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中環(急庇利街)

中環(急庇利街)巴士總站,俗稱「大笪地總站」,於1960年啟用,舒緩中環(統一碼頭)的擠迫情況。80年代中區急速發展,大笪地和急庇利街總站需要收回以用作擴建港澳碼頭,所有使用該處的巴士路線需要分批遷往建在隔壁原大笪地旁的新巴士總站(即今港澳碼頭總站)。1986年政府收回急庇利街總站,以便擴建干諾道中及興建林士街天橋,巴士總站現址成為信德中心對出的橋底位置。

曾以中環(急庇利街)為總站的路線:

  • 中巴 1 跑馬地(上);1981年遷往中環(港澳碼頭)
  • 中巴 2 筲箕灣;1982年遷往中環(港澳碼頭)
  • 中巴 3 蒲飛路;1985年遷往中環(港澳碼頭),1997年停辦
  • 中巴 10B 北角(健康中街);1985年遷往中環(港澳碼頭),1988年停辦
  • 中巴 16 城市花園;1984年遷往中環(港澳碼頭),1994年停辦
  • 中巴 44 華富邨(南);1981年遷往中環(機利文街),1985年停辦
  • 中巴 71 黃竹坑新邨 ;1985年遷往中環(港澳碼頭)
  • 九巴、中巴 111 坪石;1981年遷往中環(港澳碼頭)
  • 九巴、中巴 121 彩虹;1981年遷往中環(港澳碼頭),1996年編號改為N121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中環總站

中環總站又稱中區巴士總站,於1972年啟用,曾是中西區以至全港島最重要的巴士總站,取代中環(統一碼頭)總站,及後因興建交易廣場而被大幅削減規模,至1994年因配合中環填海工程而完全消失,遺址約位於現時國際金融中心一期與交易廣場第三座之間。

曾以中環總站為總站的路線:

  • 中巴 3A 摩星嶺;1994年遷往中環(港景街)
  • 中巴 4 華富(南);1994年遷往中環(港景街)
  • 中巴 6 赤柱監獄;1985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
  • 中巴 6A 赤柱村;1985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
  • 中巴 7 石排灣;1994年遷往中環(港景街)
  • 中巴 11 渣甸山;1986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
  • 中巴 12 羅便臣道;1985年遷往中環(康樂廣場)
  • 中巴 12A 麥當奴道;1985年遷往中環(天星碼頭)
  • 中巴 15 山頂;1985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
  • 中巴 17 掃桿埔;1985年遷往中環(天星碼頭),同年停辦
  • 中巴 25 寶馬山;1986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
  • 中巴 25A(第一代) 銅鑼灣(百德新街);1974年停辦
  • 中巴 37 置富花園;1994年遷往中環(港景街),1997年停辦
  • 中巴 57 中華基督教墳場;1986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1989年更改編號為357,1998年停辦
  • 中巴 60 赤柱監獄;1974年停辦
  • 中巴 61 淺水灣;1985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2008年停辦
  • 中巴 70(第一代) 香港仔;1980年延長至金鐘站(西),並更改編號70M
  • 中巴 70(第二代) 香港仔;1986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
  • 中巴 71 黃竹坑;1982年遷往中環(急庇利街)
  • 中巴 71A 海洋公園;1984年停辦
  • 中巴 75 黃竹坑;1986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
  • 中巴 90(第一代) 石澳;1974年停辦
  • 中巴 99(第一代) 海洋公園(大樹灣);1987年停辦
  • 中巴 260 赤柱監獄;1985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
  • 中巴 262 舂坎角;1994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2004年停辦
  • 中巴 721 太古城;1986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1998年停辦
  • 中巴 722(第一代) 鰂魚涌;1986年遷往中環(交易廣場),1993年停辦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中環(統一碼頭)

中環(統一碼頭)巴士總站於1934年啟用,在1930至1970年代曾是中西區以至全港島最重要的巴士總站。1972年中環(統一碼頭)巴士總站關閉,由中環總站取代,現址約為恒生銀行總行對面、國際金融中心一期所在地。雖然統一碼頭巴士總站於1972年已經停用,但碼頭則繼續運作,直到1994年因應中環填海工程而拆卸。

曾以中環(統一碼頭)為總站的路線:

  • 中巴 1 跑馬地;1960年遷往急庇利街
  • 中巴 2 太古東閘;1962年遷往急庇利街
  • 中巴 3 大學堂;1960年改為急庇利街來往蒲飛路,1997年停辦
  • 中巴 3A 摩星嶺;1972遷往中環總站
  • 中巴 4 瑪麗醫院;1972遷往中環總站
  • 中巴 4「特別快車」 華富;1972遷往中環總站
  • 中巴 5 大坑;1946年日佔後臨時短途服務;遷往水坑口
  • 中巴 6 赤柱;1972遷往中環總站
  • 中巴 6A(第一代) 淺水灣;1972年遷往中環總站,1978年更改編號為61,2008年停辦
  • 中巴 7 香港仔;1972年遷往中環總站
  • 中巴 7B 黃竹坑新邨;1972年遷往中環總站,1975年更改編號為71
  • 中巴 12 羅便臣道;1972年遷往中環總站
  • 中巴 12A 麥當奴道;1972年遷往中環總站
  • 中巴 15 山頂;1972年遷往中環總站
  • 中巴 17(第二代) 淺水灣;1967年停辦
  • 中巴 24(第一代) 香港仔;1966年停辦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荃灣(運輸大樓)

荃灣(運輸大樓)巴士總站於1983年啟用,配合荃灣居民對渡輪服務的需求,與多層停車場、私家車上落客區、的士站、「新荃灣碼頭」巴士總站與專綫小巴總站,以及新落成的荃灣渡輪碼頭一併啟用。隨著1982年地鐵荃灣線通車,加上1997年城巴930線開辦,令渡輪乘客大幅減少,荃灣運輸大樓人流亦大減。2003年西鐵(屯馬線)通車,原以荃灣運輸大樓為總站的路線,全部改往荃灣西站,令荃灣運輸大樓改為專線小巴總站。2013年,為配合荃灣西站上蓋物業「城畔」發展工程,荃灣運輸大樓永久封閉,原使用此站的專綫小巴路線悉數遷往如心廣場總站或對出大河道停車灣。

曾以荃灣(運輸大樓)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31 石籬;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
  • 九巴 32A 象山;1988年停辦
  • 九巴 32B 象山;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
  • 九巴 32R 城門水塘;1987年停辦
  • 九巴 34A 葵盛(東);1988年停辦
  • 九巴 34B 深井(馬灣碼頭);1994年遷往荃灣碼頭,1996年改為全空調服務,並更改編號為234B
  • 九巴 35 石蔭;1991年停辦
  • 九巴 36 梨木樹;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
  • 九巴 39A 荃威花園;2003年改為循環來往荃灣西站
  • 九巴 39M 荃威花園;1984年遷往荃灣站
  • 九巴 40 麗港城;2000年遷往荃灣(如心廣場)
  • 九巴 43 長康;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
  • 九巴 43B 長青;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
  • 九巴 43X 耀安;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
  • 九巴 45X 秦石;1991年停辦
  • 九巴 46A 麗瑤;1994年停辦
  • 九巴 48 禾輋;1990年停辦
  • 九巴 48A 秦石;1990年停辦
  • 九巴 48P(第一代) 顯徑;1990年停辦
  • 九巴 48X 禾輋;1991年延長至荃灣西約
  • 九巴 51 錦田;2000年遷往荃灣(如心廣場)
  • 九巴 51P 錦田(石崗泳池)→;1998年路線停辦
  • 九巴 53 元朗(東);2000年遷往荃灣(如心廣場)
  • 九巴 73X 富善邨;2000年遷往荃灣(如心廣場)
  • 九巴 234A 浪翠園;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
  • 九巴 234B 浪翠園;2001年遷往荃灣(如心廣場)
  • 九巴 248P 駿景園→;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2013年停辦
  • 九巴 273P 太和→;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
  • 九巴 278X 上水;2000年遷往荃灣(如心廣場)
  • 城巴 930 金鐘(東);2003年遷往荃灣西站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荃灣碼頭

