繞經利東取代。

昔日巴士路線巡禮2022 - 新巴82M

82M 柴灣站 - 小西灣(藍灣半島)(循環線)
82M線於2010年8月23日開辦,循環來往柴灣站至小西灣,途經柴灣(東),只於星期一至五早上至下午行走,以取代同日停辦的84M線。

由於小西灣區內已有多條特快巴士線直達港島商業區及九龍,加上受到班次頻密,以及收費便宜的專線小巴47M、62、62A線競爭,因此82M線客量一直偏低,最終在2022年8月15日停辦,由82線於同日起新增小西灣至環翠邨之短途分段收費取代。

昔日巴士路線巡禮2022 - 新巴19 & 城巴19

19 北角碼頭 - 跑馬地(上)
19線於1962年6月1日以試辦形式開辦,當時由中巴營辦,來往北角碼頭至跑馬地(蟠龍道),途經炮台山及銅鑼灣,同年10月1日改為正規路線。1974年10月14日跑馬地總站延長至跑馬地(上),以取代11線於該帶的服務。1997年6月16日東區總站延長至筲箕灣,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營辦,並同時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4年6月20日東區總站遷回北角碼頭。

19線是跑馬地區首條往返東區的路線,然而跑馬地一帶為純住宅區及學校區,加上班次疏落,而且銅鑼灣至筲箕灣一段,亦與2號等路線重叠,因此19線主要客源為往返東區至跑馬地上學的師生及前往東區上班的跑馬地居民。

2004年城巴特快線8X由金鐘(樂禮街)縮短至跑馬地(下),使跑馬地至北角一段的走線與19線大幅度重疊,加上8X線班次頻密,引致19線客量進一步流失,因此於2013年3月24日停辦,由同日開辦的城巴19線(已停辦)取代。
19 小西灣(藍灣半島) - 跑馬地(上)
19線於2013年3月24日開辦,來往小西灣(藍灣半島)至跑馬地(上),途經柴灣、柴灣斜、東區走廊、北角、炮台山及銅鑼灣,以取代同日停辦的新巴19線,並與8X線提供聯合班次。

19與8X線除了跑馬地總站外,其他服務範圍及走線相同,因此客量亦有明顯增長,然而以兩個不同路線編號命名,容易令乘客造成混淆,故此於2022年8月21日停辦,全面由8X線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