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路線談 - 九廣鐵路接駁巴士線

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於1982-1983年期間全線電氣化,為方便市民乘搭鐵路,九廣鐵路於九龍市區、沙田及大埔區開辦多條鐵路接駁巴士線。早期,九鐵接駁巴士線為免費路線,但後來因有非鐵路乘客乘搭,所以改為收費路線,以及改由九巴營辦,但派車及司機仍由九鐵負責,而鐵路轉乘客則維持免費轉乘(現為八達通免費轉乘)。2007年兩鐵合併,九鐵接駁巴士線改由港鐵營辦,經營模式維持不變。不過,隨著馬鞍山鐵路及西鐵線延長至尖沙咀(兩線現為港鐵屯馬線一部份)通車,九龍及沙田之鐵路接駁路線需求大減,因此相繼停辦,現剩餘大埔區內路線。

九廣鐵路接駁路線列表:
九鐵K11 沙田第一城 - 火炭(樂信徑)
K11線於1985年9月9日開辦,當時免費來往沙田第一城至火炭站,只於星期一至六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由於當時九鐵巴士不足,因此於開辦初期租用城巴車隊行走,1986年9月1日改為九巴專營路線。1987年初擴展為星期一至六早上至傍晚行走,同年9月1日改由九鐵巴士部營辦。1990年7月23日加入空調巴士行走,1994年火炭總站遷往樂信徑,以配合駿景園於翌年入伙。1999年5月3日恢復由九巴營辦,並由九鐵派車行走,同時改為收費服務,而鐵路轉乘客則改為八達通免費轉乘,以免非九鐵乘客濫用接駁巴士服務。2004年12月28日因應馬鞍山鐵路(港鐵屯馬線)通車,取消免費轉乘優惠。2006年6月19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同年8月21日改為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2007年1月15日路線停辦。
港鐵K12 大埔墟站 - 八號花園
K12線於1985年9月9日開辦,當時由九鐵營辦,免費來往大埔墟站至八號花園,途經大埔中心,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由於當時九鐵巴士不足,因此於開辦初期租用城巴車隊行走。1986年9月1日改為九巴專營路線,1987年9月1日改由九鐵巴士部營辦。1999年5月3日恢復由九巴營辦,並由九鐵派車行走,同時改為收費服務,而鐵路轉乘客則改為八達通免費轉乘,以免非九鐵乘客濫用接駁巴士服務。2000年5月28日增設假日服務,但假日班次不設鐵路路轉乘優惠。2007年12月2日因應兩鐵合併,改由港鐵營辦。

港鐵K14 大埔超級城 - 大埔墟站
K14線於1988年5月16日開辦,當時由九鐵營辦,免費由大埔中心開往大埔墟站,只於星期一至六行走。1999年5月3日恢復由九巴營辦,並由九鐵派車行走,同時改為收費服務,而鐵路轉乘客則改為八達通免費轉乘,以免非九鐵乘客濫用接駁巴士服務。2005年9月24日改為全空調服務,2007年12月2日因應兩鐵合併,改由港鐵營辦。
九鐵K15 旺角(東)站 - 中港城
K15線於1989年7月17日開辦,由九廣鐵路、油蔴地小輪及信和置業合辦,當時免費來往旺角(東)站至中港城,途經佐敦道碼頭。1990年1月1日由於油蔴地小輪退出贊助,因此來回程不再繞經佐敦道碼頭。1999年5月3日恢復由九巴營辦,並由九鐵派車行走,同時改為收費服務,而鐵路轉乘客則改為八達通免費轉乘,以免非九鐵乘客濫用接駁巴士服務。2001年6月3日來回程改經富榮花園,不經渡船街及衛理道。2004年1月4日路線停辦,由K16線(已停辦)取代。