荃灣碼頭巴士總站於1966年啟用,建於現有灣景廣場與荃灣大會堂廣場的土地,當時荃灣渡輪碼頭就在巴士總站對出海邊,巴士總站初期稱為「荃灣中約」,1968年初才改為「荃灣碼頭」。1983年,荃灣運輸大樓巴士總站啟用,總站亦稱為荃灣碼頭,而舊總站運作依舊,名稱亦沒有更改,因此新舊「荃灣碼頭巴士總站」並存一段長時間。2000年荃灣(如心廣場)巴士總站啟用,33A線遷往如心廣場,234A及234B線則遷往荃灣運輸大樓,此站正式成為歷史。

曾以荃灣碼頭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30 佐敦道碼頭;1983年延長至柴灣角(西)
  • 九巴 31 石籬;1983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32A(第一代) 老圍;1982年停辦
  • 九巴 32B 象山;1983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32R 城門水塘;1985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1987年停辦
  • 九巴 33(第一代) 深水埗碼頭;1991年停辦
  • 九巴 33A 奧運站;2000年遷往荃灣(如心廣場)
  • 九巴 34 葵盛(中);1978年延長至荃灣西約
  • 九巴 34A 葵盛(東);1983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1988年停辦
  • 九巴 34B 浪翠園;1996年改為全空調服務,並更改編號為234B
  • 九巴 35 石蔭;1983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1991年停辦
  • 九巴 36 梨木樹;1983年改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39B 荃威花園;1982年停辦
  • 九巴 39M 荃威花園;1983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40 觀塘碼頭;1984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40M(第一代) 石硤尾站;1982年停辦
  • 九巴 43 長青;1983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45A 麗瑤;1980年停辦
  • 九巴 46A 麗瑤;1983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46B 荔景山;1981年延長至柴灣角(西)
  • 九巴 48 禾輋;1984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1990年停辦
  • 九巴 48A 秦石;1984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1990年停辦
  • 九巴 52 屯門碼頭;1984年延長至長沙灣(長順街)
  • 九巴 52A 大興;1978年停辦
  • 九巴 53 元朗(東);1994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64M 天耀;1998年縮短至荃灣站,2004年停辦
  • 九巴 73X 富善邨;1994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234A 浪翠園;2000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九巴 234B 浪翠園;2000年遷往荃灣(運輸大樓)
  • 龍運 E31 東涌市中心;1998年延長至荃灣(愉景新城)
  • 龍運 N31 東涌市中心;1998年延長至荃灣(愉景新城)
  • 龍運 X31 青嶼幹線;1997年停辦

昔日巴士路線巡禮 - 蝴蝶邨

蝴蝶邨巴士總站於1982年啟用,為該區首個巴士總站。1988年位於海翠花園基座的屯門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原有以蝴蝶邨為總站的巴士路線遷至該處,而蝴蝶邨巴士總站也隨之而停用並改建啟豐園。

曾以蝴蝶邨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59 大興;1988年遷往屯門碼頭,1989年停辦
  • 九巴 59A 長沙灣;1988年遷往屯門碼頭
  • 九巴 59B 兆康苑;1988年遷往屯門碼頭,同年配合輕鐵通車停辦
  • 九巴 59M 荃灣站;1988年遷往屯門碼頭
  • 九巴 59S 旺角(西洋菜南街);1988年遷往屯門碼頭,2015年停辦
  • 九巴 61A 元朗(東);1988年遷往屯門碼頭,同年配合輕鐵通車停辦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元朗(東)

元朗(東)巴士總站於1988年啟用,配合輕鐵通車,取代元朗(鳳翔路)總站,是昔日元朗市中心主要巴士總站之一。2016年,因應元朗站物業發展項目前期工程展開,元朗(東)巴士總站分階段封閉拆卸。

曾以元朗(東)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53 荃灣西站;2017年遷往元朗站
  • 九巴 61A 屯門碼頭;1988年停辦
  • 九巴 63 友愛(南);1988年停辦
  • 九鐵 63A 良田;1988年停辦
  • 九巴 63M 青衣站;2004年停辦
  • 九巴 68(第一代) 深水埗(欽州街);1998年停辦
  • 九巴 68X 佐敦(匯翔道);2007年延長至洪水橋(洪元路)
  • 九巴 268B(第一代) → 尖沙咀碼頭;1998年停辦
  • 九鐵 654 天耀;1993年停辦
  • 九鐵 656 大棠;1991年遷往元朗工業邨
  • 九鐵 916R 上水火車站;1997年停辦
  • 九鐵 A71 天瑞;2002年停辦
  • 港鐵 K65 流浮山;2017年遷往元朗站
  • 港鐵 K74 天瑞;2017年延長至凹頭
  • 龍運 N30 東涌站;2017年遷往元朗站
  • 龍運 N30S 東涌站;2017年遷往元朗站
  • 九巴 N68 佐敦道碼頭→;1998年延長至天水圍市中心,2021年停辦
  • 九巴 N268(第一代) 荃灣地鐵站 →;1998年延長至天水圍市中心,2000年停辦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上水總站(第一代)

上水巴士總站(第一代)於1983年啟用,是昔日北區其中一個主要巴士總站,1995年配合上水廣場地下的室內巴士總站啟用,上水巴士總站(第一代)停用,現址為上水單車匯合中心。

曾以上水總站(第一代)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60P 屯門市中心;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1999年停辦
  • 九巴 70 佐敦道碼頭;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2008年停辦
  • 九巴 70K 華明;1993年改為循環來往上水站
  • 九巴 70P 觀塘(翠屏道);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2003年停辦
  • 九巴 70R 羅湖;1984年停辦
  • 九巴 70X 觀塘(翠屏道);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2013年停辦
  • 九巴 71X 長沙灣(甘泉街);1991年停辦
  • 九巴 73K 文錦渡;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
  • 九巴 76K 元朗(西);1995年延長至華明
  • 九巴 77K 元朗(西);1987年延長至祥華
  • 九巴 78K 沙頭角;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
  • 九巴 79K 打鼓嶺;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
  • 九巴 276 天水圍市中心;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
  • 九巴 276P 天水圍市中心;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
  • 九巴 373 上環;1995年遷往上水廣場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沙田墟

沙田墟巴士總站於1976年6月1日啟用,,是昔日沙田墟其中一個主要巴士總站,後因九廣鐵路電氣化列車全線貫通,於1984年封閉並拆卸,現址為沙田街市露天停車場。

曾以沙田墟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48 荃灣碼頭;1983年延長至禾輋,1990年停辦
  • 九巴 69K(第一代) 彩園;1982年遷往沙田站,1983年停辦
  • 九巴 70M 九龍塘站;1982年延長至穗禾苑,1987年更改編號為80M
  • 九巴 71 佐敦道碼頭;1982年延長至禾輋,1987年更改編號為81
  • 九巴 81(第一代) 新田圍;1981年停辦
  • 九巴 84 穗禾苑;1982年停辦
  • 九巴 88(第一代) 小瀝源;1982年停辦
  • 九巴 88A 顯田;1982年停辦
  • 九巴、中巴 170 華富(中);1984年遷往沙田站
  • 九巴 888 沙田馬場;1984年遷往沙田站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黃大仙總站(第一代)

黃大仙總站舊稱「竹園總站」於1968年啟用,並於1985年5月31日易名為「黃大仙巴士總站」,以免跟1984年入伙的竹園邨混淆。1989年,黃大仙總站關閉,由新停車場大樓底層新總站取代,現址為私人住宅現崇山。

曾以黃大仙總站(第一代)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3A 慈雲山;1990年遷往竹園邨,1995年停辦
  • 九巴 6B 美孚;1989年遷往黃大仙總站(新),1996年停辦
  • 九巴 11 佐敦道碼頭;1989年遷往黃大仙總站(新)
  • 九巴 91R(第一代) 清水灣;1989年遷往黃大仙總站(新),1992年9月後沒有再派車行走,直至1999年停辦
  • 九巴、中巴 106 柴灣;1989年遷往黃大仙總站(新)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觀塘(月華街)

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於1979年啟用,以容納原本在裕民坊泊街的巴士路線。2009年,受觀塘市中心重建影響,月華街巴士總站須永久關閉,並改建為觀塘社區健康中心及上蓋住宅項目「觀月‧樺峯」。

曾以觀塘(月華街)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3D 慈雲山(中);2009年遷回觀塘(裕民坊)
  • 九巴 3P(第一代)鳳德道開出;1995年停辦
  • 九巴 6E 長沙灣(甘泉街);1991年停辦
  • 九巴 16M 藍田(康華苑);2009年遷往觀塘站
  • 九巴 17 愛民;2009年遷回觀塘(裕民坊)
  • 九巴 19A 功樂道;1994年停辦
  • 九巴 26M 彩虹站;2009年改為循環來往彩虹至觀塘
  • 九巴 38 葵盛(東);1985年遷往觀塘(裕民坊)
  • 九巴 89 瀝源;2009年遷往觀塘站
  • 九巴 89A 圓洲角;1986年遷往觀塘碼頭,1991年停辦
  • 九巴 89X 沙田站;2009年遷往觀塘站
  • 九巴 211 尖沙咀;1982年停辦
  • 九巴 217P 愛民;2002年停辦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觀塘(裕民坊/仁愛圍)

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於1971年10月19日啟用,成為觀塘市中心最大型和人流最暢旺的巴士總站。2014年,受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影響,觀塘(裕民坊)總站開閉,由新設的裕民坊臨時巴士總站取代,現址為住宅物業項目「凱滙」。在此站運作期間,「觀塘(裕民坊)」為對此站最普遍的稱呼。然而,政府傾向以仁愛圍命名此站,因此曾出現的稱號包括「觀塘(仁愛圍)公共運輸交匯處」、「仁愛圍巴士總站」等;當年141線在此駐站時亦曾使用「觀塘(仁愛圍)」名稱,造成與其他路線同站不同名的情況,惟該線撤離此站後,「觀塘(仁愛圍)」一名只在專綫小巴的資料中出現。

曾以觀塘(裕民坊)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3D 慈雲山(中);1982年遷往至觀塘(月華街),2009年遷回觀塘(裕民坊),2014年遷往裕民坊臨時總站
  • 九巴 6E 長沙灣(甘泉街);1985年遷往觀塘(月華街),1991年停辦
  • 九巴 14A 油塘(高超道);1993年停辦
  • 九巴 14C 鯉魚門(三家村碼頭);2009年改為循環線,2013年停辦
  • 九巴 15C 藍田(南);1987年改為循環線,1994年停辦
  • 九巴 17 愛民;1982年遷往觀塘(月華街),2009年遷回觀塘(裕民坊),2014年遷往裕民坊臨時總站
  • 九巴 38 葵盛(東);1982年遷往觀塘(月華街)
  • 九巴 89B 沙田圍;2009年延長至觀塘站
  • 九巴 98A 坑口;2001年改為循環來往牛頭角站
  • 九巴 211(第一代) 尖沙咀;1979年遷往觀塘(月華街),1982年停辦
  • 九巴、新巴 101 堅尼地城;2014年遷往裕民坊臨時總站
  • 九巴、新巴 101X 堅尼地城;2014年遷往裕民坊臨時總站
  • 九巴、中巴 141 中環(港澳碼頭),1993年改由啟業開出,經東區海底隧道,並更改編號為641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深水埗碼頭

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於1978年啟用,曾是九龍其中一個重要巴士總站,取代位於北河街的第一代深水埗碼頭,巴士路線主要來往屯門、元朗、荃灣及葵涌,為乘客提供往中環渡輪航線的接駁服務。1990年代,受機場核心計劃中的西九龍填海工程影響,深水埗碼頭於1992年6月1日停用並拆卸,但巴士總站仍繼續運作直至1999年停用為止,現止為富昌邨及「深水埗南昌邨」巴士站,給前往西九龍中心巴士總站的巴士路線掉頭之用,而當時碼頭總站之出入口和第一條車坑仍然予以保留

曾以深水埗碼頭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2A 牛頭角;1967年延長至蘇屋
  • 九巴 2B(第二代) 九龍城碼頭;1976年停辦
  • 九巴 2B(第四代) 白田;1980年改往石硤尾,同年停辦
  • 九巴 2F(第一代) 大窩坪;1967年停辦
  • 九巴 4 佐敦道碼頭;1970年延長至長沙灣,1983年停辦
  • 九巴 12 中港碼頭;1999年遷往深水埗(東京街)
  • 九巴 12A(曾更改編號為12K) 黃埔花園;1999年遷往深水埗(東京街)
  • 九巴 12K 九龍車站(紅磡站);1984年編號改回12A
  • 九巴 18 愛民;1999年遷往深水埗(東京街)
  • 九巴 31B 石籬;1998年延長至大角咀
  • 九巴 33(第一代) 荃灣碼頭;1991年停辦
  • 九巴 33A(第二代) 中葵涌;1982年停辦
  • 九巴 33B(第一代) 葵興;1982年停辦
  • 九巴 33C 葵芳;1982年停辦
  • 九巴 35A 安蔭;1996年延長至尖沙咀(東)
  • 九巴 36A 梨木樹;1999年遷往深水埗(東京街)
  • 九巴 37A 葵盛(東);1982年停辦
  • 九巴 41A 長安;1995年延長至尖沙咀(東)
  • 九巴 44(特別班次) 青衣邨;1999年遷往深水埗(東京街),同年停辦
  • 九巴 44B 長青;1990年延長至佐敦道碼頭,並更改編號為42A
  • 九巴 46 麗瑤;1982年延長至大角咀碼頭
  • 九巴 52X 屯門市中心;1995年遷往深水埗(欽州街)
  • 九巴 59A 屯門碼頭;1995年遷往深水埗(欽州街)
  • 九巴 68A(第一代) 朗屏邨;1995年遷往深水埗(欽州街)
  • 九巴 72 大埔墟;1991年遷往大角咀碼頭
  • 九巴 212 黃埔花園;1999年遷往深水埗(東京街)
  • 九巴、中巴 114 中環(港澳碼頭);1997年改經西區海底隧道,並更改編號為914
  • 九巴、城巴 117 跑馬地(下);1995年遷往深水埗(欽州街)
  • 九巴、新巴 914 銅鑼灣(天后);1999年遷往深水埗(東京街)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大角咀碼頭