港鐵K16 尖東站 - 南昌站
K16線於1991年1月14日開辦,當時由九鐵營辦,免費來往紅磡站至尖沙咀(中間道),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1999年5月3日恢復由九巴營辦,並由九鐵派車行走,同時改為收費服務,而鐵路轉乘客則改為八達通免費轉乘,以免非九鐵乘客濫用接駁巴士服務,2002年9月17日改為循環線運作。2003年12月13日提升為每日早上至晚間行走,並改為來往紅磡站至南昌站,途經中港城及富榮花園,以取代同日停辦的K15線,同年12月20日配合九廣西鐵(港鐵西鐵線)通車,增設東鐵及西鐵線八達通轉乘優惠,成為唯一一條九鐵營運,連接東西兩鐵的接駁巴士路線。2004年11月14日總站由紅磡站縮短至尖東站,2005年2月27日尖東站總站遷往尖東站公共運輸交匯處。2007年12月2日因應兩鐵合併,改由港鐵負責派車。2009年8月16日因應九龍南線通車(現港鐵屯馬線一部份),取消八達通免費轉乘優惠,同年9月19日路線停辦。
港鐵K17 大埔墟站 - 富善
K17線於1989年4月24日以試辦形式開辦,當時由九鐵營辦﹐來往大埔墟站至富善,只於星期一至六行走,同年7月改為正式路線。1999年5月3日恢復由九巴營辦,並由九鐵派車行走,同時改為收費服務,而鐵路轉乘客則改為八達通免費轉乘,以免非九鐵乘客濫用接駁巴士服務,2006年10月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7年12月2日因應兩鐵合併,改由港鐵負責營辦。

港鐵K18 大埔墟站 - 廣福
K18線於1989年4月24日以試辦形式開辦,當時由九鐵營辦﹐來往大埔墟站至廣福,只於星期一至六行走,同年7月改為正式路線。1999年5月3日恢復由九巴營辦,並由九鐵派車行走,同時改為收費服務,而鐵路轉乘客則改為八達通免費轉乘,以免非九鐵乘客濫用接駁巴士服務,2006年10月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7年12月2日因應兩鐵合併,改由港鐵負責派車。

路線談 - 九鐵接駁路線(北區篇)

早在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電氣化前,九巴已在北區開辦多條路線往返北區區內及鄉村地區。1983年九廣鐵路電氣化,使這些路線改往粉嶺站及上水站,方便居民轉乘鐵路。

北區九鐵接駁路線列表:
70K 華明 - 清河(循環線)
70K線於1985年11月17日開辦,當時來往上水至田心臨時房屋區(現一鳴路「正覺蓮社學校」分站),途經聯和墟及祥華。1990年8月1日總站由田心臨時房屋區遷往華明,以配合華明邨入伙。1993年5月9日改為循環線運作,去程改經百和路前往上水,而回程則依舊途經聯和墟及祥華。2004年7月4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7年8月20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8年12月7日往上水方向繞經清河。2013年8月24日改為循環來往華明至清河,同時改為先經祥華、聯和墟及上水前往清河,然後經百和路返回華明。

70K線為粉嶺南區首條路線,方便居民穿梭兩區,以及往返上水站或粉嶺站接駁鐵路,當時客量相當不俗,但隨著北區不斷發展,70K線需途經多個屋苑應付需求,令走線顯得迂迴,加上同樣往返區內而走線直接的270、273A等路線開辦,使70K線需求大減 客量亦不斷下跌,現時客源以流水客為主,而平日上課日之上下課時段亦有部分學生選乘往返沿線的學校。
73K 上水 - 文錦渡
73K線前身為73A線(第一代),來往上水至文錦渡,途經石湖墟及沙嶺,以取代73線於文錦渡一帶的服務。1983年7月16日更改編號為73K,以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1997年7月1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3K線為文錦渡沿線唯一的路線,但由於該地區人口不多,加上受到提供相同服務的專線小巴59K線競爭,因此客量長期偏低,故此九巴曾兩度計劃停辦,但受到居民及區議員反對而擱置。不過,73K線因途經沙嶺墳場,因此每逢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會有大量掃墓人土乘搭,客量亦因而增多。

76K 朗屏 - 清河
76K線前身為南興巴士於1922年開辦來往元朗至上水的無編號路線,途經青山公路,1932年年初改由中巴營辦。1933年6月10日因應地區專營權生效,改由九巴營辦,同時編號定為17。1938年5月1日總站由上水延長至粉嶺,1952年9月19日總站由粉嶺延長至聯和墟。1955年11月1日總站由聯和墟延長至沙頭角,1963年5月12日總站由沙頭角縮短至上水。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編號改為76。1983年7月16日編號改為76K,已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1995年5月1日總站由上水延長至華明,2003年3月1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08年6月22日元朗總站延長至朗屏,以配合277線於同日停辦。2013年8月24日總站由華明縮短至清河,不經粉嶺南。