大角咀碼頭巴士總站於1972年啟用,取代旺角碼頭,是昔日九龍區重要交通總站之一。1990年代西九龍進行大型填海,碼頭於1992年停用並拆卸,巴士總站仍繼續運作,直至1995年停用,現址重建為滙豐中心和奧運站總站。

曾以大角咀碼頭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10 彩雲;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13D 中秀茂坪;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16 藍田(北);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18 愛民;1983年延長至美孚
  • 九巴 32 石圍角;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33A 荃灣碼頭;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37 葵盛;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42A(特別班次) 長亨;1995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1999年停辦
  • 九巴 43C 長康;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46 麗瑤;1991年延長至佐敦道碼頭
  • 九巴 51 元朗(西);1982年縮短荃灣站,並更改編號為51M
  • 九巴 66 大興;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2013年停辦
  • 九巴 66X 大興;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72 大埔墟(寶鄉街)/太和;1983年遷往深水埗碼頭,1991年遷回大角咀碼頭,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72B 大元/大埔中心;1991年停辦
  • 九巴 72X 大埔中心;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87 瀝源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2000年停辦
  • 九巴 87A 博康;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2014年停辦
  • 九巴 87B 新田圍;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 九巴 87P(第一代) 顯徑;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2001年停辦
  • 九巴 887 沙田馬場;1995年遷往大角咀臨時巴士總站

曾途經大角咀碼頭的路線:

  • 九巴 2E 九龍城碼頭至白田;來回程繞經大角咀碼頭總站,1982年改經大角咀道

昔日巴士總站巡禮 - 佐敦道碼頭

佐敦道碼頭巴士總站於1933年啟用,是昔日九龍區最具規模的巴士總站之一,當年多條九龍市區及新界路線都以佐敦道碼頭為總站,方便市民轉乘渡輪前往港島,但隨著1972年海底隧道通車及1980年代地鐵通車,令渡輪轉乘客大幅減少。1990年代西九龍大規模填海,佐敦道碼頭於1996年被拆卸,但巴士總站仍繼續運作,直至2003年停用為止,現止為柯士甸站上蓋住宅項目THE AUSTIN。

曾以佐敦道碼頭為總站的路線:

  • 九巴 2B 九龍城碼頭;1977年停辦
  • 九巴 3 鑽石山站;1996年停辦
  • 九巴 3E 慈雲山(惠華街);1992年改為全空調服務,並更改編號為203E
  • 九巴 3C 慈雲山(北);1989年延長至中港碼頭
  • 九巴 4(第一代) 九龍城;1934年停辦
  • 九巴 4(第三代) 長沙灣;1983年停辦
  • 九巴 4A 大坑東;1996年停辦
  • 九巴 8(第一代) 九龍塘;1938年延長至尖沙咀碼頭,1967年停辦
  • 九巴 8 尖沙咀碼頭;1999年改往九龍站
  • 九巴 10(第一代) 牛池灣;1941年停辦
  • 九巴 10(第二代) 尖沙咀碼頭;1967年停辦
  • 九巴 11 鑽石山站;1998年改往九龍站
  • 九巴 11A(第一代) 九龍城碼頭;1967年停辦
  • 九巴 12 荔枝角;1989年延長至中港碼頭
  • 九巴 13 彩虹;1995年停辦
  • 九巴 14(第一代) 彩虹;1966年停辦
  • 九巴 14(第二代) 油塘(高超道);1989年延長至中港碼頭
  • 九巴 14X(第一代) 油塘(高超道);1997年停辦
  • 九巴 15B(第一代) 沙田;1967年停辦
  • 九巴 16(第二代) 元朗;1973年更改編號為50
  • 九巴 19A(第四代) 上水;1973年編號改為70,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2008年停辦
  • 九巴 19B 沙田;1968年停辦
  • 九巴 20 愛民;1983年停辦
  • 九巴 26(第一代) 元朗(西);1973年縮短至大角咀碼頭,並更改編號為51
  • 九巴 30 荃威花園;1991年縮短至長沙灣
  • 九巴 36B 梨木樹;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 42A 長亨;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 46 麗瑤;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 50 元朗(東);1982年縮短至葵芳站,並更改編號為50M
  • 九巴 60X 屯門市中心;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 63X 天慈;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 68(第一代) 元朗(東);1987年遷往佐敦(廣東道),1998年停辦
  • 九巴 68X 元朗(東);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 69P(第一代) 天水圍市中心;2001年停辦
  • 九巴 69X 天瑞;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 70A 禾輋;1983年停辦
  • 九巴 70R(第一代) 大埔墟;1983年停辦
  • 九巴 71 沙田;1987年更改編號為81;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 95 翠林;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 98D 坑口(北);1995年遷往尖沙咀(東)
  • 九巴 203E 富山(瓊東街);1998年遷往九龍站
  • 九巴 270A 上水;2000年遷往九龍站
  • 九巴 296D 尚德;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 九巴、新巴 110 筲箕灣;2003年遷往佐敦(匯翔道)

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巴士路線「線王」列表


線王」是指路線直接、班次頻密、客量龐大的巴士路線。通常被稱為「線王」的路線大都是特快線,因為特快線以點對點形式行走,行車時間較快捷,因此深受乘客歡迎,亦令巴士公司獲得豐厚盈利。以下為一些巴士路線「線王」:

城巴2X 嘉亨灣 - 會展站
2X線於1999年7月2日開辦,當時由新巴營辦,來往筲箕灣至灣仔碼頭,途經西灣河、東區走廊及銅鑼灣。2001年3月4日東區總站遷往愛秩序灣,2006年3月26日東區總站遷回筲箕灣。2020年8月16日東區總站遷往嘉亨灣,2022年5月14日灣仔總站遷往會展站。2023年7月1日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改由城巴營辦。

2X線取道東區走廊(西灣河至興發街)直達銅鑼灣,走線非常直接,加上班次頻密,而且行車時間較港鐵快捷,因此客量十分不俗,無論任何時間都滿載乘客。

城巴8P 小西灣(藍灣半島) - 會展站
8P線於1998年9月1日開辦,當時由新巴營辦,來往小西灣至灣仔碼頭,途經柴灣、東區走廊及銅鑼灣,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為新巴入主港島後,首批全新開辦的路線之一,同年10月19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及全空調服務。2001年7月22日小西灣總站遷往藍灣半島,2022年5月14日灣仔總站遷往會展站。2023年7月1日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改由城巴營辦。