76K線為昔日元朗往返北區的主要路線,但自取道新田公路的276及276P線開辦後,使76K線行車時間顯得緩慢,引致客量大幅流失,然而276及276P線由於客量龐大,於繁忙時間班班滿座,因此有部分未能登車的乘客會改乘76K線,故此於繁忙時間仍有一定的客量,而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77K 元朗(鳳翔路) - 上水
77K線前身為18線(第二代),於1947年7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粉嶺至沙頭角,途經沙頭角公路。1952年9月19日總站由沙頭角縮短至聯和墟(聯和道),1955年11月1日路線改為來往元朗至沙頭角。1961年4月6日總站由沙頭角遷往鹿頸,並來回程維持繞經沙頭角。1963年5月12日總站由鹿頸縮短至上水,而往返沙頭角之服務,則由同日開辦的新線20(第一代,現78K線)取代。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編號大規模重整,更改編號為77。1983年7月16日更改編號為77K,以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1987年3月23日總站由上水延長至祥華,並來回程繞經聯和墟,2002年4月7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3年8月24日改為來往上水至元朗(鳳翔路)。

77K與76K線同樣提供元朗往返北區的服務,但77K線取道粉錦公路,以及繞經錦田,因此行車時間頗長,所以北區居民較傾向選乘取道青山公路的76K線往返元朗,故此客量只屬一般。1990年初,取道新田公路的276及276P線開辦,使77K線客量大幅下跌,現時客源主要為粉錦公路沿線的居民,以及錦田往返北區的市民。

78(第二代) 沙頭角 - 粉嶺站
78線於2021年10月18日開辦,由沙頭角開往粉嶺站,途經香園圍公路及華明,當時只於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開出一班車,以取代78K線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之特別班次,2024年2月19日增至兩班車。

78線主要方便沙頭角居民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以特快途經直達華明及粉嶺站,提供區內接駁及鐵路接駁服務,同時輔助78K線。
78A 皇后山 - 粉嶺站
78A線於2021年11月30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山麗苑至粉嶺站,途經龍躍頭及聯和墟,以配合皇后山邨及山麗苑入伙,2022年1月26日總站由山麗苑遷往皇后山。

78A線提供皇后山居民鐵路接駁服務,由於當區對外路線並不多,大量居民需乘搭78A線前往粉嶺站轉乘鐵路及其他巴士路線,加上九巴增設多項轉乘優惠,客量因而不斷上升,繁忙時間更班班滿座,更需加密班次,以及增加特別班次疏導乘客。
78K 上水 - 沙頭角
78K線前身為南興汽車開辦來往粉嶺至沙頭角的無編號路線,途經沙頭角公路,以配合沙頭角公路通車。1932年初改由中巴營辦,改為來往沙頭角至粉嶺站。1933年6月10日因應地區專營權生效,改由九巴營辦,並給予編號為18。1963年5月12日配合九巴重整新界區路線,從18線分拆出20線,來往上水至沙頭角。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編號改為78。1975年2月15日總站由上水縮短至聯和墟,1977年3月1日總站由聯和墟遷回上水。1983年8月14日編號改為78K,以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1997年7月1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21年10月18日於每日非繁忙時間以太平為總站。

78K線為沙頭角唯一全日服務的巴士路線,但由於當地人口密度較低,而且受到提供相同服務的專線小巴55K線競爭,因此客量一直偏低,故此九巴曾建議停辦,然而受到居民及區議會反對而擱置。除著近年沙頭角公路近軍地一帶人口不斷上升,加上沙頭角禁區逐步放寬,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該地郊遊,使79K線客量逐步回升。

79K 上水 - 打鼓嶺(松園下)
79K線前身為29線,於1961年8月5日,來往上水至打鼓嶺,途經粉嶺、聯和墟、龍躍頭及坪輋。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組,編號改為79。1983年7月16日編號改為79K,以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全線電氣化。1997年7月1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7年5月15日打鼓嶺總站遷往打鼓嶺(松園下)。