8P線取道東區走廊(柴灣站至興華街)直達銅鑼灣,走線較同樣往返銅鑼灣的8及8X線快捷,加上班次頻密,因此深受小西灣及柴灣區居民歡迎,不論任何時間都滿載乘客。

城巴23 北角碼頭 - 蒲飛路
23線於1965年4月11日開辦,當時由中巴營辦,來往北角碼頭至蒲飛路,途經炮台山、銅鑼灣、灣仔、金鐘、半山區及香港大學。1993年10月2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月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營辦。2000年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23年7月1日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改由城巴營辦。

23線為中半山區的主要路線,雖然部份服務範圍與40、40M等路線,以及港鐵重叠,但由於沿途流水客甚高,加上直達金鐘、灣仔、銅鑼灣及北角等港島北岸地帶,因此客量十分不俗。

城巴720 嘉亨灣 - 中環(港澳碼頭)
720線於1984年6月8日由開辦,當時由中巴營辦,來往筲箕灣至中環(域多利皇后街),途經西灣河、東區走廊、灣仔及金鐘,只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以及星期六下午行走,以配合東區走廊(太古城至興發街)通車。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營辦。1999年3月29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及全空調服務,並於繁忙時間以外繞經太古城。2004年2月23日中環總站延長至港澳碼頭,2006年6月24日東區總站遷往嘉亨灣。2023年7月1日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改由城巴營辦。

720線取道東區走廊(太古城至維園道)直達港島北岸商業區,走線較同樣往返嘉亨灣至中環(港澳碼頭)的2號線,以及港鐵快捷,加上班次頻密,因此深受筲箕灣、西灣河及太古城居民歡迎。
城巴788 小西灣(藍灣半島) - 中環(港澳碼頭)
788線於1993年8月2日開辦,當時由中巴營辦,來往小西灣至中環(永和街),途經柴灣(東)、翠灣邨、東區走廊及灣仔,只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以配合東區走廊全線通車及小西灣人口增長。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城巴營辦,同時提升為全空調服務,同年10月 19日中環總站遷往港澳碼頭,同時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2001年7月22日小西灣總站遷往藍灣半島。

788線取道東區走廊(永泰道至維園道),走線較取道柴灣斜往返港島北岸商業區的780線直接,加上班次頻密,因此客量非常龐大,繁忙時間兩邊方向都滿載乘客。

九巴3D 慈雲山(中) - 觀塘(裕民坊)
3D線於1970年1月3日開辦,當時來往慈雲山(北)至觀塘(裕民坊),途經富山、彩虹及九龍灣,1982年7月24日觀塘總站遷往月華街。1997年5月19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同年11月9日慈雲山總站遷往慈雲山(中)。2009年7月19日觀塘總站遷回裕民坊,以配合月華街總站重建。2011年9月8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21年4月2日觀塘總站遷往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3D線取道斧山道及觀塘道,較取道九龍灣商貿區及觀塘商貿區的15A線快捷,加上班次頻密,因此深受慈雲山居民歡迎,繁忙時間更班班滿座。

九巴213M 安泰 - 藍田站(循環線)
213M線於2016年6月4日開辦,當時循環來往安達至藍田站,途經寶達及秀茂坪(秀暉樓)。2017年6月29日總站由安達延長至安泰,以配合安泰邨入伙。

213M線為安達臣區唯一一條全日港鐵接駁路線,加上取道將軍澳道直達藍田站,路線非常直接,而且班次相當頻密,因此客量非常不俗。
九巴215X 藍田(廣田邨) - 九龍站
215X線於1995年5月22日開辦,當時來往藍田(廣田邨)至佐敦道(廣東道),途經德田、啟田、藍田站、觀塘、九龍灣商貿區(只限回程)、啟德隧道及尖沙咀,以取代同日停辦的15X線(第一代)。1998年6月22日總站由佐敦道(廣東道)遷往九龍站,以配合地鐵東涌線通車。

215X線取道啟德隧道及東九龍走廊直達尖沙咀,較港鐵及流水線1A線快捷,加上班次頻密,因此客量十分不俗,繁忙時間更班班滿座。

九巴35A 安蔭 - 尖沙咀(東)
35A線於1970年6月15日開辦,當時來往石蔭至深水埗碼頭,途經葵涌道、美孚及長沙灣。1994年3月11日北葵涌總站遷往安蔭,以配合安蔭邨第一期入伙。

35A線開辦初期往返深水埗碼頭,主要方便北葵涌居民前往長沙灣工業區上班,以及深水埗碼頭接駁渡輪,但除著工業式微,加上受到地鐵荃灣線通車影響,令渡輪轉乘客大幅減少,而且石蔭邨於1990年代初重建,使人口大幅下降,因此客量因而減少。1990年代中期,石蔭邨及安蔭邨重建完成,人口逐漸上升,對外交通需求大增,因此35A線於1996年5月19日延長九龍總站至尖沙咀(東),並改經青山公路(葵涌段)及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2年4月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35A線自改道後,因直達九龍市區心臟地帶,故此客量大幅急升,繁忙時間班班頂閘,更需要增設特快線35X疏導客量。
九巴38 葵盛(東) - 平田
38線於1975年12月23日開辦,當時來往葵盛(東)至觀塘(裕民坊),途經葵興、石籬、華員邨、黃大仙、彩虹及九龍灣,是首條取道龍翔道及呈祥道往返荃葵青及九龍東的路線。1982年7月24日觀塘總站遷往裕民坊,1985年8月27日觀塘總站遷回裕民坊,以便增派12米巴士行走。1990年5月29日總站由觀塘(裕民坊)延長至藍田站,1997年4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3年7月6日藍田總站延長至平田,2012年3月2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雖然葵涌一帶已有40線提供往返東九龍之服務,但當時40線取道九龍市區路段,而38線則取道較快的呈祥道及龍翔道,加上深入葵盛及石籬等遠離葵涌道的屋邨,而且葵涌及九龍東為大型工業區,因此兩邊都滿載乘客,即使及後地鐵通車,但鐵路因需要轉車緣故,所以38線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九巴41A 長安 - 尖沙咀(東)
41A線於1988年9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長安至深水埗碼頭,途經青荃橋、美孚及長沙灣。1990年5月29日來回程改經楓樹窩路、青衣碼頭及青衣大橋。

41A線開辦初期由於並未深入九龍市區心臟地帶,所以客量並不多,直至1995年11月5日延長九龍總站至尖沙咀(東),同時增設空調巴士服務,客量才開始上升。不過,延長至尖沙咀後,行車時間亦隨之增加,因此當地鐵東涌線通車後,部份乘客改乘鐵路,引致41A線的客量有下跌,但因深入九龍市區心臟地帶,故此仍有一定客量。2012年3月2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4年8月25日來回程改經西九龍走廊直達油尖旺區,不經美孚及長沙灣道,是次改動使行車時間因而大幅縮減,因此客量再次上升。
九巴42A 長亨 - 西九龍站
42A線前身為44B線,於1985年8月25日開辦,當時來往長青至深水埗碼頭,途經美孚及長沙灣,1987年12月7日更改編號為43D。1990年4月23日更改編號為42A,同時改為來往青欣至佐敦道碼頭。1991年1月6日青衣總站縮短至長亨,以配合長亨總站啟用。1996年2月1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7年5月12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8年9月16日九龍總站遷往西九龍站。