79K線為打鼓嶺一帶唯一的巴士路線,由於該地區人口並不多,而且受到提供相同服務的專線小巴線52K的競爭,引致客量長期偏低,因此九巴曾建議停辦,但受到居民及區議會反對而擱置。除著近年沙頭角公路近軍地一帶人口持續上升,加上增設巴士轉乘優惠,而假日亦有大量市民往雲泉仙館遊覽,使79K線客量有所回升。2023年位於打鼓嶺總站旁的香園圍口岸啟用,雖然該口岸亦有取道香園圍公路直達粉嶺站的城巴B7線,但79K線勝在收費便宜,加上部份市民因為避開乘搭B7線之人流而改乘,故此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270 翠麗花園 - 天平
270線於1989年11月27日開辦,為北區首條全空調路線,當時來往天平至太平,途經上水站,以配合天平邨、太平邨及安盛苑入伙。1990年5月7日繞經翠麗花園,已配合該屋苑入伙,同年9月16日改為來往天平至翠麗花園。2004年5月9日改為循環來往天平至翠麗花園,2014年9月27日改為循環來往翠麗花園至天平。

由於翠麗花園與天平邨相距不遠,所以甚少乘客乘搭270線往返兩地,故此主要客源為兩個屋苑居民往返上水區內及上水站接駁鐵路。

273 華明 - 粉嶺站(循環線)
273線於1991年6月1日開辦,循環來往華明至粉嶺站。1995年7月16日改為循環來往華明至欣翠花園,已配合嘉福邨入伙。1997年7月17日改回循環來往華明至粉嶺站,而嘉福邨與欣翠花園之間的服務則由同日開辦的273A線取代。

273線主要方便粉嶺南一帶的屋苑居民往返粉嶺站轉乘鐵路,由於收費便宜,加上班次頻密,更是全港班次最頻密的路線之一,客量因而十分不俗。
273B 清河 - 上水站(循環線)
273B線於2006年7月16日開辦,循環來往清河至上水站,以配合清河邨第三期及御皇庭入伙,2008年12月7日清河總站遷入清河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273B線主要方便清河邨一帶的居民往返上水站接駁鐵路,以及上水區內。開辦初期,由於清河邨部份樓宇尚未伙,加上受到走線及服務範圍相近的273A線競爭,因此客量甚低,但隨著清河邨其他樓宇相繼入伙,人口不斷增加,273B線客量因而得以提升。
278K 聯和墟 - 粉嶺站(循環線)
278K線於1999年9月5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聯和墟至粉嶺站,2001年3月4日聯和墟總站遷往帝庭軒一期地下新落成的室內巴士總站。

由於聯和墟一帶已有專線小巴線52A、54A及56A線,以及78K、79K等巴士路線提供往返粉嶺站之服務,因此278K線開辦以來,客量一直偏低,但專線小巴於繁忙時間客量龐大,引致部份未能登車的乘客改乘278K線,故此於繁忙時間亦有一定的客量。

路線談 - 九鐵接駁路線(大埔篇)

早在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電氣化前,九巴已開辦多條路線往返大埔墟及大埔鄉村地區。1983年九鐵鐵路電氣化第二期通車,因此這些路線改為開往大埔墟站,方便村民轉乘鐵路。隨著多條對外路線,以及九鐵接駁巴士線相繼開辦,使部份路線已失去接駁鐵作路,改為區內接駁服務。

大埔九鐵接駁路線列表:
64K 元朗(西) - 大埔墟站
64K線前身為23線(第一代),於1953年4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元朗(西)至大埔墟,途經元朗大馬路、錦田、上村及林錦公路。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更改編號為74,1978年10月1日更改編號為64。1983年4月7日大埔總站遷往大埔墟站,並更改編號為64K,以配合新大埔墟站啟用。1990年9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1年12月2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64K線為元朗市唯一往全日往返大埔區,以及全日途經林錦公路的路線,雖然取道鄉村路段,但由於需求甚高,因此客量相當不俗,即使沿線亦有公共小巴提供元朗來往大埔之服務,然而64K線收費便宜,而且公共小巴線不經錦上路,故此客源未受影響。
65K 林錦公路(嘉道理農場) - 大埔中心
65K線前身為65線,於1982年3月22日開辦,當時來往大埔墟(寶鄉街)至嘉道理農場,途經林錦公路,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1983年5月2日因應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電氣化,改為來往大埔墟站至上村,並更改編號為65K,1988年5月23日改為只於早上繁忙時間行走。2001年9月3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同年12月24日改為全空調服務。2009年10月5日取消開往上村的班次,同時大埔總站縮短至大埔中心。2014年10月4日總站由上村縮短至林錦公路(嘉道理農場),並取消星期六之服務。