42A線是青衣南唯一全日往返九龍市區的路線,由於直達九龍市區心臟地帶,加上班次頻密,因此深受青衣南居民歡迎。

九巴42C 長亨 - 藍田站
42C線於1991年1月6日開辦,來往長亨至藍田站,途經長康、長青、翠怡花園、青衣邨、長安、荃灣(荃富街)、大窩口、石籬、華員邨、黃大仙、彩虹及九龍灣,是繼38線後,第二條取道龍翔道及呈祥道往返荃葵青及九龍東的路線。1996年2月26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12年2月6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42C線是少數同時服務青衣南及青衣北的路線,雖然於青衣區內走線迂迴,但能深入青衣各屋苑及直達九龍東心臟地帶,客量因此有增無減。

九巴46X 顯徑 - 美孚
46X線於1990年4月20日開辦,當時來往秦石至荔景(南),途經隆亨、顯徑、大圍、美林、城門隧道、梨木樹、北葵涌及葵芳,以配合城門隧道通車,並取代同日停辦的48A線。1991年5月26日改為來往顯徑至美孚,同時不再繞經北葵涌,2001年2月2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46X線是大圍區唯一一條全日服務,以及以九龍為總站的城門隧道路線,由於大圍一帶往返葵涌及荃灣需求甚大,客量亦因而有增無減,繁忙時間更需增設46P及46S線疏導客量。

九巴47X 秦石 - 葵盛(東)
47X線於1990年4月20日開辦,當時來往禾輋至葵盛(東),途經瀝源、沙田市中心、沙角街、大圍、城門隧道、梨木樹及葵芳,以配合城門隧道通車,並取代同日停辦的48線,同年6月1日來回程不再繞經大圍。1991年5月26日沙田總站遷往秦石,同時來回程不經沙田市中心及源禾路,同年6月5日恢復繞經沙田市中心,2001年6月10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47X線由於直達沙田及葵涌心臟地帶,加上往返兩區需求甚高,因此客量不斷上升,繁忙時間更班班頂閘。

九巴48X 禾輋 - 灣景花園
48X線於1990年4月20日開辦,當時來往禾輋至荃灣碼頭,途經瀝源、沙田市中心、沙角街、大圍、城門隧道、梨木樹、大窩口及荃灣市中心,以配合城門隧道通車,並取代同日停辦的48線,同年6月1日來回程不再繞經大圍。1991年5月26日荃灣總站延長至荃灣西約,同時來回程不經沙角街。1992年10月5日荃灣總站遷往灣景花園,2000年10月29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48X線由於直達沙田及荃灣心臟地帶,加上往返兩區需求甚高,因此客量不斷上升,繁體時間更班班滿座。

九巴49X 廣源 - 青衣碼頭
49X線於1990年10月28日開辦,來往廣源至青衣碼頭,途經圓洲角、沙田第一城、沙田圍、城門隧道、荃灣、長安及青衣邨,是青衣區唯一一條全日服務的城門隧道路線,同年12月15日來回程繞經沙田市中心,2001年5月6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49X線取道象鼻山路直達荃灣,路線非常直接,但往返青衣較為迂迴,然而由於沙田往荃灣需求極高,因此客量相當龐大,繁忙時間更班班滿座。
九巴58M 良景 - 葵芳站
58M線於1988年7月16日開辦,來往良景至葵芳站,途經田景、建生、新墟、屯門市中心、荃灣及大窩口。

早期,屯門對外路線並不多,因此大部份居民需乘搭58M線前往荃灣或葵芳轉乘地鐵,客量因而非常龐大,然而隨著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地鐵轉乘客逐漸減少,但因直達荃灣及葵涌緣故,加上班次頻密,故此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九巴58X 良景 - 旺角(東)站
58X線於1990年3月12日開辦,來往良景至旺角(東)站,途經田景、建生、新墟、屯門市中心、美孚、長沙灣及深水埗,當時只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及假日上午至黃昏行走。1991年1月25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同時於66X線服務時間以外繞經大興及山景,不經紅橋及屯門市中心,同年9月9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3年12月15日因應66X線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所以班次均途經新墟及屯門市中心,2001年9月30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58M線為良田區一帶及屯門市中心主要對外路線,由於走線直接,加上班次頻密,而且深入屯門及九龍市區心臟地帶,因此客量十分不俗。
九巴59M 屯門碼頭 - 荃灣站
59M線於1983年9月25日開辦,當時來往蝴蝶邨至荃灣站,途經湖景邨、蝴蝶邨、屯門工業區及屯門市中心。1986年1月20日改經皇珠路往返屯門公路,不經屯門工業區及屯門市中心,1988年7月16日屯門總站遷往屯門碼頭。1993年10月1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3年1月18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2年12月26日往荃灣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2013年7月27日往屯門方向增停屯門公路轉車站。

早期,屯門區對外路線並不多,因此大部份居民需乘搭59M線前往荃灣轉乘地鐵,客量因而非常龐大,然而隨著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地鐵轉乘客逐漸減少,但因直達荃灣市中心緣故,加上班次頻密,故此客量仍然有增無減。
九巴59X 屯門碼頭 - 旺角(東)站
59X線於1988年9月18日開辦,來往屯門碼頭至旺角(東)站,途經湖景邨、美孚、長沙灣及深水埗。1991年7月15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1年9月30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13年10月5日來回程加停屯門公路轉車站。

59X線由於取道荃灣路直達九龍市區,所以較同樣往返屯門碼頭至九龍市區的59A線快捷,加上班次頻密,而且深入九龍市區心臟地帶,客量因而大分不俗,更因此取代59A線,成為屯門碼頭區往返九龍市區的主要對外路線。

九巴68M 元朗(西) - 荃灣站
68M線於1982年10月18日開辦,來往元朗(西)至荃灣站,當時途經元朗大馬路、洪水橋、藍地、新墟及屯門市中心,1992年4月27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5月26日因應大欖隧道通車,來回程改經該隧道,並改為來往朗屏至葵盛圍,同時提升為全空調服務,同年6月14日改回來往元朗(西)至荃灣站。

早期,元朗市對外路線並不多,因此大部份居民需乘搭68M線前往荃灣轉乘地鐵,客量因而非常龐大,然而隨著多條對外路線相繼開辦,地鐵轉乘客逐漸減少,但因直達荃灣市中心緣故,加上班次頻密,所以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九巴68X 洪福邨 - 旺角(柏景灣)
68X線於1987年1月5日開辦,當時來往元朗(東)至佐敦道碼頭,途經元朗大馬路、洪水橋、藍地、新墟、屯門市中心、美孚、長沙灣、深水埗、旺角及油麻地,為元朗市中心首條特快線,1990年12月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8年5月26日因應大欖隧道通車,來回程改經該隧道,並提升至全空調服務。

68X線取道荃灣路直達九龍,不經荃灣及葵涌,因此較同樣往返元朗至九龍市區的68線(第一代)快捷,故此深受元朗區居民歡迎,更取代68線成為元朗區往返九龍市區的主要路線。除著元朗市的人口不斷上升,加上洪福邨入伙,單靠68X線難以應付需求,因此於2015年6月6日改為來往洪福邨至旺角(柏景灣),而原有旺角至佐敦之服務,則由268X線於同日起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取代。
九巴73X 富善 - 荃灣(如心廣場)
73X線於1987年4月7日開辦,當時來往富善至荃灣碼頭,途經大埔中心、大埔墟、廣福、獅子山隧道、青山公路(葵涌段)、大窩口及荃灣市中心。1990年4月20日因應城門隧道通車,來回程改經該隧道、和宜合道及昌榮路。2000年3月19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如心廣場),同年9月17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3X線是大埔區唯一全日服務的城門隧道路線,由於走線直接,加上深入大埔及荃灣深臟地帶,因此客量相當不俗。