65K線為64K線之輔助線,主要於繁忙時間疏導沿線的客量,但因服務範圍為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因此整體客量只屬一般,故此不斷縮減服務時間。
71K 太和 - 大埔墟站
71K線於1986年2月2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富善至運頭街,途經廣福及大埔墟站。1989年6月1日改為來往富善至太和,並取消循環線運作,同年9月1日改經廣福總站,不經大埔墟站。1993年1月10日改為循環來往太和至大埔墟,並來回程繞經汀太路及富亨,同年6月15日來回程繞經大埔中心。1996年10月28日來回程繞經全安路總站,以配合大埔那打素醫院啟用。2003年1月19日再度取消循環線運作,改為來往太和至大埔墟站,同年10月1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7年11月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1K線雖為鐵路接駁路線,但由於走線迂迴,加上大埔區屋苑亦有直達大埔墟站的鐵路接駁巴士提供鐵路接駁服務,因此主要客源為大埔區居民往返區內及那打素醫院,故此客量只屬一般。
71S 富善 - 廣福(循環線)
71S線於1989年9月3日開辦,當時來往富善至大埔墟站,途經廣福,只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走,以彌補港鐵接駁巴士K17及K18線於假日停開的不足。1990年1月14日改為來往富善至廣福,來回程均繞經大埔墟站。2001年3月25日加入空調巴士行走,2012年3月25日提升至全空調服務。

71S線提供富善及廣福居民往返大埔墟站的鐵路接駁服務,但由於廣福對外之大埔公路(元洲仔段)已有多條路線往返市區,加上該地區距離大埔墟站不遠,有居民會選擇步行前往,因此主要客源為富善一帶的居民。

72K(第二代) 富蝶邨 - 太和(循環線)
72K線於2024年2月28日開辦,循環來往富蝶邨至太和,途經富亨及大元邨,以配合富蝶邨入伙。

72K線主要方便富蝶邨居民往返大埔區內,以及太和站接駁鐵路,由於走線直接,而且收費便宜,因此深受富蝶邨及富亨邨居民歡迎。
74K 大埔墟站 - 三門仔(循環線)
74K線前身為84線,於1976年8月16日開辦,當時來往大埔墟(靖遠街)至三門仔。1978年10月1日配合九巴新界路線編號重組,編號改為74。1983年4月7日更改編號為74K,同時大埔總站遷往大埔墟站﹐以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新大埔墟站啟用,1986年1月19日來回程繞經大埔中心。

74K線為三門仔一帶的唯一的巴士路線,但因該地區人口並不多,加上受到相同服務的專線小巴20K線競爭,因此客量一直偏低,故此於1991年6月25日縮減為每日繁忙時間服務,2003年10月3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由於來往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教育大學)至大埔墟站的275及275S線客量持續偏低,故此兩線於2011年12月19日停辦,由74K線於同日起來回程繞經香港教育學院,並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及改為循環線運作,客量亦因此而有所改善。

75K 大美督 - 大埔墟站
75K線前身為25線,於1961年6月24日開辦,當時來往大埔墟至大美督,途經汀角路。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編號改為75,同時於假日增設來往新娘潭之特別班次。1974年10月13日來往新娘潭之假日特別班次改稱75A(後改為75R(第一代),已停辦),並改為只於冬季假日提供服務。1983年5月2日更改編號為75K,同時大埔墟總站遷往大埔墟站,以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新大埔墟站啟用。1992年5月1日來回程繞經大埔工業邨,以配合72K線(第一代)於同日停辦。1999年2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2年7月20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5K線為大尾篤及汀角路線沿線唯一的全日巴士路線,但由該地區人口密度較低,加上受到相同服務的專線小巴線20B及20C競爭,因此整體客量只屬一般,然而由於途經大埔工業邨,以及直達郊遊勝地大尾督,故此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及假日會有較多的客量。