九巴74X 大埔中心 - 觀塘碼頭
74X線於1985年9月26日開辦,來往大埔中心至觀塘碼頭,途經大埔墟、廣福、獅子山隧道、黃大仙、彩虹及九龍灣,以配合吐露港公路通車。1991年6月27日因應大老山隧道通車,來回程改經該隧道,不經黃大仙及獅子山隧道,而原有大埔往返黃大仙之服務,則由同日改經大老山隧道的75X線取代,同年8月12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6年10月25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74X線取道吐露港公路及大老山隧道往返大埔及九龍東,走線非常直接,而且班次相當頻密,因此客量相當龐大,繁忙時間更需要增設74P、274X等路線疏導客量。

九巴87D 錦英苑 - 紅磡站
87D線於1993年8月16日開辦,當時由錦英苑開往紅磡站,途經利安、馬鞍山市中心、恆耀、亞公角、濱景花園、沙田第一城、獅子山隧道、九龍塘、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行走,是第二條馬鞍山區來往油尖旺區的路線,同年12月20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1994年7月4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2003年4月19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87D線走線深入馬鞍山市中心,以及旺角、尖沙咀等九龍市區心臟地帶,加上取道沙田路直達獅子山隧道,因此客量相當龐大,繁忙時間更需增設特別班次疏導客量,即使港鐵屯馬線通車,但對87D線的影響只是很微,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九巴89D 烏溪沙站 - 藍田站
89D線於1993年10月11日開辦,當時由利安開往藍田站,途經錦英苑、馬鞍山市中心、恆耀、亞公角、大老山隧道、彩虹、九龍灣及觀塘,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行走,全以空調巴士行走,是第二條由馬鞍山區來往九龍東的路線。1994年5月16日提升為平日繁忙時間雙向服務,因應當時空調巴士不足,因此加入非空調巴士行走。1995年1月16日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同時於83X線服務時間以外繞經廣源及黃泥頭,1997年10月20日恢復全空調服務。2004年12月18日馬鞍山總站遷往烏溪沙站,2017年12月9日因應83X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所有班次不再繞經廣源及黃泥頭。

89D線走線深入馬鞍山市中心,並取道大老山公路直達大老山隧道,較同樣往返馬鞍山及九龍東的89C線直接,因此深受馬鞍山居民歡迎,繁忙時間更需要增設89P線疏導客量。
九巴98D 坑口(北) - 尖沙咀(東)
98D線前身為298P線(第一代),於1991年8月5日開辦,由坑口(北)開往尖沙咀,途經寶林、將軍澳隧道、啟德隧道及佐敦。1992年8月3日提升為平日全日雙向服務,並更改編號為98D,同時九龍總站遷往佐敦道碼頭。1993年2月8日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1995年11月5日九龍總站由佐敦道碼頭遷往尖沙咀(東)。

98D線取道觀塘繞道及啟德隧道直達佐敦及尖沙咀,路線非常直接,因此客量相當不俗,即使港鐵將軍澳線通車,但由於鐵路需多從轉車,故此鐵路通車對98D線的客量影響只是很微。

九巴260X 寶田 - 紅磡站
260X線於2000年8月27日開辦,當時來往寶田至九龍站,途經良田、大興、新墟、屯門市中心、佐敦及尖沙咀,以取代晨早巴士線258B及258C,2004年2月15日九龍總站遷往紅磡站。

260X線是屯門區首條全日直達尖沙咀的路線,由於取道3號幹線直達尖沙咀,走線非常直接,而且途經屯門區多個屋苑及屯門市中心,因此客量相當不俗,即使2009年港鐵西鐵線(屯馬線)延長至紅磡站,令屯門居民可選乘鐵路直達尖沙咀,但因部份屋苑遠離西鐵站,加上鐵路收費昂貴,所以仍然吸引居民選乘。

九巴268C 朗屏站 - 觀塘碼頭
268C線於2004年2月23日由269C線分拆出來,來往朗屏站至觀塘碼頭,途經元朗大馬路、大欖隧道、黃大仙、新蒲崗、彩虹、九龍灣及觀塘,當時只於平日早上及黃昏繁忙時間行走,以取代269C線於平日繁忙時間來往元朗市及九龍東之服務,同年8月15日的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

268C線取道大欖隧道及龍翔道直達東九龍,走線非常直接,而且深入元朗市及九龍東心臟地帶,因此客量相當龐大。

九巴268X 洪福邨 - 西九龍站
268X線於2014年9月13日開辦,當時來往洪水橋(洪元路)至佐敦(渡華路),途經元朗大馬路、大欖隧道、西九龍走廊、旺角、油麻地及佐敦,只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2015年6月6日改為來往洪福邨至佐敦(渡華路),並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以填補68X線於同日起縮短至旺角(柏景灣)後,原有洪水橋及元朗市往返旺角至佐敦一帶之空缺,2018年9月16日九龍總站遷往西九龍站。

268X線取道西九龍走廊直達旺角,行車時間非常快捷,加上深入九龍市區心臟地帶,因此客量十分不俗。

九巴276P 上水 - 天水圍站
276P線於1993年12月17日開辦,當時來往上水至天瑞,途經新田公路、元朗大馬路及天耀。2014年11月22日天水圍總站遷往天水圍站,2019年8月26日來回程改經洪福福邨。

雖然276P與276線的服務範圍及走線大致相同,惟267P線取道朗天路及不停博愛醫院,因此能避開博愛交匯處於繁忙時間之擠塞,所以大部份乘客都選乘276P線來往上水至元朗,客量亦因而不斷上升。

九巴277E 天平 - 藍田站
277E線於2013年8月24日開辦,來往天平至藍田站,途經上水、清河、大老山隧道、彩虹、九龍灣及觀塘,當時只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以取代同日因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而停辦的70X線,2014年9月27日提升至每天全日雙向服務。

277E線於北區的服務範圍,只得天平、上水及清河一帶,然後直接取道粉嶺公路及大老山隧道前往九龍東,走線非常直接,而行車時間亦較以前同樣往返北區至東九龍的70X線快捷,因此深受上水居民歡迎。

九巴277X 聯和墟 - 藍田站
277X線於2003年7月19日開辦,當時來往聯和墟至平田,途經祥華、粉嶺南、大老山隧道、彩虹、九龍灣及觀塘,為北區第二條往返東九龍的特快路線。2013年8月24日因應70X線停辦,九龍總站縮短至藍田站。

277X線取道粉嶺公路及大老山隧道直達九龍東,走線非常直接,而行車時間亦較70X線(已停辦)快捷,因此令北區居民紛紛改乘,引致70X線客量大幅下降,最終70X線於2013年8月24日配合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而停辦,由277X及277E線全面取代。