路線談 - 九鐵接駁路線(沙田及馬鞍山篇)

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於1982至1983年期間全線電氣化,為方便沙田居民接駁鐵路,九巴開辦多條九鐵接駁路線,而這些沙田區內的接駁路線都會繞經沙田市中心,同時提供區內接駁服務,但唯獨82K線卻不經沙田市中心,因此客量也較其他九鐵接駁路線遜色。踏入1990年代,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加上2005年馬鐵(港鐵屯馬線)通車,這些接駁路線已失去接駁鐵路作用,角色變成為區內接駁路線。除了沙田九鐵接駁路線,在馬鞍山發展初期,九巴也開辦多條九鐵接駁路線往返沙田站及鄰近的大學站,方便馬鞍山居往返沙田市中心及前往大學站轉乘鐵路。

沙田及馬鞍山區九鐵接駁路線列表:
80K 新翠 - 愉翠苑
80K線於1983年9月11日開辦,當時來往新翠至禾輋,途經大圍、沙田墟及瀝源。1984年6月11日新翠總站遷往紅梅谷路橋底,同年12月2日總站由禾輋延長至小瀝源,並來回程繞沙田市中心總站,以取代同日停辦的86K線(第一代,已停辦)之部份服務。1989年7月4日總站由小瀝源縮短至圓洲角,1999年4月30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1年11月11日總站由圓洲角延長至愉翠苑,2011年9月18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80K線途經沙田市中心、源禾路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方便沙田居民往返區內,由於走線深入沙田心臟地帶,加上途經多間學校林立的瀝源及禾輋,故此平日上下課時間亦有學生選乘,因此整體客量十分不俗。
81K 新田圍 - 穗禾苑
81K線於1983年8月22日開辦,當時來往博康至沙田站,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1984年2月13日總站由博康延長至新田圍,並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同年12月2日總站由沙田站延長至穗禾苑,並來回程繞經沙田市中心,不再繞經沙田站,以取代同日停辦的84K線(第一代)。1998年7月23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1年12月2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81K線主要方便沿線屋苑居民往返沙田市中心及火炭工業區,雖然新田圍及秦石亦有走線直接及收費便宜的282線往返沙田市中心,但由於81K線服務範圍廣泛,因此客量相當不俗。
83K 黃泥頭 - 沙田市中心(循環線)
83K線於1989年6月9日開辦,循環來往黃泥頭至沙田市中心,途經小瀝源、沙田第一城、富豪花園(只限去程)及源禾路(只限回程),以配合廣源邨入伙。1998年9月28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0年1月17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83K線主要提供黃泥頭及廣源居民往返沙田市中心的服務,但由於走線及服務範圍與專線小巴線65A線大幅度重叠,而且小巴線班次頻密,以及行車時間較快捷,因此吸引大多數居民選乘,故此83K線客量只屬一般。

85K 恆安 - 沙田站
85K線於1987年2月2日開辦,為馬鞍山區首條巴士路線,來往恆安邨至沙田站,途經濱景花園、沙田第一城及源禾路,同年10月18日來回程繞經富安花園,以配合富安花園入伙。1988年5月27日因應85P線(已停辦)開辦,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不入富安花園總站。1991年5月31日來回程改經亞公角街,1995年2月20日恢復平日下午黃昏繁忙時間之服務。1997年1月25日來回程改經頌安邨一段西沙路,1999年7月2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0年8月28日來回程繞經錦泰苑,同時所有班次恢復繞經富安花園總站。2011年9月2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8年9月1日來回程繞經欣安邨。

85K線為馬鞍山區首條巴士路線,由於當時往返市區路線並不多,因此需求甚高,繁忙時間更班班滿載乘客,更需於繁忙時間增設輔助路線85P分流乘客。不過,隨著多條往返市區路線相繼開辦,加上受到同樣往返馬鞍山及沙田站的86K線(第二代)競爭,令85K線的客量有所下降,但由於途經學校林立的源禾路一帶,因此於平日上下課時段會有較多學生選乘,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86K(第二代) 錦英苑- 沙田站
86K線於1991年6月1日開辦,來往錦英苑至沙田站,途經耀安、亞公角、濱景花園、沙田第一城及富豪花園。1993年1月28日改經西沙路(馬鞍山市中心段)及恆耀街。1997年10月1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1年9月13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86K線是繼85K線後,第二條馬鞍山往返沙田市中心的路線,由於當時對外路線並不多,因此需求甚高,然而當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使86K線接駁鐵路需求大減,但由於深入馬鞍山及沙田心臟地帶,因此於繁忙客量及假日仍有一定的客量,而非繁忙時間則只屬一般。

87K 大學站 - 錦英苑(循環線)
87K線於1992年8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大學站至馬鞍山市中心,途經恆耀。1993年1月28日馬鞍山總站延長至錦英苑,並改為循環線運作,1999年11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5年1月23日提升至全空調服務,並往大學站方向繞經頌安總站,以取代同日停辦的285及287K線。

由於大學站鄰近馬鞍山,因此87K線一開辦就成為馬鞍山主要鐵路接駁路線,故此客量十分不俗。2004年馬鞍山鐵路(現屯馬線)通車,使馬鞍山居民可直接乘搭鐵路,但前往大埔、北區或過境內地,乘搭87K線前往大學站轉乘港鐵東鐵線較為方便,因此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88K 顯徑 - 駿景園
88K線於1982年5月7日開辦,當時每天早上至黃昏來往顯田至何東樓,而每晚八時後則來往大圍至何東樓,途經沙田墟、瀝源及禾輋,以配合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線)電氣化第一期通車,同時取代同日停辦的88A及88B線,同年8月20日來回程繞經沙田站,不再繞經沙田墟。1983年3月6日何東樓總站遷往樂信徑,同年6月17日繞經銀禧體育中心(香港體育學院)。1984年4月29日所有班次均來往顯田至何東樓,並來回程改經田心街及顯徑街,同年12月2日來回程繞經沙田市中心總站,不再繞經沙田站,同時顯田總站改稱顯徑。1986年11月2日來回程改經樂景街,不再繞經銀禧體育中心。1996年6月1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同年9月1日何東樓總站改稱為駿景園。1999年5月1日與87A線(已停辦)增設全港首個八達通轉乘優惠,以準備取代翌年停辦之87線。2006年7月29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並降低全程收費。2014年8月23日因應87A線停辦,原有的八達通轉乘優惠,改為轉乘87B線取代。

88K線為顯田區早期的主要路線,方便顯田區居民往返沙田市中心,以及前往源禾路沿線學校上學的學生,由於當時馬鞍山鐵路(港鐵屯馬線)尚未興建,因此需求甚高,繁忙時間更班班滿座,更縮增設短途班次疏導乘客。2020年屯馬線延長至啟德站,由於中途設有顯徑站,使顯田居民可直接乘搭鐵路往返沙田市中心,令88K線客量有所下跌,班次亦而被縮減,但因美林、源禾路沿線遠離鐵路站,因此於平日上課日上下課時段仍有學生選乘。
272K 大學站 - 香港科學園(循環線)
272K線於2002年5月27日開辦,循環來往大學站至香港科學園,已配合香港科學園啟用。

272K線主要方便於香港科學園上班之市民前往大學站轉乘港鐵東鐵線,但由於往返香港科學園的對外路線並不多,而且272K線為該地區唯一每天全日服務的路線,因此於繁忙時間客量甚高,但在非繁忙時間因需求欠奉下,客量只屬一般。
289K 大學站 - 富安花園(循環線)
自84K線(第二代)於1994年停辦後,富安花園一直沒有直達大學站的路線,直至錦泰苑一帶的屋苑相繼入伙,九巴於2001年1月1日開辦289K線,循環來往富安花園至大學站,途經錦泰苑,同年4月29日改為循環來往大學站至富安花園。

由於289K線於馬鞍山區服務範圍較少,而且受到港鐵屯馬線競爭,因此除繁忙時間外,其餘時間客量只屬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