九巴 & 城巴102 美孚 - 筲箕灣
102線於1972年8月5日開辦,當時由九巴及中巴聯營,來往美孚至筲箕灣,途經長沙灣、深水埗、旺角、油麻地、海底隧道、銅鑼灣、炮台山、北角、鰂魚涌、西灣河及愛秩序灣,以配合海底隧道通車,為首批開辦的海底隧道過海路線之一。1975年2月1日因應112線開辦,往筲箕灣方向改經告士打道及高士威道,往美孚方向則改經興發街及維園道。1991年12月8日九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行走,1994年中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行走。1998年1月26日九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同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九巴及城巴聯營,同時城巴班次提供為全空調服務。2001年3月4日港島總站遷往愛秩序灣,2006年3月26日港島總站遷回筲箕灣。

102線途經九龍市區及港島東心臟地帶,因此客量十分不俗,即使地鐵通車,所服務範圍為鐵路覆蓋地區,但因勝在班次頻密,而且沿線人流繁多,故此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九巴 & 城巴112 蘇屋 - 北角(百福道)
112線於1973年10月1日開辦,當時由九巴及中巴聯營,來往旺角至銅鑼灣(裁判司署),途經油麻地及海底隧道。1975年2月1日改為來往蘇屋至北角(百福道),以代102線服務銅鑼灣一帶。1991年11月11日九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行走,1995年11月6日九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九巴及新巴聯營,2000年新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23年7月1日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改由九巴及城巴聯營。

112線除了蘇屋邨一帶外,其他所服務範圍為鐵路所覆蓋的地區,但因勝在班次頻密,加上深入銅鑼灣及九龍西心臟地帶,因此客量十分不俗。
九巴 & 城巴116 慈雲山(中) - 鰂魚涌(祐民街)
116線於1978年3月16日開辦,當時由九巴及中巴聯營,來往慈雲山(北)至鰂魚涌,途經富山、新蒲崗、九龍城、土瓜灣、紅磡、海底隧道、銅鑼灣、炮台山及北角。1992年8月3日九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4年中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服務。1996年8月20日九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1997年11月9日慈雲山總站遷往慈雲山(中)。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九巴及新巴聯營,1999年新巴班次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23年7月1日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改由九巴及城巴聯營。

116線為慈雲山區唯一全日服務過海路線,由於慈雲山一帶不是鐵路覆蓋範圍,因此需求甚高,即使土瓜灣及紅磡一帶為鐵路所服務範圍,但因勝在班次頻密,而且深入銅鑼灣及港島東心臟地帶,故此客量有增無減。
九巴 & 城巴118 小西灣(藍灣半島) - 長沙灣(深旺道)
118線於1995年6月26日開辦,當時由城巴營辦,來往柴灣(東)至深水埗(欽州街),途經柴灣、柴灣斜、東區走廊、北角(只限回程)、海底隧道、油麻地及旺角,是城巴首條全新開辦的港島東的巴士路線,同年11月5日東區總站遷往小西灣,同年11月26日九巴加入營辦。2001年7月22日小西灣總站遷往藍灣半島,2013年12月28日往小西灣方向駛至維園道後,改為直上東區走廊,不經北角,2016年10月6日九龍總站遷往長沙灣(深旺道)。

118線為柴灣及小西灣區首條特快過海路線,取道東區走廊(筲箕灣至維園道)直達海底隧道,行車時間快捷,加上深入九龍市區心臟地帶,因此客量十分不俗。

九巴 & 城巴307 大埔中心 - 中環碼頭
307線於1991年8月12日開辦,當時由九巴及中巴聯營,由大埔中心開往中環街市,途經大埔墟、廣福、大老山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灣仔及金鐘,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行走。1992年5月18日港島總站延長至上環,1996年2月1日增設平日黃昏回程班次,途經海底隧道及獅子山隧道。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九巴及城巴聯營。2002年2月25日以試辦形式提升至平日全日服務,並以中環碼頭為總站,同年10月28日正式提升平日全日服務,同時回程改經東區海底隧道及大老山隧道。2003年6月30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成為唯一一條「3」字頭的全日服務的過海路線。

307線走線直接,加上班次頻密,而且大埔中心及大埔墟遠離鐵路站,即使收費較港鐵昂貴,但往返港島商業區需求甚高,因此客量依然有增無減。

九巴603 平田 - 中環碼頭
603線於1994年6月30日開辦,當時來往藍田(北)至中環(機利文街),途經藍田(碧雲道)、油塘、東區海底隧道、灣仔及金鐘(只限回程),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是藍田(碧雲道)及油塘一帶唯一的過海路線,亦是首條九巴獨營全日服務的東區海底隧道路線。1995年8月29日提升至平日繁忙時間雙向服務,並往藍田方向繞經銅鑼灣,1996年8月12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2003年6月1日中環總站遷往中環碼頭,同年7月6日藍田總站遷往平田。

603線取道東區走廊直達灣仔,走線非常直接,而且班次頻密,因此客量相當不俗,即使油塘一帶於2002年有地鐵提供前往港島區的服務,但因乘搭地鐵需要轉車,故此對603線的客量影響只是很微。

九巴 & 城巴681 馬鞍山市中心 - 中環(香港站)
681線於1995年12月6日開辦,由九巴及城巴聯營,當時來往馬鞍山市中心至中環碼頭,途經恆耀、大老山隧道、東區海底隧道、銅鑼灣(只限回程)、灣仔及金鐘,是馬鞍山區第二條全日服務的過海路線,2003年3月9日中環總站遷往中環(香港站)。

681線取道馬鞍山路及大老山公路直達大老山隧道,是唯一一條不經亞公角街的馬鞍山區全日路線,走線較其他途經大老山隧道的路線直接,加上於港島區取道東區走廊直達灣仔,因此行車時間較680線快捷,故此大數馬鞍山居民紛紛改乘681線前往港島北岸商業區,客量因而一直不俗。

城巴930X 荃灣(愉景新城) - 銅鑼灣(摩頓台)
930X線於2015年7月13日開辦,當時來往荃灣(愉景新城)至灣仔(北),途經荃灣市中心、西區海底隧道、中上環、金鐘及灣仔,只於星期一至五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2016年9月4日增設假日服務,2017年8月27日港島總站遷往銅鑼灣(摩頓台),2018年11月25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

930X線途經荃灣市中心後,取道荃灣路直達西區海底隧道往返港島,不經大窩口及葵涌,行車時間較930線快捷,加上環宇海灣入伙,客量因而不斷上升。

九巴960 建生 - 會展站
960線於1997年5月1日開辦,當時來往建生至灣仔碼頭,途經寶田、良田、大興、新墟、屯門市中心、西區海底隧道、中上環、金鐘及灣仔,以配合西區海底隧道通車。1998年6月15日來回程改經汀九橋及長青隧道,2022年5月14日灣仔總站遷往會展站。

960線為屯門區首條過海路線,由於途經屯門區多個屋苑及屯門市中心,加上直達港島商業區,定線非常直接,因此客量一直維持高水平。

九巴968 元朗(西) - 銅鑼灣(天后)
968線於1997年10月19日開辦,來往元朗(西)至銅鑼灣(天后),途經元朗大馬路、屯門公路、西區海底隧道、中上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為元朗市首條全日往返港島的路線。1998年5月26日因應大欖隧道通車,來回程改經該隧道,不經屯門公路及荃灣路。

968線取道3號幹線直達港島,比起需多重轉乘之鐵路更為方便省時,加上班次相當頻密,因此深受元朗墟居民歡迎。